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真的不好出手?没有人想要吗?
宋代钧窑瓷器是五大名窑汝、官、哥、钧、定之一,是北方窑口,目前能让大家共同接的窑址在河南省禹县神垕镇,禹县,宋时钧州,明万历改禹州。在五大名窑中,汝、官、哥、定均是素瓷,也就是说是单色的,唯有钧窑瓷器是彩色的。那么怎么鉴定钧窑瓷器呢?我感觉有“三看”就够了。
第一看造型。宋代钧窑瓷器的造型并不多,主要有花盆、花盆拖、出戟尊、洗、等。和其他四窑比造型相对较少,到金、元时期钧窑造型就丰富多了。大家知道宋钧窑瓷器是供皇宫御用,宋徽宗审美极高,所以对花盆、出戟尊、洗等用品就要求很细,器型规整,做工优良是必须的。
第二看胎釉。宋代钧窑瓷器胎体厚,呈灰色。宋代钧窑瓷器是烧素胎,而后上了很厚的釉子再烧,"入窑一色,出窑万彩"就是说的钧窑瓷器,钧窑瓷器釉面颜色是不可可控的,入窑的时候谁也不知道什么颜色,只能听天由命,出窑的时候什么颜色都有,非常神奇,有月白色、天青色、玫瑰紫、天蓝色等。有于釉子较厚,在高温气氛下翻滚,铜分子较多,其他分子较少,由于分子质量不同,有的往上,有的往下,形成了不规则流动痕迹。这种痕迹被我们称之为:"蚯蚓走泥纹",宋代钧窑瓷器大多数都有,是宋代钧窑瓷器鉴定的重要标准。
第三看铭文。目前从传世品和各大博物馆藏品来看,有两种铭文,一种是钧窑瓷器底部刻有"一到十"的数字,并不是所有的宋代钧窑瓷器都刻,而是少数的花盆、洗、出戟尊之上。这些数字代表什么意思,到现在意见不统一,有的说刻"一"的是最大的,不对,因为有的花盆刻"一",有的盘也刻"一",有的说是归类的,也不对,有的花盆刻"六",有的花盆刻"九"。这个数字还有待研究考证。
钧瓷以开片为奇,(钧瓷的四大美:神奇妙绝,其中奇即“奇在开片”,而一件钧瓷,开片的生命是六十年...六十年的坚持,瓷花一片片细化、玲珑,也是它最值钱的时候)开片又称“迸瓷”,视如碎裂而指感光滑。就在釉裂开片中出现了藏品征集:{一叁壹〇}一柒一【叁〇〇肆】人力不可为的奇迹:珍珠点、鱼子纹、蟹爪痕、兔丝缕、蛛丝张网,蚯蚓走泥。钧瓷烧造“十窑九不成”,且没有重样的,世上唯一的东西,即成瑰宝珍品。它的烧制工艺复杂,生产自古有“七十二道工序”之说。
钧窑瓷器以其蕴润雅致,五彩斑斓的釉色著称于世,同时它也是釉和造型完美结合的产物。钧瓷造型既要讲究实用功能,符合生活的客观规律,还要考虑到艺术美,钧窑瓷器的釉层丰满且有流动性,为了适应钧釉的这种特点,在造型上除了注意圆、扁、方、长、曲、直、缩、张格局合称和虚实得当之外,还必须做到浑厚端庄,典雅大方,装饰简练,线条明朗,棱角突出,起伏得当,以增强钧釉的艺术美。
其主要表现在:釉色美,铜红釉的成功运用以及窑内温度和还原气氛的恰到好处;纹路美,釉在器型的不同位置就会出现拉丝、沉积、结晶等变化,呈现出兔丝纹、蚯蚓走泥纹、鱼子纹和珍珠点等名贵纹路;流动美,厚釉在相应的器型上,经煅烧熔融流动,釉色与纹路相交出奇,浑然构成一幅幅神异的图画。
对于钧瓷也有也有一些其他的评价 。
一是出身高贵,具有皇家血统:早在宋代徽宗时期,钧瓷就被皇家钦定为御用珍品,民间不得收藏,死后不能殉葬,可见当时就在全国的瓷种中具有很高的地位。
二是变幻莫测,神秘难以复制:由于其神奇的窑变,呈现出“入窑一色天,出窑万彩霞”的瑰丽奇景,从而使每一件作品都具有鲜明的个性,并呈现出唯一的难以复制的特质。
三是包容万色,满足不同需求:钧瓷脱胎于青瓷,但靠创新精神华丽转身,成为一个不拘一格、可以包容所有釉色的新瓷种。这种转变使钧瓷获得了如凤凰涅槃般的新生。其色彩可以单纯而宁静,釉色如天青、月白;可以喧闹而热烈,釉色如红中带紫、蓝中透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世上所有的,我们能够想象或难以想象的色彩,都能在钧瓷釉彩中得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