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气读书会 | 《陶行知教育名篇》陶行知教育名篇《 新成长、新征程》——互加计划青椒学员提升写作研修班学员作品集

回归本我

2019-02-18  本文已影响29人  肖丽好

        中国是一个农村大国,纵然大众生活已逐步迈进小康层,但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不会变。

        曾经,我们崇尚“劳动最光荣”。我们会为自己“农民”的身份而自豪,因为我们能自给自足,活得心安理得。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一群群智慧的农村人走出大山,引进新兴技术,开发机械化设备后,劳力在无生命的机器面前越发的显得无力时,人们曾引以为傲的资本开始褪色、黯淡,甚至开始怀疑,开始自卑。因此,“农村”、“农民”、“农村教育”,似乎就成了“贫瘠”、“落后”的代言人。在这些沉重的压力下,一个声音告诉我们:走出去!顿时,“走出去”便成了唯一的出路。没有人告诉我们,我们要做的不是一味地逃避,而当正视我们的处境。

        于是,大批大批的农村人,放下手中什计,抛掷了祖辈们辛苦开垦的可生产物的田地,背上行囊,从此背井离乡,去到陌生地寻找新的生存“土地”。

        见识了现代化的魅力,尝过了没文化的“苦果”后才坚信了“知识改变命运”。于是,农村人开始教育年轻一代的孩子:“好好读书”,“专心读书”。为了不让子孙分心,家里人开始了“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的信条。告诫孩子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走出去”!于是,学习便成了孩子们的首要任务,有甚者,更是让学习成了孩子们的“全部”。而家长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孩子们规避所有“苦果”的保护伞,让孩子们重回“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温室里徜徉。

        享乐,是心灵深处的毒瘤,一旦滋生,便难以抑制。“穷苦孩子富人养”,养出了一群五谷不分、四体不勤的“生活巨婴”,养出了一批心比天高、脚比水软的“梦想家”。山外青山楼外楼,欲壑难填几时休?!

        乡村,是生活之源头。城市再大、再繁华,也是由乡村扩建规划而来。教育的出发点,是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运用工具。真正的生活教育必以生活工具为出发点。

        当乡村人羡慕城市里高楼林立时,可知城里人正羡慕着乡野的小桥流水人家;当乡村人羡慕着城市里光怪陆离、霓虹闪烁时,可知城里人正怀念着乡野的虫鸣鸟叫、璀璨星光。

        城里所有的一切,我们可以通过运用生活工具去创造,但是乡村所有的,城市却难以企及。乡村可复制城市,但城市却难还原乡村。

        学生应学的是人生之道,教育的意义也不是一味求“高分”,而是求“全能”。教育必须以生活为中心!生活环境是活的,那么我们的教育便不能局限于死的书本。学会就地取材,运用乡村环境里的活势力,才能发展学生的活本领——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活本领。

      如何找回乡村人的骄傲,找回乡村教育的希望,唯有我们能够正视自己的身份,做回自我,回归本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