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散文

端午的粽子

2018-06-18  本文已影响85人  若洛

外婆还住在老家时,跟我家只有一山之隔。每逢端午,清早妈妈就会准备好一个篮子郑重地交给我和哥哥,打发我们去给外婆送节礼。

时近盛夏,天气已很炎热。端午又总是下雨,田垅间水气弥漫,稻株丰茂,偶尔一只白鹭掠过青野,飞到河对岸的树梢去了。有时大水漫过马路,我们便一边小心护着篮子,却还要腾出一只眼睛去寻水中的鱼虾。

那篮中大约装着几色时新瓜果点心,其中必不可少的,是一袋小小的长方的黄糖,并不薄的淡黄色糖片被整齐地码在一起,用薄膜袋封装着,吃起来除了一味地沁甜,大约也并没有其他什么味道了,因此很受我的嫌弃,但在家乡这却是正礼。

一到端午,家家都得买上几袋,送人,或自吃。

是的,虽然身处湖南——屈原投江的湖南,但我们过端午是不吃粽子的,也不兴买粽子,家家户户包粽子的场面更是从未见过。

高中时,听同学说自己家里年年端午包粽子,不免神往,便央其带来解馋,最后似乎也无疾而终。

挂艾叶、戴菖蒲的习俗,在家乡隐约还有些保留着。清早,大人们去门前屋后的荒地上,采一把艾草,别在窗棂上。菖蒲刚刚从水里拔出来,洗净、去根、取茎、切成小小的圆片,用一跟粗线绳串起。吃过早饭的上午,别人家的小孩来串门,手上或脖子上往往就挂着这样一串浅红淡白的链子,散发出新鲜刺鼻却好闻的青莽味。

即便是这样寻常的物事,在幼时的我看来也是深可羡慕的。记忆中,家里对这些习俗一例不大讲究。但对小孩子来说,只要是节日,就不免怀着一股莫名的期待,所以总还是很兴奋。

也许是因为觉得对节日过于淡漠,成年离家之后,就很少再回家过节。节日之概念于我,越来越模糊。这一天跟平常的一天,似乎并无分别。又或者,是刻意在心里淡化它的感觉以期避免内心的波澜。

工作后的第一个端午在连续几个星期的加班中度过,并且没有得到学校的任何慰问表示,大家都愤愤不平却又无可奈何。后来美丽的组长慷慨解囊自掏腰包买了一箱粽子分给大家以息众怒,办公室一时又其乐融融起来,窗外大雨滂沱,而粽子究竟是什么味道却不记得了。

换了个地方后,食堂早上经常供应粽子,团团的糯米中包裹着大个的板栗,粉粉的,糯糯的。但是,当一件东西不再需要在特定日子才能郑重其事地拥有,而是在日常生活中就能轻而易举地得到,也就随之失去了它原本承载的珍贵价值和美好希望。这也许是节日的氛围变得越来越稀薄的原因。物质生活无限丰富,节日的味道却悄悄失落了。

明天的端午要迎来初三、初二两波学生考试,又在监考中过节了。

嗯,我爱工作。

反正已经提前吃了新榜小哥哥寄来的肉粽啦。

大家节日快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