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艺中的那些游鱼
鱼是家家户户过年时必备的一道菜肴。每年除夕吃年夜饭时都会上一道鱼,意寓“年年有余”。
当然,鱼不仅仅是用来吃的,还可以用来赏的。虽然鱼的记忆只有七秒,但这并不妨碍它成为一种有灵气的动物。
古人爱吃鱼,爱养鱼,也爱赏鱼。人们喜欢鱼,除了它的食用价值外,还由于它是一种美好的文化象征。
鱼是一种多功能的祥瑞之物,鱼有强大的繁殖能力,鱼的眼睛从不闭合,古人认为这是“不死”现象,是“再生”的象征。
占年福 连年有余/瓷板
这一“不瞑目”习性,也成为古人眼里守财、看家的符号,鱼不只是祥瑞之物,还是守护之神,镇宅之宝。在古代,钥匙和锁一般做成鱼形,就是利用鱼“不瞑目”的神性。唐丁用晦《芝田录》中即称:“门钥必以鱼者,取其不瞑目守夜之义。”
廖莉娜 鱼藻纹罐
“鱼”的镇宅神性,在古代建筑上表现最明显。因鱼长年生活在水中,鱼被古人赋予了辟邪的含义,在防火设计方面,古建筑上面往往做出鱼的形象,取义“如鱼得水”。龙生九子之一的“鸱吻”便是以鱼为原型创造出来的。
马晨 鱼乐怡人/盖碗
古人有“鱼素”之称,俗传是用绢帛写信装在鱼腹中传递信息;汉代蔡邕《饮马长城窟行》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张海燕 鱼戏/瓷瓶
鱼在中国象征着平稳、喜庆和繁荣,人们喜欢用鱼来表达美好的祝福之意。
隋唐时期朝廷颁发给百姓“鱼符”(又叫鱼契),是用雕木或铸铜成鱼形,刻字其上,以此为凭证;三国、南宋时的“鱼灯”,还有用鱼类种种异常寓言灾异祸福,这些都给鱼类附上了一层神秘色彩。
高峰 连年有余/瓷瓶
简言之,人们对鱼内涵的解释有以下三种:一是都把鱼看成是“活”的象征,多吃鱼“聪明灵活”的观念非常普遍;二是鱼怀卵量大,繁殖率高,多吃鱼有“多子多福”,“人丁兴旺”之意;三是“鱼”与“余”同音,“吉庆有余”“年年有余”可写成“吉庆有鱼”,“年年有鱼”,都有喜庆富裕,祝愿美好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