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古代文化

中日战争双方战略得失总结

2017-10-17  本文已影响73人  晓木曰兮历史系

  根据1920年代日本内阁的设想,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战略计划非常清晰:先东北,再华北,再整个东部沿海地区,由外而内,逐步蚕食和消化中国。这个战略要落到实处,最关键之处就在于“消化”,要真的能纳中国庞大的人力物力为日本所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日本最开始的侵略行动严格遵行了前述蚕食和消化战略。1931年日本发动“918事变”侵入东北,然后进行了长达六年的消化,一直到1937年,才算是真正实现了占领,在东北地区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产业链,组织东北民众开采资源,就地生产各类军火物资,以提供给日军使用。在整个抗战期间,东北生产基地提供了日军三成以上的战略物资。由此可见消化的重要。

中日战争双方战略得失总结

消化与抵抗

然而这种缓慢的蚕食和消化的战略,是政治家制定的战略,不是好战的军人制定的战略,也完全不对日本军人的口味。1936年日本国内发动226兵变,目光短浅且好战的日本下级军官以兵谏的方式大肆屠杀真正具有战略眼光的政治家。自此之后,满脑子都是肌肉的好战分子进入了日本的决策层,并将真正的战略者完全排除在决策圈之外。1937年7月7日,日本发起全面侵华战争,不再考虑消化的问题。这是日本方面犯下的致命的战略错误。

而在中国方面,则出了一位军事战略天才蒋百里,他在1937初出版的《国防论》中直接指出:第一,中国对日不惧鲸吞,乃怕蚕食,故对日不应步步后退,而要主动地实施全面抗战,化日军后方为前方,使其无暇消化占领区,从而使日本无法利用占领的地区提高战力;第二,主动出击上海日军,迫日军主力进攻路线由东北-华北-华中-华南的南北路线改为沿长江而上的东西路线,从而充分利用沿江的山地与湖沼地利,抵消日军兵器训练方面的优势;第三,以空间换时间,行持久战,通过时间的消耗拖垮日本。具体做法为将日军拖入中国地理第二棱线,即湖南、四川交界处,和日军进行相持决战。

蒋百里没能看到自己亲手拟定的战略得到实施。他在抗战全面爆发之后一年就溘然离世,然而中日战争的发展,完全按照蒋百里的预料进行。目光短浅的日本军人根本没兴趣消化和建设占领区,他们只有兴趣发起一场又一场的进攻。占领华北之后,日军立刻分兵两路,同时在上海和山西两个方向上向中国内陆发起进攻,计划以此横扫大中国,击溃中国的反抗势力。然而这两个方向上的进攻都遭遇到国军的坚定抵抗,两边的进展都算不上顺利。上海方向上的日军在经历了三个月血战之后才打进当时的中国首都南京,伤亡惨重的日军为了发泄愤怒,将国军数以十万计的溃军及俘虏尽数屠杀,史称“南京大屠杀”。而山西那边的日军则几乎是寸步难行,阎锡山拼尽了自己的嫡系部队,同时也耗尽了日军的补给,最后日军只能是无功而返。

这个时候,脑子里装的都是肌肉的日军指挥部终于意识到分兵是个错误。日本始终是个小国,侵华日军数量再多,分开来撒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也没有多少人,还给了中国军队分兵抵抗的机会,于是到1938年初,日本军队试图会和,他们选择的路线是安徽,于是徐州会战打响。李宗仁率部以惨重的伤亡打出了一个台儿庄大捷,算是抗日战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胜仗。不过这场局部胜利无法扭转整个战役的失败。南北两边的日军都急于会和,援军源源而至,对李宗仁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李宗仁无法抵抗,于是只能撤走。1938年6月9日,为了阻止日军对国军的衔尾追击,同时阻止日本军队继续南下,蒋介石被迫炸开黄河花园口大坝,以洪水暂时阻止日军。死于这场洪水的国人数以百万计。

当然,一场洪水当然无从真正阻止日军的攻势。到1938年8月,合兵之后的日军打到了湖北,于是湖北会战爆发,这是抗日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战。国军参战总人数超过100万,伤亡总数超过40万。武汉会战的结果,虽然武汉最终还是沦陷,但日军自此就深陷在两湖战区,再也没能取得任何值得一提的胜利。这场会战另外一个结果是:国军真正的战术之神薛岳在这场大会战中粉墨登场,并在局部战场上取得了一些胜利,甚至击溃了日军的一整个师团。这些胜利给薛岳将军带来的巨大的声望,从此之后,薛岳就牢牢的把握住了两湖战场的前线指挥权。薛岳性情刚烈,杀伐果决,为了以弱势军队抵抗日军,薛岳将军总是逐级抵抗并逐级退却,将日军引入其必争之地后再四面围攻,为了加强围攻效果,薛岳甚至愿意将整个城市烧掉与敌俱焚。这种事薛岳干了不止一次,并且堂堂正正的将之命名为“天炉战法”。当然,在小清新看来,无论是蒋介石的决堤花园口,还是薛岳的火烧长沙,都是不可原谅的罪孽。这也是没办法的事。

