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究竟解决了什么问题——我们如何决策?
在连载开篇里,我曾经提到,经济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所谓的社会科学,意思就是,它是不确定的,它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
这并不是说它不是真理,而是说,经济学其实是跟时代紧密相连的。
在我看来,物理学这种硬核科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是不断进化的,但是经济学其实只能算得上是变化。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经济问题,但是每个时代遵循的物理法则是不一样的。
有人想问经济学中难道就没有一个确定的东西吗?
其实是有的,经济学有一些基础的假设——当然有一些后来从另一个角度被证明是错误的。
基于这些假设发展出来一些大家比较公认的东西,曼昆把他称为十大原理。
一般来说,经济学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人们如何做出决策”,“人们如何相互交易”,“整体经济如何运行”。
多年以后重读这些原理,我明显感觉到,这些其实构成了经济学的基础,我们研究的经济学正式建立在这十条原理上的。
我们先来说个人层面讨论的问题:我们如何做出决策
稀缺与权衡
大家有没有思考过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会有“决策”这个概念?
我们会在两个东西之间做出选择,在两件事之间做出权衡,原因只有一个:稀缺性。
假如世界上的东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绝的,我们就没有必要权衡,大可以过上共产主义生活。
因为事物的稀缺性,我们就需考虑效率和公平等。
我们需要吃饱喝足,想要过更好的日子。
我们会将时间、金钱投入到更能产生效率的地方。
比如,在一次考试中,我们需要取长补短还是要让优势发挥得更厉害就是一种决策。
一般情况下假如你参加的高考,那么取长补短是更好的选择。
但如果你有机会参加奥林匹克竞赛并被特招入清华北大,那么对你来说把优势发挥到最大更值得。
考虑了效率问题,接下来就要考虑公平问题。
同样用考试的例子,不管我选择取长补短还是发挥优势,必定有一门被牺牲的学科。
仔细思考一下,对这一门课的授课老师其实是不公平的,因为他同样对你付出了教导,但是却因为你的个人原因,这部分努力被浪费了。
我们不能简单的判断我们应该学习哪一门课而放弃哪一门课,我们需要深入的了解情况,并却做出适合的判断。
站在经济学的角度上,事情会更加复杂。
效率考虑的是如何把蛋糕做大,平等关注的是如何分配蛋糕。
比如,遗产税会打击富人持续增长财富的意愿,这样全社会的效率会受损。
同样的,遗产税可以减少其他税收的征收,可能降低整体税负,提高生产效率。
同时也有可能对财富的重新分配提供更公平的方案。
我们需要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更好的?
这就是经济学讨论的第一个问题。
决策的成本如何计算
在衡量决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其实是面对可能的收益评估成本。
给大家举一个我生活中的例子:
我有一个妹妹,从小体育成绩极好,可以轻松虐杀同年龄的小伙伴,自己也愿意投身到体育事业中。
但是他们家却比较反对,原因很简单。
虽然现在看来成绩很好,有较大的机会在未来获得本地的比赛冠军,或许也有机会在本省拿到很好的层次。
但这有赖于持续的支出和培养。
中国有句古话:穷文富武。想要在“武力”上获得成功时很耗费金钱的。
吃穿用度,拜师训练没有一个不需要金钱支撑。
更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即便成为了本省的冠军,想要冲刺全国冠军也是一件遥遥无期的事。
在现实中,一个全省冠军完全不能被人记住,并且可能因此浪费了大好的年华。
所以,更好地方法是,评估她是否在学习文化课上没有明显的短板。
如果在求学上没有问题,那学习文化课是更好的选择。
这个例子中涉及到两个成本,一个是培养过程中的金钱开支,也就是显性成本。
另一个就是机会成本:也就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另一样东西的价值。(注1)
我们需要同时考量这两个方面。
理性人与边际效益
经济学家通常假设,认识理性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理性人假设”。(注2)
也就是在既定的条件下,我们会系统而有目的的实现目的,这就是权衡量化的基础。
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仅需要区别我们想要与不想要,更要衡量我们有多需要。
饥肠辘辘的晚上,你对一个包子的渴望超过你对第十个包子的渴望——假如你是大胃王,请将这个数字乘以10。
因为第十个包子带来的收益与第一个包子带来的收益完全不同。
这就是边际利益的由来。
大家如果买过电子书就会知道,电子书的定价往往会比纸质书便宜很多。
因为,多销售一本电子书付出的生产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但纸质书却不行。
这时我们称生产电子书的边际成本小于纸质书。(注3)
我们在考量事情的过程中,往往考虑的事边际成本与边际效益的关系,而不仅仅是简单的考虑成本和收益。
激励
在做决策时另一个会考虑的就是激励。
好的激励能够促使我们认真地去做,而差的激励则会让我们毫无兴趣,敷衍了事。
请注意,这里说的激励并不是“褒义词”,它指的仅仅是推动事情前进的动力,它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
众所周知,安全带是汽车中必不可少的安全装置,它能够很好的降低乘车人的死亡率。
但是你有没有想过,安全带究竟是造成了死亡人数的增多还是减少?
很多人会想当然的说,当然是减少了死亡人数。
但事情可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
安全带施行后,驾车人和乘车的安全得到了更好地保障,其实推动了限速水平的提高。
当司机开车更快的时候,就可能有更多的车祸,由于安全带的作用,车祸带来的乘车人死亡会变少。
但是与行人相关的车祸死亡人数却有可能随之上升。
这时候安全带法,不仅仅带来了正向的激励,也带来了负面的激励,至于最终如何显现,就需要更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经济学中涉及的激励不仅仅是包括金钱激励(当然大多数是),更重要的是考虑如何设计激励方案才能使激励的成本更低而效益更高。
我们如何决策
当我们决策时,至少包含四个方面,权衡取舍、获取成本、边际效益、激励。
当然,这仅仅是与我们个人相关的决策机制。
接下去我们将会讨论我们与他人一同做决策的情况。
注1:机会成本在《牛奶可乐经济学》中有详细且完整的描写。
注2:现在有些理论否定了理性人假设,但你需要先了解理性人才能知道为什么他会被推翻。
注3:这就是著名的“长尾理论”的基础。
本文是经济学系列连载第一篇~欢迎大家提问题或者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