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与思考50 | 评分是一种最微妙的教育工具2
昨日上午网络查找音乐学科对学生评分的信息,快速听了一个讲座,发现,昨日查看到的资料侧重对教师课堂的评价,关于日常教学对学生的评价很少,今日继续查找看看。
昨晚阅读于老师的《经常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注入“兴奋剂”》,文中说道,他在班级里搞各种比赛,“排名前十名为一等奖,二三等奖的人数尽量多,尽可能让更多的人欢天喜地。奖品统统是书。”“有时候,没有奖品,只有一张奖状,但他们仍然努力去得到。”
“巧立名目”的比赛,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和改正作文毛病很好的手段。
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就是会动脑筋,想法设法通过活动评价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苏霍姆里斯基说过,
如果学生由于某些条件和情况而没有能掌握好知识,我从不给予不及格的分数。没有什么比意识到无前途,认为自己啥也不行,更是儿童受到压抑。
灰心丧气和抑郁不乐这类感觉严重影响学生的整个脑力劳动,会使他的头脑好像处于麻木状态。只有愉快的乐观主义感觉才是充满思想江河的潺潺溪流,苦闷和抑郁会使管感情冲动和管思想的感情色彩的脑皮层下的神经中枢不再促使智慧去劳动。反而像是把智慧禁锢起来了。
我总是力求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想学知识而又做不到,就应当帮助他向前迈出哪怕是微小的一步。这一步便是推动思维的情感动力——认识的愉快感的源泉。
绝不要急忙打不及格的分数,要记住,成绩带来的愉快始终是一股强大的情感力量。儿童想当一名好学生的愿望就依靠这股力量。要关心使儿童的这股内在力量永不衰竭,倘若没有这股力量,任何教育绝招也是无济于事的。
一个人的情绪状况对大脑运行的影响相当大。
犹记得读初中时一节语文课上,我的同桌,班里最要好的同学,在后面众多老师的注视下,主动举手朗诵课文,她的主动让一旁的我吃了一大惊,我没想到她会在这样的情境下一个人站起来朗诵,并且还是声情并茂的。
明明我没有跟着站起来读课文,只是一个听者,可我的心拎到了嗓子眼,紧张地听着她优美的朗读,一个字一个字跟着看过去,实则完全没有读进去,生怕她读错字。
整个人脑袋嗡的作响,神经高度紧张,同桌朗读完毕,语文老师竟然点名叫我起立回答问题,这下好了,我全懵了,为什么点我的名字,刚刚提问什么?整个脑袋更重,更晕,无法运行,如同苏老所说的“智慧无法劳动”。我极其局促地站在那里,沮丧地垂着脑袋。
这场景至今回忆起来,那局促不安的感觉还很清晰。
近几年各种比赛、考核,我的状态都挺好,灵感迸发,大脑运行通畅,智慧闪现。这与我的心态、情绪息息相关。所以,整个人振奋、清醒。
读了上述文字,首先联系到自己,接着便回想起我的课堂上,也有那些紧张状的学生,他们的状态并不能使其智慧劳动,万万不能再简单归为学习态度不够啊。
“我总是力求使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如果学生想学知识而又做不到,就应当帮助他向前迈出哪怕是微小的一步。这一步便是推动思维的情感动力——认识的愉快感的源泉。”——力求使每个学生相信自己的力量,帮助他迈出哪怕微小的一步——此当本学期对待每一个学生的基本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