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润物细无声”想到的......
想起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几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诗人以极其喜悦的心情,描绘了春天春雨的美好,春雨的好在于知道时节,当植物生长正需要雨水的时候,随着春风悄悄地在夜里落下,悄无声息地滋润着万物。
年少时读此诗,只是囫囵吞枣,不求甚解。如今细品,不仅诗美,且极具哲理。诗人以一“好”字引领全篇,春雨好在哪呢?一是对于时间的把控,不早也不晚,一“知”字生动地描绘出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另好在不惊不扰,于无声中滋润着万物。一“细”字极具神韵,一方面形象地描绘出了春雨的特征:细、密,另一方面也赋予了春雨人性的温暖,于是春雨在“诗圣”的笔下瞬间灵动起来。
“润物细无声”现多用来比喻老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教育及关怀,思索良久,只觉此句对于个人的成长也有着极好的启示作用。正如同量的积累带来质的变化,对事、对物如是,对人也如是。记得有一次,在网上买了几片海绵,说是纳米材料做的,洗碗、清洁,都不需洗洁精,细视之,的确与普通的海绵不同,结构更紧密了些,挺有质感,用起来也正如其所言。因为细腻,自然拉近了与事、物的距离,一些细微的,甚至于隐藏于阴暗中的瑕疵都会都所发现与了解,这样看问题就比较全面,由此作出的判断也比较客观。
“细”不仅仅指物之形状,还有细致的意思,若要细致,必要专心,全神贯注,花在此事上的时间也是必不可少的。对待学习、做学问也是如此,不急功近利,先从最基础的理论着手,对公式、定理熟练掌握,清楚它的来龙去脉,正如同建楼,得先打好地基,地基越深,所建楼房才能越高。而要具备细致的能力,必能耐得住寂寞,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而其中的一、二境,便是走在通往细致的路上。我们常常迷醉于一朵鲜花的盛开,惊叹于一棵参天大树的伟岸,而忽略了深藏于地底下坚韧而庞大的根系,日复一日地向着大地深处前行。《易经》开篇:“潜龙勿用”,“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终日乾乾”告诉我们的是,对于成功而言,没有捷径可走。
老子《道德经》所述:“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追求细致,是为了更好地靠近宏阔的梦想。细致的背后,隐藏着不可估量的力量、是一份执着、一份坚毅、一颗沉静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