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ay23:艰难的历程

2020-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郭筠筠1

Day23:艰难的历程

许是昨天读了郝老师《人何以发生改变》一文得到的启示,今天早上7点起来,吃了简餐,就坐在桌前啃读第五章《心理与大脑》,再次经历一番艰难的啃读历程:那么多艰涩的观点和概念,第一遍读,边读边标记概念性的语段,读完也只能算是读通顺,理解了部分浅显的观点,比如“突触通过两种基本的方法添连大脑。第一种方法是突触产出过剩,然后选择性地消失。突触形成的第二种方法是添加新的突触。突触添加过程涵盖了人的一生,而在后期(人的中晚年生命中)更为重要。”这一点符合“用进则废”的自然规律。

第二、三、四遍,我用上郝老师说的方法,只读画线部分,梳理出结构框架。随着阅读遍数的增加,被我关注的语段越来越精少。随之,为了更直观理解,画出思维导图。画导图也是继续梳理的过程,画的过程中,进行结构调整。当导图将行文结构清晰地展现出来时,对这一章的内容也能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虽然与书中前文部分有些不大吻合,主要是与作者不大一样的语言表达习惯:

第一部分是对大脑的认识:

“大脑是如何发展的?大脑发展是阶段性的吗?大脑正常发展有没有关键期?信息是如何在大脑发展的过程中和在成年人的神经系统中进行编码的?”我对于这些问题也很好奇,文中都能找到答案。印象深刻的是,大脑符合用进则废的规律,大脑的学习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学习内容,关键期如果错过开发,神经突触将会消失不见。好消息则是,神经突触随着学习的不断发生,则一生都会对大脑发生作用,这就为“终生学习”找到了一条坚实的理论依据。

第二部分是经验与环境对大脑发展的影响:

作者说:“在学习的过程中,经验使大脑功能的总体质量增加。学习使大脑发生某些变化。大脑皮质总体结构因接触学习机会和在社会情境中学习而改变”举例的城里老鼠和乡下老鼠的例子让我不禁想到:纽约下水道的老鼠是否也会鄙视堪萨斯田野的老鼠,认为它们是乡下老鼠?这种成见应该是存在的。李斯作为楚国人,为什么从楚国到秦国?有次,他看到粮仓里的老鼠又肥又大,厕所里的老鼠又脏又臭,于是他得出结论:环境很重要,于是他到了最强大的秦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当然他结局的悲惨另有他因。

书中列出的4组老鼠实验,让我明白一个道理:运动使人健康,学习使人聪明。为了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学习、运动都不能误。

“学习赋予大脑新的组织模式o”这也解释了在居家不能外出的时刻,学习是多么让人着迷的形式。

第三部分:讲的是教学在大脑发展中的作用。语言的学习能让我们的大脑重组,我头脑里浮现出的画面是郝老师在《普通教师如何尽快成为“专家型”教师》讲座里提到,专家型的教师大脑结构和我们普通人不同,他们掌握丰富的知识、经验和问题解决策略;他们头脑中有大量“有意义的模块”;他们能看到问题的深层结构特征;他们调取知识达到了“自动化”;他们元认知水平更高。之所以专家型教师大脑与我们普通老师不同的原因,不都是学习带来的改变吗?

记忆也是一个很神奇的存在,记忆不仅记忆正确的也记忆错误的,想到我们教学生字书写时,老教师往往会跟新教师强调,你不要教学生不要怎么写,否则,学生忘记的是“不要”,记住的是教师重复的那个内容;我也想到有一段时间,班级里发生了小朋友打人事件,我经常在教室里重复“不要打架”,结果打架事件反而频频发生,弄得我焦头烂额。至此以后,学会了正面引导,指引学生要做什么,忽略不要做什么。

画完三张思维导图,写完今天的读书心得,已经是午间12点,心中有着满满的因为付出而收获的甘甜。我不是英雄,但我愿意沿着英雄的旅程,经历一番艰难的穿越,去遇见丰满的自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