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唐骏“博士”——你的成功可以复制,却无法粘贴
领导力并不等于吸引人的个性,那只是煽动人心的行为;领导力也不是“结交朋友,影响他人”,那只是推销能力。真正的领导力能够提升个人愿景到更高的境界,提升个人绩效到更高的标准,锻炼一个人的性格,让他超越原来的限制。
——彼得·德鲁克
1.“先做人,再做事,偶尔作作秀”——唐骏
10年前,崇拜唐骏,那时他学历造假还未被披露,他是我梦中想成为的样子——靠自己努力,从一个小镇青年一步步走向中国商业舞台的第一职业经理人。
1962年,唐骏出生在江苏,父母都是普通人,父亲小学毕业,母亲是文盲。唐骏虽然出生贫寒,却早早地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高分考入北京邮电大学,然后出国留学,从日本到美国,创立了三家公司(皮包公司),获得双料博士(复制的),后面再回国,从微软的技术员做到“微软中国”的总裁(那时“微软中国”是微软分公司中最不起眼的一个,微软中国=微软冰岛),然后再加盟盛大(因为微软不要他了),又跳槽至新华都,不靠父母,白手起家,唐骏以一己之力把自己打造成“打工皇帝”,他的“四大发明”(大头贴、配对机、卡啦OK打分机、唐氏开发模式)被津津乐道,10亿高价“转会费”一度成为新闻热点(从盛大到新华都),唐骏高调地出现在《鲁豫有约》等电视节目和各大媒体,在各大学发表演讲,侃侃而谈又妙语连珠,两年出了三本书——《我的十亿营销人生》、《跟唐骏学管理》、《我的成功可复制》,宣传着自己“打工皇帝”的传奇经历,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和他长相不一致的优雅自信。
而我,自然也成了他的拥趸之一,就像现在很多人崇拜马云那样。
那时我刚毕业,一贫如洗,焦虑弥漫,渴望成功。于是我追着他的演讲视频,捧着他的《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把他的话当成了金玉良言,践行着“先做人,再做事,偶尔作作秀”的信条,一度也以为天生我才必有用,可以复制他的成功粘贴到我的人生。
唐骏本可以对外宣传,他是北邮毕业,出国绕了一圈,什么博士学位都没有留下,可是依旧干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实话实说,这本身可能更励志和传奇。可是唐博士的野心不止于此,他深深抓住了中国人对学历的迷恋,对成功的渴望和欲望驱使下的对人生的焦虑。他导演着自己的传奇人生,在高学历的光环效应下,唐骏的名“骗”似乎更闪闪发亮。
不得不说,唐骏非常善于讲故事和打造自己品牌,而且很会激发身边的人。
从他的演讲就可以看出,他是宣传高手和演讲大师。他很懂得使用激励手段,对愿景的描述让人入迷,仿佛世界就如他口中所诉的那般运转。甚至他在面对学历造假的解释中,仍然可以堂而皇之地说:“你可以蒙一个人,那如果把全世界都蒙了,就是你的真诚蒙到了别人,你欺骗一个人没问题,如果所有人都被你欺骗到了,就是一种能力,就是成功的标志。”
谎言,说多了,自己都信了。在谎言被拆穿后仍保有如此自信,是自大惯了还是价值观使然?
2.教成功学的人是靠蒙你来获得自己的‘‘成功”——方舟子
2010年,打假斗士方舟子在新浪微博揭l露唐骏学历造假,经历造假(他那些发明和开公司的事情),“学历门”事件在新浪微博中发酵,在和方舟子几个回合的交手中,唐骏败在阵来,承认了自己野鸡大学的造假文凭,唐骏一下子就跌落神坛,他输给了日益发展的网民信息获取能力。
细想一下,唐骏在回国后有拿得出手的“贡献”吗?他最大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成功学”成功地推销了出去,这仿佛就像一个旁氏骗局,忽悠着大家都来复制他的成功,把自己打造成商业偶像,用流量和名气来“套现”,忽悠着各大公司的高管和天真的年轻人。
可是我们稍微理智一点就知道,成功哪有那么容易复制?
