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思考点亮星空
高考写作||思考点亮星空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深度思考与联网搜索是deepseek的两大重要功能,它对我们的认知形成、问题解决等都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今,人类仅需0.3秒就能通过搜索引擎获取4亿条信息;短视频平台每天推送的碎片化知识相当于读完16本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的哲学对话体著作《理想国》。于是,有人担忧:当搜索替代了思索,人类是否会退化成存储信息的工具?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问题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材料讲的是深度思考和联网搜索作为Deepseek的两大功能,对人类认知和问题解决的作用。然后提到现在人们用搜索引擎0.3秒就能得到4亿条信息,短视频每天推送的碎片知识相当于16本《理想国》。有人担心搜索代替思索,人类会退化成存储工具。
确定立意。题目问的是当搜索替代思索,人类是否会退化。显然,这里要讨论的是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对人类思考能力的影响。可能的立场有两种:一种是赞同这种担忧,认为过度依赖搜索会削弱思考能力;另一种是认为搜索和思考可以互补,关键在于如何利用。但材料中提到“有人担忧”,所以可能需要辩证分析,既承认问题,又指出出路。
选准角度。可以从历史的角度,比如人类信息获取方式的变化,如文字、印刷术、互联网的发展,如何影响认知。或者从认知科学的角度,分析碎片化信息对大脑的影响。还可以结合哲学,比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关于思考的论述,对比现代人的状况。
确定结构。议论文的经典结构:引言、论点、论据、结论。引言部分可以用一个比喻,比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种,象征人类思考的能力。然后分论点讨论信息爆炸带来的挑战,再转折到如何保持思考能力,最后总结。
论据方面,选例要典型。比如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强调主动思考,古腾堡印刷术带来的知识普及,伽利略用望远镜扩展认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源于深度思考等。还可以引用一些名人名言,比如帕斯卡关于思考的重要性,或者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
避免套作,例证和论述要新颖。比如提到短视频的碎片化信息,可以对比柏拉图的《理想国》需要系统阅读,而碎片知识可能无法形成体系。同时要强调深度思考的必要性,即使有搜索工具,人类仍需主动整合信息,形成洞见。可能遇到的难点是如何平衡正反两面,既指出问题又不否定技术的好处。这时候可以强调工具的双刃剑特性,关键在于使用者的态度和方法。比如搜索提供了信息,但思考是整合和创新的过程,两者结合才能促进进步。
标题要吸引人,比如“在信息的星空中点亮思考的火光”,用比喻突出主题。结尾部分呼应开头,强调人类在信息时代应如何保持思考的能力,避免成为工具,而是继续作为创造者。检查是否符合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正确,标题自拟,没有套作,不少于800字。可能需要调整结构,确保逻辑连贯,例子贴切,论证充分。
在信息的星空中点亮思考的火光
两千多年前,柏拉图在雅典学院的门楣上镌刻“不懂几何者不得入内”,这不是对知识的傲慢,而是对思考的礼赞。今天,当人类只需0.3秒就能获取四亿条信息时,我们更需要追问:在搜索引擎的汪洋中,柏拉图式的思考之光是否正在熄灭?
古希腊的智者在城邦广场上辩论时,需要将知识储存在大脑的褶皱里。苏格拉底说:“未经省察的人生不值得过”,正是强调思考本身即是存在的确证。雅典学院中,柏拉图用对话体写作《理想国》,正是要让真理在思想的碰撞中显现。这种将知识内化为智慧的过程,如同陶匠揉捏黏土,每一道纹路都浸润着思考的温度。而今天的短视频推送,像机械臂批量生产陶器,规整却失去了手作的灵魂。
但人类文明始终在与技术共生中进化。十五世纪古腾堡印刷术问世时,修士们也曾惊恐于手抄本时代的终结。可正是印刷术带来的知识爆炸,催生了文艺复兴的曙光。伽利略用望远镜延伸肉眼,却不曾停止用大脑思考星轨;达尔文乘小猎犬号收集标本,但真正让物种起源闪耀的,是五年环球航行后二十年的沉思。技术从来不是思考的敌人,正如普罗米修斯的火种,既照亮黑暗,也能焚毁森林。
在量子计算机即将突破经典算力极限的时代,真正的智慧不在于记住π的小数点后百万位,而在于像爱因斯坦那样,在伯尔尼专利局的办公室里,想象乘着光波旅行的可能。谷歌的AlphaFold能预测蛋白质结构,但解开生命奥秘的,仍是沃森与克里克在剑桥实验室里用金属模型推演的双螺旋。这启示我们:信息是星空中的繁星,思考才是让星光交汇成星座的智慧。
站在数字文明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必像卢德主义者般砸碎服务器。真正的智者会像苏格拉底那样,将搜索引擎变为助产术的工具,在信息的海洋中捕捞珍珠,再用思考的丝线将其串成智慧的项链。当柏拉图的洞穴寓言在短视频的洞穴里重演,我们更要保持走出洞穴的勇气,让远古的思考之火与数字时代的星光交相辉映,照亮人类文明新的理想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