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读后感
大概是经历过生活磨砺的人都会感慨,“生命不能选择,但生活需要勇气”。出生是一件不能选择的事情,而活着,是一个充满变化又不能更改的过程。即便你失意的时候感慨,死亡比生存更简单,但总有声音告诉你,死亡都不惧怕,何不带有韧性的活着,乐观每一个春夏秋冬。时代的变迁,心智的成长,命运的起伏,身边的人出现又离开,仿佛生命走到最后,和出生时一样,没人读懂你的哭声,也就没人懂你的恐惧和孤独。福贵用他的一生,呈现了一个特殊的年代的风云变幻,也通过他的一生,诠释了活着的意义。
很多人说读这本书的时候,被里面的情节深深震撼,心情随着情节无法平复。感慨福贵一生坎坷,在每一次突如其来的磨难中,每一次经受与最亲的人生离死别的痛楚时忍不住去想,为何命运将如此多的磨难赋予同一个人?“否极泰来”似乎也没了道理。在这篇笔调冷漠,在这个血肉丰满的主人公一生的故事里,清楚的记录着他一生经历的每一个细节,仿佛在讲述着他人的故事一般,让读者心酸,他自己却平静而无波澜,大概是经历过大起大落后的淡然。作为他人生看客的我,此刻也是平静的。他的平静是在看破了苦难和活的意义之后的一种超然,而我的平静则是对坚韧生命的敬畏,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福贵身边亲人那份不离不弃、人间真情的感动。故事里的种种,是福贵眼中往事片段的重映,是我眼中感人至深的酸楚。抛开福贵的苦难,你会感受到文章里无处不在的爱与温暖,生命的坚韧和希冀。
一万个人眼中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我并不想去深入揣测作者选取在那样时代背景下的人的命运想表达如何深远的政治层面的意义,只是想从一个人情感的角度去说出自己的见解。万物从来都是此消彼长,与其悲惨的人生经历相比,福贵是幸福的,他有一双好儿女,不离不弃的妻子,慈祥的母亲和伟大的父亲,还有他的女婿、外孙,那头叫福贵的老牛,曾经一起生活过的朋友们和生活的点点滴滴。他的一生虽历经苦难,接连不断的生离死别,但他每一个阶段都感受着来自亲人、朋友的温暖。反观现今社会,有多少妻子能做到如此不离不弃?多少朋友能做到生死与共?有多少人在经历了如此多舛人生之后还会选择独自一人生活下去?抛开社会背景,福贵的一生有了许多人求之不得的珍贵的东西。或许,我们看过故事之后感叹,“对比这样的人生,顿感生活美好,要知足常乐”,但这故事更多是给人面对困难的勇气,引发人对与“活着”二字的思考,为什么活着?怎样活下去?。“人只为活着本身而活着”,就如同“人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而工作”这个辩题,二者逻辑相反却密不可分。故事发展到结尾,我百思不得其解,作者借与老牛相依的福贵到底想传达一种怎样的心情?
一个好的作品是无论时代如何变迁,都会在时间的洗礼过后变成愈显价值的经典,苦难并不相通,道理永远具有适配性。这个故事需要品读之人用一生的经历和时间去感悟,在每个不同阶段,它都可以带给你不同的惊喜。就像读史铁生的作品,他的经历,他的思考都会带给你一种深沉的豁然。《活着》带给我同样的感受,我将自己浅显的理解暂时藏匿起来,让阅历去不断去刷新认知。我赞同“人应该持对世界乐观的态度,赞同生活是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却对作者所说的“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持保留态度,生活中要承担的还有太多太多,责任、义务等等都注定了人无法只为活着而活着。文末福贵与老牛一起生活,只是麻木的生活也没有想过放弃生命。是活着本身这个过程让福贵继续麻木的活着,还是像福贵每天对老牛喊得口号那样“二喜、有庆不要偷懒,家珍、凤霞耕的好,苦根也行啊”,他说“这些是为了骗老牛,让他听到还有别的牛在耕地,就不会不高兴,耕田也起劲了”,但那头牛的名字也叫“福贵”,我更愿理解为他是在了解了生命的无情和脆弱以后,用那些最爱的人的名字给自己继续生活的勇气,用那些温暖的回忆作为一人生活的精神支撑,作为所有人生命的延续,而不是只是因为人要完成活着的过程而活着。
史铁生说“一个人,出生了,这就不再是一个可以辩论的问题,只是上帝交给他的一个事实;上帝在交给我们这件事实的时候,已经顺便保证了它的结果,所以死是一件不必急于求成的事,死是一个必然会降临的节日。”福贵或许也懂得了这个道理,也在安静的等待节日的降临。到底何为活着,我想现在的我困惑,你也困惑,而在不同的人生轨迹里,时间会给所有人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