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道丶生活(高效)感悟人生_小蟹专题生活

何必自卑得一塌糊涂?你其实优秀得令人发指!

2015-09-16  本文已影响18585人  涛心涛肺

前言

有一种自卑,是别人尚未鄙视你,你自己已经率先鄙视自己了。还有一种自卑是,分明别人根本就没有瞧你,你却老是担心人家瞧不起你,这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

“我平时跟别人相处时很自卑,怎么办?”

这其实是一个很有共性的问题。你去随便找十个人问问,这十个人里面,有十个都是自卑的,只不过是,各人的痛点不同而已。

因此,你不必为自己的自卑感到过分的焦虑,你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绝大多数时候,自卑,其实只是“自己吓唬自己”而已——自卑的心理基础是担心别人瞧不起自己,可是,如果你真与那些“别人”、那些很强大的人、那些你崇拜的人去接触、与他们交流,你会发现他们并没有瞧不起你——相反,他可能是很欣赏你、很羡慕你、很尊敬你的。再说,大家都很忙,自个儿的自卑都无暇应付,哪来的精力来俯视你呢?不要担心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不好,实际上,别人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你。别那么累,你没有那么多观众。

【苏子曰:有一种自卑,是别人尚未鄙视你,你自己已经率先鄙视自己了。还有一种自卑是,分明别人根本就没有瞧你,你却老是担心人家瞧不起你,这其实是一种自作多情。】

我过去、现在都处于自卑状态,并且将来还将继续自卑下去,所以,我能够理解别人的自卑。但我同时也发现,自卑其实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卑,并不可怕。

早在高中的时候,我就开始自卑得一塌糊涂了。小学和初中阶段,“分数压倒一切”,我这种考试机器自然就被各种光环笼罩着。但上高中,从农村进入城市,发现同学们怎么都那么多才多艺,而我,连很多最基本的东西都不知道。我常常暗自想,我怎么就这么差劲呢?

那个时候,有人说我内向,我不服气,尽管,我连内向是个啥意思都不知道,但我就是知道,这是个“不好的词语”。诚然,我现在依然内向,但这两种内向,在实质上却完全不同:2010年之后的内向,主要是傲慢、高冷、目中无人,而早先的内向,则完全是因为自卑。

这几年常常看到一些报道,说一些从中小城市、尤其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到大城市、重点大学之后,很容易饱受自卑感的折磨,甚至是患上抑郁症,但我从西北的农村进入复旦之后,虽然也常常有“我不如人”的感觉,但总体上,却并没有太强的挫败感,更没有患上抑郁症。为什么呢?因为,我早在高中阶段,就已经有了那样的体验,经历了一场蝶变,还没上大学的时候,我就已经正确地认识和接纳了自己的平凡,跟自己和解了。

也就是说,正是因为早在上大学之前就调低了期望值,这才保证了我在大学期间尽管明知“我不如人”,却也没有感到过分的自卑。

我当然一直自卑,但我的变态之处在于,我是个势利小人,我喜欢攀高枝。越是那些让我自惭形秽的人,我接近ta的愿望便越强烈;因此,从大学至今,一方面,我一看见那些出类拔萃的人就自卑,另一方面,行为上,却总是“勇敢”地硬着头皮去接近,就这样,我的素质也越来越靠近他们了,自卑感便越来越弱了。到了现在,自卑似乎已经成为了我吹牛的素材。

不断地冒着被鄙视的危险接近各种大牛,我有了一个最重要的收获是:遇见牛逼的人,如果只是远距离仰望,我们很容易产生难以克服的自卑感;但是,倘若是近距离接触、对话,尤其是,建立起了一种亲密关系的话,此时,即便是他在我们心目中的牛逼程度并无丝毫衰减,甚至,我们还新发现了他更多的牛逼之处,但我们的自卑感却没有之前那么强了,相反,我们的自信心空前提升了!与牛逼的人近距离对话、建立亲密关系,会让我们觉得自己的逼格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并且,这个人越牛逼,我们自信心的涨幅便越大。当然,这种自信,是外因已转化成一种内在的力量,而非狐假虎威说“我认识谁谁谁”。

之所以跟牛逼的人相处容易增长信心,原因是,总体上,无论是顶尖级出色的男人还是顶尖级出色的女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特别会鼓励人,或者,毋宁说是会发现你身上的优点——你明明只有六分优点,他们硬是能吹成九分,吹捧得次数多了,你的自信心就增强了,并且还会努力地使自己的实力配得上他的赞誉。(牛人们当然也有傲气,但这与他们的会鼓励人完全不矛盾——一个大学教授会对别的跟他的社会地位平差不多的教授“不屑一顾”,但却不会对一个naive的学生不屑一顾;相反,他会十分谦和地鼓励这个学生。)

相反,你如果是跟比较挫的人相处,他们会常常给你泼冷水,进而也让你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不行。(卧槽,连这货也鄙视起我来了?)因为,挫人需要通过给别人泼冷水来“找到尊严”;当然,也可能是姿势水平有限,不识货,没能力发现你的价值而已。

多年来,在接触过各色人等,或者在被各色人等接触过之后,我有个无比“惊世骇俗”的发现:在那些我懒得搭理的人眼里,我是一个差劲的人、一个值得同情的人;而在我欣赏的人眼里、在我尊敬的人眼里、在我的的偶像级人物眼里,我却是一个出类拔萃的人。因此,鼓起勇气跟牛人相处,更容易克服自卑感。

