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越·启智】

2023-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挹洗俏月

日期:2023.5.27癸卯年 四月初九 星期六

备注:Day560

阅读时长:35分钟

书名:《道商范蠡》之《防不胜防的意见领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作者:李海波

名言佳句:擅长口舌之能者,迷者能稀里糊涂误己,智者可清清楚楚误人。人心变幻人心险。

内容:在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的各种交往中,各种看似美丽的陷阱无处不在,各种以假乱真的现象让人眼花缭乱。

儒雅的不一定是君子,怒目的不一定是魔王,诚恳的未必就是善人,好听的未必就是良言,卑辞厚礼的不一定就是真心归顺。喜从天降,很可能引发乐极生悲。

面对变幻无常的社会万象,我们该如何立足真实获得真知,讲求真性掌握真理呢?

老子告诉我们,“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信指的是真实,美指的是华丽。

在老子看来,真话通常都不漂亮,不华丽,却是真正为人言好。相反,把话说的动听,说的一环扣一环,让人一步步进去,表面看起来美丽动听,可实际上却是最不靠谱、最虚伪,也是最害人的东西!

孙中山先生说:“所谓固国家不以山溪之险,危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其道何在?精神为也。”

欲成万人之上的领袖尊者,当知“信言不美,美言不信”的道理,当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忠告,时刻强化国防安全意识,以防外邪入侵。要不惧苦口良药、不畏逆耳忠言,善辨虚假逢迎之言、善堵阿谋媚上之门,善于拨开纷杂的乱象看到事物的真实内在,这样才能明辨秋毫、智行天下。只有着眼于大局长远,不贪图眼前蝇头小利的人,最终才能大其已、成其私,赢取全盘的胜利。

启示:这一节的主要人物是子贡。子贡出现在吴越两国的原因很简单,因孔子得知夫差北伐攻鲁,为保鲁孔子伤透脑筋,虽子路、子张都愿意替老师前去救鲁国于水火但孔子都未同意,直到子贡表态孔子才应允。

虽夫差想北上称霸,会盟诸侯,但挑起战争需要理由。很快,子贡给送上门来了。

子贡出身贵族名门。他不但是举世公认的知名学者还具有超强的外交能力。孔子也正是明白子贡有雄厚的资产和高层人脉这才放心让子贡从中斡旋。

公元前483年,齐国田氏家族第七代人物田常为获得对齐国的绝对控制权准备通过战争完成对内部政局的重新洗牌。所以,鲁国就成为他的目标。而经过子贡的“忽悠”转而坐等吴国上门成就田常大计。

子贡以生意人的身份和立场分析利弊,抓住田常的痛点。而面对夫差时子贡则以著名学者、国际政治观察员、意见领袖的身份说明驰援鲁国的三大好处:

第一, 助鲁不谈条件不计报酬,赚的是名声,吴国形象自然深入民心,列国都会承认吴的权威地位。

第二, 齐国曾做过春秋霸主,只要打压齐,各诸侯国才会承认吴国地位并给予应有的尊重。

第三,伐齐可敲山震虎,震慑同样强大的晋国。

夫差面对这三大利好虽心动却仍犹豫,他担心出兵后被越国掣肘。子贡又力陈:越国连鲁国都比不过,而吴国虽强大却难以超越齐国。为让夫差放心,子贡愿意帮夫差敲打勾践,让其派军队追随吴军出征。

而子贡也并非真的是去敲打勾践。在得知子贡到来的消息后,勾践亲自驾车到子贡下榻的馆舍。子贡在见到勾践时也很满意,用老子的话说就是”江海之所以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

“子贡知道,君王一旦懂得了谦逊卑下,知道该如何去尊重知识分子和掌握舆论话语权的意见领袖,就已经行进在成功之路了。”

他给勾践几点忠告:‘无报人之志而使人疑之,拙也;有报人之意而使人知之,殆也;事未发而闻之者,危也。’

他嘱咐勾践要继续韬光养晦,保持低调,报仇的想法要极为隐秘,不要让吴王起疑。

听完子贡的分析,就知道吴国必败的根源:吴王热衷打仗致使国家疲惫衰败,士兵抱怨,民众怨恨,大臣倾轧。

而范蠡与子贡在那一晚就在其下榻的馆舍彻夜长谈,作者猜想范蠡之所以成为财神、商圣,被尊为道商始,定与那一晚两人思想交流碰撞有关,或许得益于子贡的某些启发和引导。

子贡从越国回到吴国后,越大夫文种依子贡计谋朝见吴王,代表勾践表态请求把越国所有军队三千人皆由吴国调遣,而勾践也愿为吴国打先锋......

面对勾践的迷魂汤,夫差心花怒放正想全盘接收,又想起问子贡带不带勾践一起?

子贡劝夫差既收了越国礼物还调动了越国人马,再要勾践出征就太不道义了。

遂夫差调九郡兵力开赴攻齐,而被政治边缘化的伍子胥已无力回天了。

而子贡又往晋国跑了一趟,对晋定公发出了善意的警告:齐吴即将开战,若吴取胜就可能把晋也打了,要千万小心呀。”晋定公深表无奈。就这样,晋国也被子贡忽悠着赔上本钱去帮助越国消耗吴国实力。

子贡的身份放到现在应是“斜杠青年”。

他的政治手腕堪比外交部长,他的三寸之舌犹如千军万马,他的韬略智慧足以青史留名。

“怪不得司马迁认为儒学能在当时成世之显学与子贡这位品牌赞助商和意见领袖的推动不无关系,收得这样的徒弟对于一个学派的发展壮大何其重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