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拾遗

后续||我的日更题材来源

2020-04-23  本文已影响0人  你若奔跑风自来

仅对于我个人而言,弱对大家有微薄帮助也是不甚欢喜。

①计划

我对自己有硬性要求,或者说自己并不是很随性的人。

曾经看过一句话—要求只能对自己,对别人即会变成苛求。所以我便把要求转变成了对自己的苛求,但绝不强求别人。

自从了解简书规则,写过几篇文章后,就开始注重文章的质量。

日更既然参加,绝对不会放弃,所以我日更文章平均基本两篇,最近加上了“夜间分享”,便大约是三篇。(关于夜间分享的诗集后面详说。)

②留意

既然需要有输出,我便开始留意。

来源一:读书

上篇文章有提到我的读书计划,所以读书像是一日三餐般不可或缺。前不久有三四天没有读书,恍惚间就觉得一个月没读似的。

我读书的工具主要有Kindle、微信读书和纸质书。在看书过程中,我会留意文中的观点,一致与否都容易碰撞出观点。其次,我遇到文中有意思的句子,便摘抄来,当做题目。其中雨滴的粉身碎骨惟有偶然的巧合才会言说这两个题目分别来自《南方高速》和《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而观点可以写读后感,有意思的题目就当作给出题目写文章啦。

来源二:生活点滴

一天24小时,除了睡觉时间,我们都是睁眼感受世界、感受时间、感受生活的。

我喜欢在家里买几束鲜花,因此便有了雏菊和玫瑰这篇文章;

我喜欢和朋友们出去玩,遇到所见便有了所感,因此有了植物园之旅这篇文章。

举例如上,等等。(写文加链接真的很麻烦,哈哈)

③想法

再其次,可能就是突然的灵感啦。

比如我那些即兴写的诗不算诗的短篇啦。

其实,只要善于捕抓,get到一两个奇思妙想并非难事。

④关于夜间分享

其实最近,我加上了夜间分享,目前主要是泰戈尔的《新月集》。

为什么要加呢?

出于私心呢,我每晚都要读一篇,但是读是用眼睛去感受。我上学时便养成了考前抄笔记的习惯,用笔尖记录一遍硬性过一遍脑子,所以这也是我为啥要分享的原因。在用电脑键盘敲打过程中,脑子会再过一遍,感觉就会牢固一点,记得久一点。

至于对于大家有没有帮助,可能就因人而异啦。可能大家觉的摘抄什么的算是一篇水文,不值得一看,那实在不好意思了。若是大家觉得晚间看一篇小诗,算是放松心情,我也算是干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当然啦,大家有什么需要分享的,我能做到的,也会尽量满足大家。

我不能只做一个人的孤岛呀~有没有一起监督日更,耐心看文的小伙伴~

再次,赘述了这么多,希望对你们有那么一点点点帮助,我也不甚欢喜。

岁月拾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