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养 . 学习】对孩子说话请小声点

2017-11-21  本文已影响0人  卓贝尔

在植物园,我碰到一位年轻妈妈拉高嗓音对她的一对孩子说话:“弟弟,Go,Go,跟着哥哥Running。你看!哥哥在Running,你也去Running。”一下子,我又听她拉更高的嗓音隔空对她的孩子们说话,因为孩子跑到荷花池的另一端去了。

这位年轻的妈妈自己坐在椅子上不动,不论孩子跑到哪儿,她都使劲的对孩子喊话。她像是中央山脉,如如不动的遥控周围的山丘。对于这样的景象,我觉得很奇怪。难道这位年轻妈妈不知道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是不恰当的行为吗?

在植物园的人不少,有老有少,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我相信,一定有人听那位妈妈高度嗓子说话感到不舒服。我也相信,植物园的那些小鸟和树木也觉得那样的音量太吵了。

既然这个年轻妈妈说话时不断的夹杂着英文单字,我想,她应该很崇拜西方,至少,她可能给孩子受了一些幼儿英文教育,她应该懂得在英文世界里高声嚷嚷是不文明,也不礼貌的事情。

于是,我走到她的面前,请她可否移动身体,走到孩子面前轻声的对孩子说话,而不要隔空说话?我告诉她,如果她走向孩子,轻轻地对孩子说话,会让孩子感觉舒服些,而且,也让孩子从小学会倾听妈妈或别人说话,这样孩子也同时养成轻声的说话,不是从小就大声嚷嚷。“再说,为了孩子们的安全,在公共场合,只要孩子跑到哪儿,妈妈就跟到哪儿,是比较妥当的。”而这句话,我没有说出,其实在公共场合是不可奔跑的,那不但容易让孩子受伤,也易使别人受伤。

年轻的妈妈听我这么一说,立即领悟,她对孩子说话的音量及时降低了。不但这样,她还对她的孩子们说:“请小声的说话,我们刚才吵到别人了。”这位年轻妈妈立即调整自己在公共场合的说话音量,又同时教孩子们什么是对的,我想她会是一个具有成长空间的妈妈。

后来,我听到另一个妈妈很轻声对她的孩子说话。“你刚才对人家不礼貌,不能一走了之。做错事情,一定要当面道歉……”我不小心听了一会儿,觉得那个妈妈不但讲理,而且轻声细语,实在棒透了。我转头看了他们一眼,孩子是幼稚园小班的年纪,妈妈也很年轻。如此妈妈的教养孩子方式,让我看到我们所生活的地方的文明和未来的希望。

美国和台湾地区父母最大的差异是,美国的父母在公共场合总是轻声细语的对孩子说话,他们大致上是走向孩子、蹲下,而且看着孩子的眼睛时才说话。为什麼要走向孩子,还要蹲下及望著眼睛对孩子说话呢?

走向孩子,是让孩子感觉到自己很重要;其次是孩子可以专心的听爸爸妈妈说话,这样音量也可以控制在只有彼此听到对话,不但不会干扰到其他人,也不至于让孩子觉得尴尬。父母或大人蹲下对孩子说话,这样孩子觉得父母或大人不是高高在上,是与孩子一国的,孩子觉得自己受到尊重,也显示出父母或大人对小朋友的礼貌。

一个从小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了自然会尊重自己也同时尊重别人。至于说话时,眼睛看着孩子的眼睛说话,这表示,我们说的话很重要、我很真诚的对待你,并且也从这样的态度让孩子学习到和别人说话时,眼睛一定要注视对方;这是礼貌也是平等,还是自信。

包括我,很多人都是在父母或大人隔空喊话下成长,以致为人父母时,不自觉也对孩子隔空叫嚷。父母对我们大声说话,我们也大声地对子女或他人说话。养成习惯后,有一天到国外去旅行、读书或工作,才发觉原来大声说话是不礼貌的。

现在是地球村的年代,孩子将来可能放到世界各个角落发展。从小养成对孩子轻声细语的习惯,孩子将来可以全球来去自如不会被白眼,多好。我们不只要教养孩子成为自己国家的人,也该教养孩子成为世界人。

轻声细语也是一种尊重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