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话”也许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有这样一位妈妈,她的孩子只有5岁,表现出的问题是非常胆小,而且很自卑。比如跟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孩子唯唯诺诺,从不会主动表现,只会模仿别人,看别人怎样她就怎样。家长让她学习写字,她总是写一个字就抬头看看家长,只有等到家长说这字写对了,才敢再往下写。
别的事情上也是这样,似乎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才安心。她是个极其负责的家长,在孩子出生前,一直很鄙视那些纵容或溺爱孩子的人,下决心认真教育孩子。为塑造孩子的良好行为,她对孩子进行了精心的管理:比如孩子刚刚会说话,就开始要求孩子有“礼貌用语”,哪怕是妈妈给擦了一下鼻涕,也必须说谢谢,如果孩子哪次忘了说,就会批评孩子“怎么又没礼貌了,别人给你做了事,要记得说谢谢”。这位妈妈经常给孩子讲“事不过三”的道理,让孩子知道有错误必须立即更正,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29616c7477d44b45.jpg)
心理正常的幼儿往往比较自我,他应该更专注于自己想做什么,而不会考虑别人的评价如何。从这个孩子“每写一个字就要抬头看看家长,在任何事情上只有得到别人的肯定才心安”的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家长对孩子的控制已产生多么糟糕的后果。
这个仅有5岁的孩子,从她开始接触世界,还不具有理解世界的常识,也没有把控自己的能力时,就被过度评价,被告知这个对那个不对,这个可以那个不可以。而小小的她又无法理解家长的每一种评价,或者无法自行做出判断,所以为了逃避惩罚,只能消灭自由意志,看着别人的脸色去做事,在每一件事上等待别人的评价。
“一个被认可的孩子,他做人做事的态度是真诚的,他不必遵守一些不自然的规则和戒条,因此不需要过虚假的生活。”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b7903eeebac5830c.jpg)
在儿童教育中,欣赏和不许犯错是无法兼容的两种态度,不可能同时运行。一个不允许孩子犯错的母亲是不可能真正欣赏她的孩子的,她的夸奖只能发生在孩子做得令家长满意的时刻,强化给孩子的是这样的印象:家长满意,你就有好果子吃;家长不满意,就给你点颜色看看。这反而导致孩子会花很多心思和能量来揣摸和迎合家长,消耗自我成长能量。
在当下的教育语境中,“自由”和“尊重”是时髦词,但有多少人能真正领悟其内涵,并把概念和行为合而为一呢?
当父母给孩子真正创造一个自由成长的空间,使他们的天性尽量少被压抑,内在的心理秩序不被打乱,各种潜能才得以蓬勃有序地生长,从而青出于蓝胜于蓝。
童年需要“试误”,需要“不听话”。不允许孩子犯错误,要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这犹如不允许学走路的孩子摔跤一样,是以暂时的、表面的完美取代长久的、内在的完善。就一个孩子来说,他内心自信平和,比谨小慎微重要;凡事有好奇心,比凡事不出错重要;他有自我选择的勇气,比选择正确更重要。
![](https://img.haomeiwen.com/i22476201/ca614b75c10330ed.jpg)
培养一个完全“听话”的孩子是件可悲的事,当一个孩子事事听命于家长,处处循规蹈矩时,那不是教育成果,是生命中隐伏的久远的悲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