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家园(1万钻以下)一起读《红楼梦》红楼梦赏析选编

“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是宝钗的野心,还是积极的生活态度?

2019-10-22  本文已影响0人  蜗牛漫时光

《红楼梦》中的薛宝钗,总是一种端庄稳重,恪守礼教的一副正统卫道士模样。她规劝黛玉,女孩子不认得字倒好。

所以咱们女孩儿家,不认得字的倒好。男人们读书不明理,尚且不如不读书的好,何况你我。就连作诗写字等事,这并非你我分内之事,——究竟也不是男人分内之事。男人们读书明理,辅国治民,这便好了;只是如今并不听见有这样的人,读了书,倒更坏了。这是书误了他,可惜他也把书糟蹋了。

其实,在受封建礼教约束的她,总是压抑自己的天性,也一直在寻求自己的出路。就算有野心,也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没有什么不可以的。

一、曾经的宝钗也是玩世不恭、天真顽劣的女孩子

宝钗很博学,她读书识字,比起兄长,要高过十倍。她的天分很高,才智不俗。

她父亲在世时,酷爱此女。宝钗从小必定也是娇生惯养,千般宠爱长大的。这种宠,肯定不是溺爱的那种,一定是什么都给她最好的,允许她认字,那么请的老师也差不到哪去。

被宠过的孩子都率性而为,宝钗自小聪慧,家中祖父藏书想必都偷瞧过。黛玉看的《西厢记》《牡丹亭》,她也看过。以及《元人百种》,无所不有。宝钗看的书很杂,自小也是顽劣的性子。

天真烂漫过,脱俗清新过。然而,所有的一切,大概在她父亲去世的那一刻,戛然而止。

二、过早的年龄品尝世态炎凉

宝钗父亲过世后,哥哥薛蟠终日斗鸡走马,游山玩景,虽是皇商,一应经纪世事全然不知。全仰仗旧日情分勉强经营。

宝钗见哥哥不能扛起家庭的责任,于是不再流连诗书,一心打理家事,为母分忧。这一刻的宝钗被迫长大了。

父亲死后,各省总管伙计等见薛蟠不知事,都趁机拐骗,家里的生意一落千丈。就这样,薛蟠仍然不自立,还敢摊人命官司,强抢香菱,这是多么地不懂事啊。

自薛蟠父亲死后,各省中所有的买卖承局总管伙计人等,见薛蟠年轻不谙世事,便趁时拐骗起来,京都中几处生意渐亦消耗。

人命官司,他竟视为儿戏,自为花上几个臭钱,无有不了的。

这中间经历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想必宝钗都一一体验过。于是,她的处世之道慢慢成熟,深入骨髓。练就一副八面玲珑的本事。连一向爱挑刺,多怨恨的赵姨娘,都夸宝钗“会做人”。这不正是说她“行为豁达,随分从时”吗?

三、主动出击,努力争取

第七十回,宝钗填了首词:

临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蜂团蝶阵乱纷纷。几曾随逝水,岂必委芳尘。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韶华休笑本无根。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

宝钗有青云之志,不论外界如何乱纷纷随聚随分,她终不改自己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及远大志向。凭外力也好,凭自己也好,不忘初衷。

宝钗最初是看不上宝玉的,在她看来,一个没有责任心,躲避责任的男子,不值得她去争取。然而,家道中落,最终必须靠联姻来巩固家族的利益。

她,是封建正统教养下的淑女,再没有小时候任性的资格了。她,承载了家族的希望,选秀失败,那么只有再寻它路。所以,就近的,最满足条件的也就是宝玉了。

她虽然恪守礼教,但并不迂腐。既然避不开,那就迎头拿下。以宝钗的容貌,品性,处事来看,她嫁给谁都会过得很好,除了宝玉,因为宝玉心中有人了。可惜,她不能退缩。

宝钗很坚强,也很勇敢,她一旦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会不动声色地努力争取。她踏遍了大观园的每个角落,熟知每个人的习性。连宝玉都不知道他院里的小红是谁,可宝钗仅凭声音,就能认出来。可见,在背后,她做了许多的努力,下了许多的功夫。

她的圆滑处事也帮了大忙,从一开始的笼络人心,到不露痕迹地奉承贾母,她付出了太多,才让贾府上上下下对她称赞有加。

四、直面现实,积极生活

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句话: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宝钗的处境虽然不绝望,但是超尴尬。一般的女孩子遇到这种“李代桃僵”的出嫁,恐怕想死的心都有了吧。续书中,写了王熙凤出了个掉包的法子,骗宝玉是娶黛玉,实际上是宝钗嫁过来。

宝钗的委屈能向谁说呢?再有她哥哥的人命官司还未了结,还要依靠贾家,她只能面对现实,向命运低头。

可是宝钗并没有就此消沉,她不顾长辈们的埋怨,告诉宝玉,黛玉已死的真相,宝玉才算神智恢复。处任何境地,她都在找绝处逢生的机会。

这样的宝钗其实也让人心疼,嫁的人不爱自己,自己还要为别的女人去开解他。这样的日子太难了。

宝玉终究还是出家了,宝钗至少努力过、争取过,这样的结局想必也能坦然接受。爱与不爱,都不是她的过错,她也从未抱怨过。

生活总要继续,我们不能只为别人而活。善待自己,才不辜负美好的时光。不去想未来是风是雨,过好当下,珍惜自己,才是最好的选择。积极面对现实,总比消极沉溺悲痛要来的勇敢些。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