几年前,当我跟《越是有价值的媳妇,娶起来越便宜》一文的女主角还处在“互相暗恋”阶段的时候,有一天晚上,她突然问我:“你Y是不是喜欢我?”我被这突然袭击搞了个措手不及,遂答道:“你这样问,让人家怎么好意思回答呢?”结果,她说:“你犹豫什么,我挺喜欢你的呀。”我比较挫地回复了一句:“我配不上你啊。”谁知,她回了一句:“怎么连你也这样说!那我岂不是要注孤身了。”我的理解能力还不差,“连你”一词的潜台词就是说:“别人可以认为他们配不上我,但你不应该这样认为。”这明显是抬高我嘛。然后,我十分机智地话锋一转,“我刚才话还没说完呢。其实,一个人越是让我觉得我配不上她,我便越会想把自己许配给她”。

我对女人作战的原则历来是:不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不是好蛤蟆。我宁可让自己有“高攀不起”的压力感,也不愿意在自己也兴意阑珊的情况下去找个人“凑个数”。

“越是配不上,越要把自己许配给她”,背后的逻辑是,如果有一种“高攀”意识,则实力会向着品味去靠拢;但如果是一开始就因为自卑感而违背自己的内心,则结果是,品味和实力都会下滑。

通过不断地接近那些令我自惭形秽的人,从量变到质变,最后的结果是:我原先的偶像、原先没有注意过我的人,也开始对我刮目相看了。

我本来是只是想吃天鹅肉,却一不小心把自己变成了天鹅。

此外,我之前在《复旦对我最大的影响:学会了吹牛——虽然我不帅,但是我很帅》一文中提到过,吹牛精神,在客观上,也让我变得更加自信。

先前,我喜欢谦虚的人,但在上大学之后,我似乎要更加喜欢那些不谦虚的人了。因为,听那些不谦虚的人吹牛,更能让我感到振奋,让我获得正能量;尤其是,如果他的吹牛,能让我产生“我也会跟他一样”的信心和斗志,我们就会非常喜欢他、甚至是以他为“精神导师”了。

光会欣赏别人吹牛还是不够的,我还得学会自己吹牛。

人们喜欢吹牛,图的是什么?不就图个“自我感觉良好”嘛?尤其是像我这种不自信的人,吹着吹着,会感觉到自己还真是个“人物”,然后,就能“挺起腰杆做人”了。

吹牛,是一种自我欺骗、自我洗脑。吹牛的过程中,我会给自己一个心理暗示、强化自己原本不是那么坚定的某些价值观或者追求。你在牛皮中把自己的某个优点夸大了一点点,适当地美化了自己,或者,是把一个偶然表现出来的亮点当真自己的稳定性特质来自我表扬,当时,你可能是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的;事后,你发现自己“说得太夸张了”了,然后,就不得不让自己朝着牛皮中的那个自己去靠拢,这样一来,自己就越变越出色了。渐渐地,你就真能配得上自己曾经吹过的牛皮了。

前面说的,是自卑者可以通过“攀高枝”或自我洗脑,变成牛逼的人,但还有一种很常见的形象是:有的人,尽管“优秀得令人发指”,却照样“自卑得一塌糊涂”。

鉴于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卑都是比较出来的,那么,是自信还是自卑,就跟你所处的圈子有关了。

Talben在哈佛《幸福课》上说,在哈佛,有47%的学生患有抑郁症。这个比例,即使再高一些,我也不会怀疑——从我对自己的朋友圈子的观察,抑郁症,就是一种“精英病”。为什么那些在某个方面出色得“令人发指”的人常常又自卑得一塌糊涂,并有抑郁倾向?其实,这是很容易解释的——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一个藏龙卧虎的地方学习、生活或工作,那ta很容易养成一种思维惯性,即忍不住拿自己的缺点跟别人的优点比较;这样,即便ta自己就是龙或虎中的一员,ta也会显得缺乏自信心。这种思维的危害性在于,即便是脱离了这个高手如云的环境,面对一个综合素质不如自己的人,只要对方在某一个方面比ta强一点点,而这一点恰巧又是ta比较在意的,ta便会有一种“我不如人家”的挫败感。据我的不完全统计,在中国,北大毕业的学生与其他人相比自卑感更明显,我的几个北大的朋友,他们除了“会考试”之外,在很多其他方面也非常出色,说是素质教育培养出来的通才也不为过,可他们却都深陷于自卑的泥潭中。

这些综合素质比较高的人,哪怕自己在很多方面都要比别人强很多,但只要在某个方面比别人略差一点,他就会发现差距,进而有压力感和自卑感呢。原因是,他实在太贪婪了,认为“人家具备的,我都应该具备”。这种“欲壑难填”的本性,又进一步加重了焦虑和抑郁情绪。

其实,“样样都比别人强”,远没有心理健康来得重要。我们这个社会所缺的,并不是进取心,而是一颗“甘做二流”的心。如果无法在健康的前提下达到一流,那还是务实一些吧,先降低目标,让自己有勇气过好一种“平凡的人生”。当然,舆论也不不要太势利眼,不要对“二流”进行目标绑架。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