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日更”的肩膀(简牍987)
居住在同一个兰花社区,出门相遇打声招呼十分平常。大清早,在我身后,三位阿姨级人物与一位大娘级人物的打招呼有点意思。
“出去了啊?”三位阿姨级人物中的一位胖阿姨首先开了腔。“出去了。”大娘答道。“是否又到化工厂上班啊?”胖阿姨继续问道。“上班。”大娘回答得很干脆。“路上小心一点啦。”因为大娘今年七十三岁,胖阿姨抛出了这么一句体己的话。“好的”。然后,各自东奔西走了。三位阿姨回社区家里,大娘乘23路公交车到化工厂到包装车间包装香皂。
我停下脚步,聆听三位阿姨的谈话。从谈话中得知,大娘来自诸葛镇,平时,也就是厂休日,上街捡废塑料和旧泡沫,也收点旧衣服,然后拿去换钱,她的老伴则当环卫工人。按她们的话说,就是两人可领三批工资,把捡破烂也算一份“工作”。反正积少成多吧,夫妻两在城区买了好几套商品房。
因为勤快增加了收入,因为收入换得包括房子在内的家庭财富,因为家庭财富赢得了邻居的尊重,这好比我有一份机关单位工作有一定收入,在业余写点文字,如果日更——每天在简书平台上发表这些文字,也算有了另外一份“工作”,让我的生活充实,也让我相对地养了生,尽管这份业余的“工作”暂时还看不到有很多收入,但我心满意足了。
为了这份业余的“工作”,下班回家尽量不出门,读点书读点报,业余成了正经八百的事情;为了这份额外的“工作”,上班尽量往有人的地方走,工作日结合工作往社区和大型商超跑,双休日也喜欢跟随妻子到菜市场去灵市面,慢慢地,额外成了身体上的一部分;为了这份乐此不疲的“工作”,我还尽量在家里吃早饭,这样一到办公室就不会被肚子打扰,能安心地把文章写完。而今,还是为了这份心爱的工作,自加压力,撰写“简牍千日”系列的文章,在烧早饭时构思,在上班路上添加素材,在打开水时思考主题,在看简友的文字时想文章的角度。然后放一放,等情绪上来了,一气呵成。
日更给我带来别样的好处,我呢,还需把自己的身体搞好,把一天的精神调养好,只有这样才能在“日更”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另外,也算是站在“日更”的肩膀上吧,通过“简牍”把人间世相反映一点出来,尽可能带点思想的火花,为简书平台作出自己的贡献。
陈水河整理于2022年5月19日早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