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求净土真情诗文佛、儒、道专题

我们,有真心吗?

2019-04-03  本文已影响52人  98b720eb5bc8
文  華落蓮成

什么是至诚心?

至诚心,善导大师于《观经疏》中释言:“‘至’者真,‘诚’者实。”故为真实之心。

《中庸》言:“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

世间之事尚求真实,何况生死大事,厌离娑婆、欣求极乐之心,不得丝毫虚假,且须解行真实,内外真实,不得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身口意三业解行,随机千差,统论其心,要当真实,内外相应。

如《大经》所云“言行忠信,表里相应,所作至诚,所语如语”。

                                       

1.凡夫虚假

然娑婆众生之相,多虚少实,心口各异,言念无实;若论凡夫之性,一向无有真实,贪瞋邪伪、恶性难侵,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之业。大师慧眼洞彻凡夫之虚假造作,故言:

外现贤善精进之相,内怀虚假,贪瞋邪伪,奸诈百端,恶性难侵,事同蛇蝎。虽起三业,名为杂毒之善,亦名虚假之行,不名真实业也。

内怀如是恶性之人,三业解行虽似贤善,亦名杂毒善,但因杂贪瞋痴之三毒,名虚假行,非真实业。如杂毒药,虽似良药,杂毒则非真良药,当名伪药。

《地藏经》亦云:“南阎浮提众生,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

昙鸾大师言:“从有漏心生,不顺法性。凡夫人天诸善,人天果报,若因若果,皆是颠倒,皆是虚伪,是故名不实功德。”

可见凡夫之念,皆是三途业,盖因“三界是虚假相、污染相、颠倒相、轮转相、无穷相”。

                                       

2.杂毒不生

然阿弥陀佛绝对清净,绝对真实,乃至因中行菩萨行时,五劫思惟、兆载永劫之修行,乃至一念,三业所修,无量行愿,无不真实。

至心精进,求道不止,超发胜愿,诚谛不虚,一心专志,庄严妙土。不生欲觉、瞋觉、害觉,不起欲想、瞋想、害想,无有虚伪谄曲心,故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若凡夫如是自力安心,随缘起行,纵使日夜相续励修,如灸头燃,自现贤善精进之相,皆是杂毒虚假之行,若欲回斯随缘杂善,求生弥陀之涅槃界,此必不可。

《阿弥陀经》云“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凡夫所修,皆为少善根福德因缘。

《法事赞》云:“极乐无为涅槃界,随缘杂善恐难生。”

大师透彻了解众生之时机,于《观经疏》中对不如实修行之针砭,可谓入木三分,文言:

若作如此安心起行者,纵使苦励身心,日夜十二时,急走急作,如炙头燃者,众名杂毒之善。欲回此杂毒之行,求生彼佛净土者,此必不可也。

何以故?

正由彼阿弥陀佛,因中行菩萨行时,乃至一念一刹那,三业所修,皆是真实心中作;凡所施为趣求,亦皆真实。

并述偈言:

人天少善尚难辩,何况无为证六通!

虽得见闻稀有法,粗心懈怠益无功,

纵使连年放脚走,趁得贪瞋满内胸,

贪瞋即是身三业,何开净土里真空。

                                       

3.舍己归佛

《大经》言“骄慢弊懈怠,难以信此法”,虽是上品上生堪修三福之机,大师亦言其为虚假之行,杂毒之善,可知三福九品皆是凡夫,凡夫无真实心,如此则简自力心为杂毒。

佛教二藏二教、小大三一、显密等,各随其宗,对真心之解,千差万别,甚则互相破斥,如般若之教,以空慧为宗,劝无得心,虽名真心;若望真常法界圆宗,亦有为不真。然善导大师以弥陀为真,永异诸宗,故他宗有相无相之真心,于上根利智者,虽名真心,然对为烦恼贼所害之下机凡夫,皆为杂毒虚假之心。

故大师力劝行者舍自力修行之心,须身口意业归于弥陀之真实,《往生礼赞》云:

一者至诚心。所谓身业礼拜彼佛,口业赞叹称扬彼佛,意业专念观察彼佛,凡起三业,必须真实,故名至诚心。

可见,大师唯明归佛之真实,方为如实修行,天亲菩萨《往生论》中言真实修行为:“称彼如来名,如彼如来光明智相,如彼名义,欲如实修行相应故。”

称名则是如实修行,大师《法事赞》亦云:“故使如来选要法,教念弥陀专复专。”

因此,欲求生西方净土之行人,欲成就真实净业,得生弥陀报土,顿舍身命,仰属弥陀,唯此一心,名真实心,所谓“一实佛乘心”也。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弥陀救度之誓,重愿不虚,故须舍己归佛,舍假取真,舍自力归佛力,信受弥陀救度,专称弥陀佛名,必得往生。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