如果不是方舟子的“打假”,谁会去想,在这份亮得发烫的履历中,忽悠多于实干,虚假远大于真实。唐骏言之凿凿,可谁会去证实在那些发明并非他所有,那些头衔只是他自己“发明”出来的。
从他的谈吐中,是可以看出他是充满才华与自信的。他说着场下人爱听的话,美化甚至杜撰自己的经历,把不得已离开说成主动跳槽。他八卦自己的人生,说自己靠三封情书折服校花,把她变成自己的妻子,靠“蹲点”教育部,紧“盯”司长,来取得获得名古屋大学的深造机会。
不可否认,唐骏是有才华的,他只是——没那么真诚而已。
他深谙大众心理和对成功的焦虑和渴望,他包装着自己的成功学,利用国内外数据的“信息差”来给自己经历贴金,而我们在方舟子戳破这个泡沫之前,对唐骏所言深信不疑,为什么我们这么买账?
审视我们内心,我们想听的是真相吗?不是,我们想听的是故事,是幸存者偏差的励志故事,是从平凡逆袭到成功的高光,我们不相信成功是一个漫长努力后的小几率事件,我们笃定着努力和成功的必然联系。
我们对高学历仰望,唯学历的理念其实就暗含在我们的血液中,大公司对985、211,双一流的执迷可见一斑,就像哈利波特中高贵的巫师后代看不起麻瓜的心理一样。
当代社会,我们对成功评判的标准过于单一,把金钱和成功化为等号。
感谢方舟子,让我们对许多成功人士一些的审视,我们看到、听到的,可能都不是现实,而只是我们内心愿意看到、听到的样子。
感谢唐骏,他让我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缺陷——对成功学的执迷不悟,对真相的选择性忽视和极容易被煽动的摇摆不定。
3.唐骏的买房观
那时唐骏说:“不要买房,拿买房的那些钱去租房,剩下的钱,做理财。”他一直看衰房价,那时我深以为然,全盘认同。他自己也是那么做的,在上海按年租五星级酒店,然后拿剩下的钱去做投资,他称自己投资回报率远租金。
有钱人可以选择不买房,像金星那样,也是选择租酒店而不是买房子,甚至她一年租房子的钱都够其他人买好几套房子。
可不买房,这是他们的选择。而我们不买房却是现实的无奈。
三年前,来到了一个新的城市,开始了我的另一段人生。我也曾想要践行这种“不买房也可以过得更好”的观念,可是我始终做不到。
无论我如何说服自己,“房子是别人的,可是生活可以是自己的。”但我内心始终惶惶不安,在物业管理人员对业主和租户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时,在租户在特殊时期漫抬房租价格时,想改造自己的居住空间却无法下手时,在每一个低落的时候,我都想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来安放自己的情绪。
安居才能乐业,中国人骨子里是房子那种情结是很难摆脱的。
唐骏们的选择,对我们来说,只是一中安慰剂。让我们臆想——我们和那些成功人士一样,“选择”了不买房,不能让房子束缚了我们的生活方式,降低我们的生活品质。
买房的踏实感是难以名状的。说白了,谁都希望放荡不羁爱自由,可是房子在束缚你的同时也给了你一些选择和自由,为了得到这选择权和自由感,背负些压力,牺牲另一些自由,又何妨呢?
4.写在最后
何以保持冷静和清醒,对自己的人生规划有认真的淡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高光时刻,不要贪恋荣光,抓住当下,珍惜你所拥有的一些:生命、亲情、健康、真实。这些,远比成功更值得追求。
我们为李阳疯狂过,为唐骏尖叫过。
我们所追求的榜样折射着我们的内心的渴望。
那我究竟应该是怎样?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可是却又不可避免地生活在一个集体中,独善其身难,兼济天下难。
别人的成功你要如何才能复制,你又不是他的影子。
在白驹过隙白云苍狗间,你想在这个世界栽下什么的果实?
唐骏的人生经历还在继续,而你,选择好自己的开始怎样的人生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