武汉会战之后,日本方面终于意识到,纯粹的占领并没有很大的意义。贫瘠的中国内陆甚至连汽油都找不到,已经实现半机械化的日军根本没有办法实现就地补给。所有的战争资源,都要指望日本本土和东北基地生产,然后再通过简易崎岖的内陆公路运到前线,这真是不可承受之重。面临这种尴尬的局面,日军终于意识到消化的意义。必须要像东北那样,驯服人心,完成基础的工业建设,才能为现代战争的进行提供支持。于是日本方面立刻拉拢了汪精卫,在日军占领区建立起一个全新的政权,试图消化整个东部中国了。

然而面对总面积达到300万平方公里的东部占领区,想要进行真正的消化,简直是一个噩梦。日本方面的原定战略是逐步蚕食和消化,这种战略其实我大中国几乎无法抵抗。如果真的这么做,每五到八年跨出来一步,先吞一个东北,再吞一个华北,再吞一个东南。如此不出20年,中国经济最发达的沿海地区被吞噬一空,内陆地区无法可想,只能依附日本。然而现在日本的胃口太大,从1937年7月开始打,到1938年底,已经打到了广州,占领了整个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这些地区原本就有着强大的地方宗族和士绅势力,即便是蒋介石的国民政府,也未能建立起有效的地方治理,作为异族的日本人想要实现全面治理,根本就是妄想。汪精卫政府以南京为首都,但是其政令基本上出不了南京城。在地方士绅看来,蒋介石固然是个大军阀头子,但好歹还是中国人,你丫汪精卫就是狗,凭啥给你丫面子。所以汪精卫政府一毛钱的税都收不到。政权要维持运作,还要找日本人要钱。这真是把经济本来就不堪重负的日本政府气到要吐血。

就这么拖到1941年,中日战争基本上已经到了拼谁更能熬穷的程度了。大家都做好了长期拖下去的准备。中国方面的应对是发起了敌后战争,国军的戴笠将军在日战区的各大城市发起了令人惊叹的特务战,敢于向日本表达友谊的商人,大都逃不过军统间谍的暗杀。而在日战区的广大农村地区,我党发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根据地建设,以批斗形式当众剥夺亲近日本的地主的生命。这种敌后战争活动带来了巨大的心理恐怖效果,让日本人试图在占领区建立起真正的统治秩序的种种努力统统变成了泡影。日本人在广大的占领区基本收不到税,也征不到粮。

而在日本方面,日本高级军官集体做出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决策:既然在陆地上无法迅速击倒中国,那就到海上去跟美国打一仗。我们今天已经无法知道当时的负责决策的日本高级军官们到底抽了什么风,才导致他们集体犯下这种致命错误,总之,1941年底,日本海军突袭珍珠港,美日太平洋战争爆发,日本突然陷入东西两线作战的窘境。

到这个时刻,日本已经在战略上陷入了完全的失败。以一个小国的资源和生产能力,再加上只消化了一半的东北和台湾,本来承担占领中国的军事负担,已经很吃力了,现在还要去打最烧钱的海战,跟世界第一强国美国拼消耗,这已经不是在脑子里塞满肌肉了,而是塞满了屎。我唯一能给出的合理解释,就是日本海军明知大势已去,因此只想在破灭之前,燃烧自己的生命,在绚烂的战火中回归天照大神的怀抱。

自此之后,在中国战场上,日军反反复复的与薛岳将军在长沙打会战,越打越士气低沉。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舰队势如破竹,跳岛战术用得越来越熟练。到1945年8月初,美军舰队已经逼近日本本土。日本军队方面试图在美军杀入日本本土之后继续跟美军打巷战,美国人根本就懒得跟日本人再纠缠,直接扔了两颗原子弹下去。于是到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全面投降。中日战争的最终结果,是坚持抵抗的国民政府,与美国政府联手,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我们今天总结这场战争的战略得失,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日本无法“消化”中国。日本军方的集体愚蠢,令得他们集体放弃了蚕食和消化的战略,在消化东北之后,对中国大陆的攻击和占领已经没有任何章法可言。而中国方面,只能说是天佑中华,关键时刻,中华儿女,自有英杰涌现,出现了蒋百里这样的战略之神,以及薛岳这样的战术之神,蒋介石因此能够以惨烈的牺牲,抵挡住了日军的乱拳,并坚持到最终的胜利时刻。

在本文的最后,我要提出的问题是:在今天,中国事实上已经走到发展的十字路口的今天,能够给我们这个国家带来清晰的战略方向,以及明确的战术手段的不世英杰,又会是谁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