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那些事儿

小时间:让我们欲罢不能的碎片时间利用法则

2018-12-01  本文已影响1人  周宝船

01

我喜欢称呼碎片时间为“小时间”。

不论是2分钟,5分钟,10分钟,还是30分钟,都可以算作自己的小时间。

我们常常说要利用好自己的小时间,但如果你对自己的碎片时间没有定义的话,是很难抓住它的。如果没有自己的碎片任务,就很容易刷刷微博、看看抖音……碎片时间很容易就没了。

小时间可以做很多事情,很多小而美的事情。

例如:

5分钟的时间,可以写一条说说、一条微博,记录自己对学习的思考,对生活的观察;也可以在微博问答回复一个提问;

10分钟的时间,可以听得到app的一节课程;整理下第二天的工作清单;

30分钟的时间,可以读十几页书,可以去跑个步,做两组Keep。

当你对小时间有了清晰定义的时候,才会利用好这个时间。

小时间的定义,不在于时长是多久,而在于你用这段小时间做什么。

02

如何利用小时间学习呢?首先,你要给自己的小时间进行模块定义。

例如,5分钟可以做什么?10分钟、20分钟、30分钟可以做什么?提前列好自己可以做的小时间工作:

1、早起后洗漱的15分钟,可以打开手机,听一个音频学习节目;

2、等电梯或排队的5分钟,可以用手机看1篇文章;

3、等人的20分钟时间,可以在包里随身带一本书,随时拿出来翻阅,或者通过手机阅读软件,例如微信读书app,网易蜗牛阅读app等,读自己想读的书;

4、环境嘈杂时的5分钟,可以看看微博里的特别关注,你关注过的大牛或者专业领域人士有哪些最新动态;

5、放学后的30分钟,你可以留在教室读书、写作业,而不是去挤食堂;

6、如果你是一个写作者,洗澡时的15分钟可以构思一篇文章的初步框架;

7、散步时的突发奇想,或者和别人聊天觉得有收获时,我们也可以抽个5分钟的小时间,顺手记录下来,分享在微博、朋友圈,完成点滴记录,后期整理,慢慢成为自己的文字素材库。

……

你可以把自己要做的一些小事情,单独列出来,利用小时间去完成,不仅让自己更专注于大块工作的完成,还能在大块工作之间进行切换的时候,顺手完成一些小的工作。

之前看到一个牛人,每天写一篇文章,状态好的时候能写四篇。真心佩服。我隔三差五更新一篇原创文章到微信公众号,想素材都想得头疼。但真坚持了,其实也没什么,无非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拿出来写作而已。

写作的灵感来自于看过的书,路上偶遇的人,听过的故事,巧遇的广告牌…

用好小时间,你也可以做到。

03

把大块的时间压缩成一个个小时间,尝试做任何事情都逼着自己用一半的时间做完。

例如,写一篇文章,本来准备半天的时间预算,但逼自己1个小时写完,竟然也没有什么悬念就搞定了。

你给自己多少时间,就会花费多少时间,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体验。

如果你尝试给自己以小时间为单位的压力,说不定可以更好地提升我们的时间利用效率。

04

有次参加培训,听某HR总监说:我每天中午12:30-13:00,给部门员工培训半小时,坚持了两年,各大模块都讲,理论+实操。培训之后还要出试卷给他们做,当时下属们都被自己搞得嘴歪眼斜。

但后来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很好的发展,其中有个90后离职到某个公司直接当HR经理了。那段时间,他们一辈子都记得。

成长哪有什么捷径?别人只是把你看电视的小时间拿来学习了。

有一个高校老师,在国内也有一定的影响力,他和我分享了一个他的故事,或者说他自控的方式:朋友圈的人数控制在28人以内。他以前也喜欢刷朋友圈,但后来发现太浪费时间,经常看朋友圈时间超过1小时。

因此,他开始了精简朋友圈的方法。就是只看自己最关注的28个人的朋友圈,其他人的朋友圈全部屏蔽。保持朋友圈的清静,同时也避免沉迷刷朋友圈。

每隔几天,利用等电梯的小时间看看朋友圈就好。这样既不会错过重要人物的信息,也不会把太多的时间浪费在朋友圈。

用好小时间,让我们更加高效地与自己相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