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你如是”读书会写作专题

如何面对死亡的恐惧?

2020-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秋水5200

      最近在读美国的作家米奇.阿尔博姆一本书《相约星期二》,一个老人和一个年轻人讲述的一堂人生课。

      这是我第二遍阅读,我很想全书阅读完毕,再写点什么,当我读到作者与莫里讨论关于死亡这个话题的时候,控制不住想写点什么的冲动。

      莫里患了ALS重症,是一个以运动员卢.格里克名字命名的疾病。

    全称叫做肌肉萎缩性侧面硬化病,是目前世界无法治愈的疾病。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确诊后估计寿命是3-5年,但也有5%的病人存活超过20年,这种病一旦得了之后,会随着病情的发展,渐渐侵犯到全身的肌肉,病人会变得全身无力,在发病1年内便需要轮椅进行行走。病人最后会因呼吸困难而死亡,目前病因尚不明确。

      我特意百度了一下这个疾病,对我来说能更好的去感受莫里生命一点一点流逝过程中带给我们的启示。

      莫里和米奇相约每周的星期二来上生命的最后一课,关于死亡的话题是在第四个星期二。

每个人都知道自己要死,可没人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意识上我们都知道人终究一死,行为上好像觉得自己永远不会死,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好像一切都来得及。

      妈妈得病那年,医生说存活的期限大概有四个月。那一刻我震惊了,感觉时日不多,她说她有一个心愿去北京毛主席纪念堂,看看毛主席。对于妈妈那个年代的人,毛主席就是她的信仰和支柱。妈妈结婚那年毛主席去世,1976年。

      如果意识到自己会死,并时刻做好准备,这样做会更有帮助,你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

      意识到妈妈时日不多,我放下了所有的事情,带爸爸妈妈去了北京,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还记得妈妈的泪水,我感觉很欣慰,我满足了她的愿望。

      医生宣判的四个月很快过去了,妈妈仍然活着,我感觉好像被大赦了一样,虽然每年也会住院一次。但感觉妈妈好像不会死了。特别是妈妈说她还想看着她的孙女结婚,还要给她看孩子。我想我是信了,行为上放松了警惕。

      与妈妈的互动中有言语的顶撞,有不满和愤怒。如果我能意识到妈妈会死,我也会死,是不是活着的时候就会更珍惜生活?少很多的遗憾?

              如何能够去准备死呢?

      莫里说"像佛教徒那样,每天放一只小鸟在你的肩膀上问,是今天吗?我准备好了吗?能生而无悔,死而无憾吗?"

      一旦学会了怎样去死,也就学会了怎样去活。但没人真的相信自己会死。为什么思考人会死亡的问题就这么难呢?

      莫里说:"我们大多数人都生活在梦里,我们并没有真正的体验世界,我们处于一种浑浑噩噩的状态,做着自以为该做的事。"

面对死亡就能改变这种状况吗?

莫里说:"是的,除去外表的尘埃里边看到了生活的真谛,当你意识到自己快要死去时,你看问题的眼光也就大不一样了。”

“事实上,如果你真的在听小鸟说话,如果你能接受随时都会死去的事实,你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耽于抱负了,你为此而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所做的工作,也许就不再显得那么重要了,你也许会让出空间来满足精神上的需求。我们过多的追求物质需要,可它们并不能使我们满足,我们忽视了人与人之间相互爱护的关系,忽视了周围的这个世界。”

人类最细小的接触也能带来欢乐。

      如果我们能意识到随时都有可能会死,随时面对死亡,是不是就不会计较你对我错?不会比较你好我差?是不是就可以邀上三五好友一起喝茶谈心,谈最想说的话,表达爱和感谢?

      我也被问到过如果生命仅剩15分钟,我也只想给弟弟打一个电话,表达爱而已。

                  表达爱和感谢

      爸爸妈妈生了我,养育了我,我比莫里幸运,他很小就失去了母亲,而我已经40岁。莫里也是幸运的,他有一个每天给他唱歌、送晚安吻的继母,让他在困苦中学会了爱与感谢,并成为一名教师。

      我很富足,有很多的好朋友。感谢他们关心过我,鼓励过我,如果我今天就离开,在我的心里唯有感谢,感谢你们在我的生命中出现过,握着你们的手,拥抱,隔空就好。

                没有悔恨和遗憾

      这看起来很难,像一句口号。莫里在感受生命流逝和死亡的每一天,他也有难过和不舍,他每天允许自己哭泣五分钟,不会沉溺太久。

      我们也可以一样,知道自己终究有一天会离开,哪一天不知道,可以参照父母的年龄。我的爸爸妈妈都是62岁,对于我来说还有20年,感觉挺长,也就7300天。乐观一点能像松浦弥太郎说得人生的巅峰在70岁,那就算额外福利吧!

      做什么能不留遗憾呢?

      表达爱与感谢,所有遇到的人、事、物!

      放下比较,承认自己有做不到的事情,做需要的、擅长的,用心尽力就好。

      不计较,过去的已然发生的,都是最好的安排,都是生命的体验,都是爱。

      莫里关于死亡这一堂课,教会我们去爱,努力的去爱。

      知道了自己终究要死,也就知道了自己该怎么活。

    对待死亡,还有恐惧吗?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