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解心理学]控制不住的负面情绪?自动化思维惹的祸
在流行“佛系论”的时候,我买过一个小佛像放在办公桌上。希望每次工作不顺利时,就能让佛像提醒自己要控制情绪。
最后该吵的继续吵,因为本质问题并没有解决——一切的不顺利,就像一个弹簧一样,自动将负面情绪爆发出来。
这种不受控制的情绪化,就是被“自动化思维”牵着鼻子走。
什么是自动化思维
个体经历各种各样的事情,都会产生某种心理活动,即头脑会自动产生某种想法或观念。有时你能清楚意识到,也可能意识不到。例如,听说办公室里一直跟你抬杠的小G跟别人吵架,你下意识第一个想法就会是小G的错,但实际没有考证过,是不一定的。这种自发产生的,就是“自动化思维”。
自动化思维在生活中很常见,但并不代表就要全盘否定是不对的。因此本文绘制的思维图将自动化思维流程进行分解,一起探讨除了职场沟通、运营、生活等方面的应用。
[思维图]
1. process on绘制,想编辑内容使用,点击这里克隆源文件。
2. 如何看高清图:直接点击图片——[查看原图]。
一、图示分析
注:以下图片均为自动化思维图的局部内容
1. 自动化起源于核心信念的触发
阿尔伯特·艾里斯2005年提出的ABC理论里,就有提到三种核心信念(如下图)。本质上来源于不自信认为自己无力和软弱,需要更多其他人认同,确认自己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2. 一旦触及核心信念,大脑自动会引起连锁“解释”
正如思维图所示,大脑里“自动生成”的想法先是自己对事件的“解释”,然后进一步延伸到“想象”。这个思考过程可以是一瞬间,也可以是很长的纠结。
3. 任凭自己的“想象”去指导行为
自动化思维带来的解释和想象,都是立足于自己的“揣测”,如果任凭这种思维占据上风,而没有截断这个过程,增加其它理性的思考来判断自己的揣测是否合理,最后就会造成许多误会。正如最常见的,别人给自己的方案提了个建议,往往很容易就一股无名火越想越气而导致最后双方吵架。但最开始对方的出发点是否真的就是挑衅,这都是需要理性思维去参与做判断。
二、如何避开自动化思维的局限
自动化思维虽然经常会带来一些“直觉性的偏差”,但不代表它的存在就不合理。保持对于外界刺激的敏感度是有必要的,而不是变成一个“莫得感情的机器”。
例如沟通过程中的察言观色,对方一个小皱眉,敏感的人就会意识到其中细微的情绪变化。但如果任凭自动化思维控制,过于注重外部认同的人就会觉得对方是不是不满意自己,甚至联想到以后无法合作。但更合理的做法,是要多增加一些理性的判断,多一点可能性探讨——是不是对方只是习惯性的表情而已。
#图解心理学系列#
将心理学概念通过流程图示进行“可视化”,更有利于了解内在的逻辑,与其它知识联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