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2024-01-31  本文已影响0人  光年之外Gnzw

——论中华文化的突出特性

【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大风泱泱,大潮滂滂,洪水图腾蛟龙,烈火涅槃凤凰。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本其之由,可得如下:

高霞孤映,明月独举。中华文明自伊始便绵延不绝、从未中断,连续千年的足迹告诉我们从何而来,指引我们走向何方。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寻文脉之始,必起于远古。从百万年前的人类史、到一万年的文化史、再到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从非洲猿人、到北京猿人、山顶洞人、再到现代人类:宝藏文物乘着时代的风云,以微毫诠释着盛大,以古老记载着华夏,骨针缝起了兽皮保暖,骨链串起了美的向往,火种驱散了黑暗,水稻留下了种子,文明就此生根发芽;悠悠文字饱含历史的厚重,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一撇一捺皆为脊梁,提笔挥墨尽显风骨。历史川河淙淙流淌,熠熠文化美不胜收,有源有流、有根有脉,文明从此而来,星海横流,岁月成碑,文明自此而去。

百川汇流,浩浩汤汤。中华文明以统一增进认同、凝心聚力,延续千年文脉。

《史记》黄帝时期“诸侯咸来宾从”,《尚书》讲尧“光宅天下”“协和万邦”,周王朝立“天下”为整体,秦始皇一统六国、建立第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汉武帝创“大一统”王朝,而今“富强民主”的核心价值观,国旗国歌国徽的国家象征……夏朝建立刑法、标榜行为规范;春秋时期百家争鸣、著书立说纷纷;统一的价值观提供判断是非的准绳、统一行为规范塑造礼仪之邦的美名、统一符号象征成为联结社会的纽带……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趋向统一的文化认同与政治理念一脉相承、息息相关,因此,文化的统一滋养着中华民族的情感,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人心,强化着中华民族的认同,决定着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

兼收并蓄,博大精深。中华文明以包容邀八方来客、绘美美与共,绵延千年文脉。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中华文化的包容是内外兼具的包容。或赵武灵王着胡服骑射,北魏孝文帝迁都改俗、鼓励胡汉通婚,抑或洛阳家家学胡乐、各色衣冠聚长安,黄道婆融合黎族与江南、革新纺织技术,耶律楚材以儒治国、推行汉制……各民族文化交流交融,不断加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或佛教东传、伊儒汇通,抑或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谱新篇,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促发展……东西方文华在交流互鉴中水气相荡、乃生长虹。包容情怀,是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是有容乃大的开放胸怀,更是文化绵延内生动力。

熔古铸今,革故鼎新。中华文明以创新生生不息、蓬勃向上,焕新千年文脉。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承扬古术兴新声。抬眸四顾,已然不同:看数字敦煌、故宫云游,文化与科技齐飞,古老与现代交融;赏玩文创、趣拆盲盒,文化不是高高在上,而是充满惊喜、人人可亲;听“经典咏流传”的余音绕梁,古典诗词变化的是曲调,不变的是传承;河南卫视“中秋奇妙游”的出圈、唐装汉服在街头的再度流行……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创新让国风热起来、令文化活起来,使文脉流下来。

枝繁叶茂,葳蕤生花。中华文明倡和平、创大同,笃定前行建设现代文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以和为贵的文化内涵,上可追溯到六百多年前的郑和下西洋,“宝船和友谊”留下中外和平友好的佳话;上可追溯到中国人刻在骨子里的温良恭顺,谦谦君子人如玉。下可延伸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博会”“服贸会的如期开展、满载着抗疫物资的货轮送出“青山一道同云雨”的祝愿;下可延续到新时代的中国不断追求文明的交流互鉴,始终是现代文明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强不执弱,富不侮贫,新时代的新舞台,中华文化谱新章。

飞鸿踏雪,温酒一顷幻化;江枫渔火,千年一梦之差。所以,为何千年文脉经沧海桑田、仍生生不息?人类从古至今踏遍山河,答案似乎呼之欲出却又似乎无法完美言说。今日回望的历史文脉,只能被形容为多元的、共享的、异彩纷呈的,因为它是风流的、寰宇的、雅俗共赏的,身为新时代青年更应上下求索,承扬千年风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