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金字塔原理》
《金字塔原理》是一本写写作、表达逻辑和思考逻辑的读物,全书总共分为四大部分;
第1篇写表达的逻辑。主要给读者解释了什么是金字塔结构,为什么要用金字塔机构,以及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
第2篇写思考的逻辑。则是讲述了时间、结构、程度这3种逻辑顺序,以及概括各组思想的一些要点;
第3篇写解决问题的逻辑。介绍了如何在解决问题的不同阶段过程中使用各种框架来组织结构分析问题,并用许多案例来进行注释;
第4篇写演示的逻辑,介绍了在书面上、PPT文稿、字里行间呈现金字塔结构的一些技巧,能让读者真正的把金字塔原理用于生活中当中。
最后是3篇附录,附录一说明了在没有结构的情况下解决问题的逻辑;附录二则是详细地讲述了关于序言的写作,以及常见的模式;附录三是关于全书的要点集锦、汇总,方便读者快速查阅。
从内容上来看,本书是一本关于表达、写作、思考的工具书,同时也是麦肯锡40年经典培训教材,是经典中的经典,不过可能是由于中西方文化差异,西方书籍在中国读者读来,需要很费力的啃书,时常觉得文字无味无趣,故事也不生动形象。第一遍读下来,能够记住的东西并不多,但我还是想把一些自己觉得重要的思想分享出来,有输入就要有输出,输出是比较好的学习方式嘛。
- 金字塔原理的黄金思维圈
什么是金字塔原理?书中给出了这样的定义:金字塔原理是一种重点突出、逻辑清晰、层次分明、简单易懂的思考方式,沟通方式、规范动作;其基本机构是:
结论先行,以上统下;
归类分组,逻辑递进;
先重要后次要,先总结后具体;
先框架后细节,先结论后原因;
先结果后过程,先论点后论据。
总结一下,就是:结论先行,由总到分。
解释了什么是金子塔原理,那为什么我们要用这种结构呢?用它有什么明显的好处呢?
先讲一个故事。某一老板让他的助理预定办公室,并顺便通知其他的几位董事开会。林总打电话过来说不能参加下午3点的会议,张总说他不介意晚点开会,明天也可以,但明天10点半以前没有时间,另外一位李总在出差,明晚才能回来,且会议室明天已经有人预定了,但星期四还没有人订,会议时间定在星期四上午11点似乎比较合适,您看合适吗?如果你是这位老板,估计还得拿篇纸出来捋一捋这几个副总的时间,这位助理表达的全无结构,这就是未经组织的思想,再来看看下面这种表达;今天的会议改在星期四上午11点开吗?因为这样对林总和张总都更方便,李总出差也能参加,并且本周只有一天会议室还没有被预定。
这就是金字塔原理的魅力。
为什么要用金字塔结构来表达,其实体现的是人类思维的基本规律:
大脑自动将信息归类,以便于理解和记忆;
大脑人会同时发生的任何事物都存在某种关联,并且会将这些事物按照某种逻辑模式组织起来;
最后是关于如何构建金字塔结构,也就是黄金思维圈中的how层面。金字塔结构的核心是结论先行,以上统下,所以自上而下的构建金字塔结构通常容易一些,因为开始思考的是容易确定的事情,即文章的主题,以及想表达的中心思想。其构建的具体方法,在下面会讲到;还有另一种方法,是反向思考的,很多时候,我们还没想清楚想清晰想要表达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无法构建金字塔的顶部,但如果我们能确定任何关键句要点,即多个次级的主题,可以反向自下而上的组织思想,最后构建出金字塔结构。
- 即学即用的两种思维结构
在讲两种思维结构前,先要说说本书的一个重要要点——序言。首先,文章的序言(前言、引言、导言)概述读者已知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与文章将要回答的疑问建立联系,然后文章就是来解答这些疑问的。跳出来看,一篇文章的结构就是序言说明了某种背景,这种背景引发某种冲突,从而引发了某种疑问,而整篇文章就是来回答这些疑问的。从这个角度讲,文章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序言同样重要,因为这是把读者领进门的第一步。在如今这个屏读时代下,如果一个屏幕不能吸引到读者的注意力,那基本就告知这篇文章的序言是不合格的。
自上而下法构建金字塔:
- 提出文章主题思想;
- 写序言:背景-冲突-疑问-回答;
- 受众疑问/回答式对话。
在写文章时可以用本书的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构建,先确定主题,再想清楚序言,序言部分可以用讲故事的形式表达,从古自今,每个人都喜欢听故事,讲故事能够第一时间吸引读者的注意力,然后再是对读者的一些新疑问进行对话式的抒写。我在这一方法的理解上比较有共鸣的是,写作时一定先确定主题,然后下文的每一句话都是围绕这一主题来写的,如果跟主题无关的,理论上要全部剔除掉;确定主题后,则要对主题查找资料,主题阅读,故事收集,案例集锦,疑问归纳,然后组织成文。步骤看似繁琐,但做好这些工作后,写起来就轻松许多,先慢再快,如果什么都没有想好,就下笔,往往是写到中途就不知写什么了,所以慢即是快。另一方面,写文章其实不是坐下来才开始的,而是在写之前,框架结构,大体思想已经想好了,写只是表达呈现结果而已。
自下而上法构建金字塔:
- 列出想表达的所有思想要点;
- 找出各要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 得出结论。
自下而上,是一种反向思考,当实在确定不了主题时,可是有许多想法和关键要点,就应该用这种方法来成文。同样,对于这个方法,我也有一些感触,当我心中有几个小的思想堆积在那里,我就喜欢强迫自己把那几个思想拉出来,在太阳底下晒一晒,如果蒸发了,说明其实没什么内容所在,如果晒干后得到像海水蒸发出盐这种东西,那就可以好好捋一捋,找出之间的一些链接,然后组织成文。
- 拓展延伸的两种结构
不管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的构建金字塔,其实核心的东西都没变,结论先行永远是表达的关键所在。
我自己在写文章时,会经常用黄思维圈的结构来展开,首先还是要定下自己要写的主题,即本文想给读者传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然后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像这篇书评的第一部分就是用黄金思维圈的形式来写的,即what——why——how的结构,顺序不重要,每一点都清晰的表达出来就可以,黄金思维圈,不仅是一种不错的表达方式,对于思考和解决问题更是有奇效。这里就不展开了。
另外一种,叫万能写作法,这当然不是我命名的,是自媒体上一个对写作有非常深理解和经验人总结的,师北宸老师。“观点——案例——总结”每一篇文章都可以用这样的小单元写,无数个这样的单元来组织成一片文章。拆解开来就很好玩了,观点—主题或结论、案例—故事、总结—这个是很有必要的,因为每一个人都希望能从一篇文章中获得一些干货,总是希望自己能学到精髓,也总是追求上进的。其实发现这和金字塔原理是一样的结构。
不管是写作,表达,还是思考、解决问题,金字塔原理都是一个很好的思维结构,作者把这么经典的结构已经总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那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执行——用!
最后分享给大家一句话:知识不用起来,就永远不属于我们。
2018.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