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琢磨“引力波”了,还是想想明天吃什么吧。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国外的短视频,题目好像叫“科学家之间的恶作剧,普通人都看不懂”。视频讲的是,有一个科学家在黑板前写推导公式,不一会的功夫,他就已经密密麻麻地写了一黑板,在普通人看来这些公式真像天书一样。紧接着这位科学家可能是有点内急,就出去上厕所了,正值这个当子,另一位科学家鬼头鬼脑地走进屋,看四下里没人,就用板擦擦去了黑板上公式当中的几个符号,又写上了几个别的符号,然后一边偷着乐一边躲到了屋子的后面。这时刚才的科学家上完厕所回来了,当他看到被篡改的公式时,突然间发出了一阵狂笑,笑得前仰后合、几欲晕厥,而躲在后面的科学家也出来和他一起大笑。视频结束。
看完这个视频我也乐了。倒不是因为我看懂了公式中的笑点,而是因为视频中的两个科学家乐不可支的模样,也让我产生了“人云亦云”式的欢乐感。人很容易受他人情绪感染,如果基于这个说法,那么“我虽然看不懂但也笑了”这件事很好理解,但我绝不会大费周章地去研究让这俩科学家发笑的是个什么梗,他们的笑点究竟是个啥?因为我知道,凭我的大脑神经元数量享受不了他们的快乐,我如果再枉费心机的去琢磨,就会变成一件很奇怪的事。
最近一段时间这种奇怪的事在微信朋友圈中频发。没错,我说的就是引力波!引力波的成功探测轰动了物理界,没毛病;物理界的欢呼声骚动了全世界,也没毛病;全世界在极度狂欢之后才开始讨论引力波到底是个什么鬼,简直太有瑕疵了,对于这个现象我真是理解不上去。
一个抽象的尖端物理科研成果能在鱼龙混杂的社交网络里引起如此规模的狂欢,这足以让多少处心积虑地想造热门话题的段子手和想上头条的明星们瞠目结舌。无数和物理、甚至和知识毫不相干的公众号开始各显神通地解释“引力波”到底是个啥?证实引力波的存在有何意义?最不可思议的是,竟然说得好像他们都真懂似的。
你要知道,霍金于1988年在自己的著作《时间简史》中曾说过,全世界能看懂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的人不超过5个,他自己算一个!可能这话说得有点夸张,但是仅时隔30年,能够理解“引力波”(广义相对论的一个推导结果)的人变得满朋友圈皆是,而且全当了微信公号的小编!想到这,我心中的自豪之情油然而生:我是身处在何等出类拔萃的一支队伍里啊!
其实100年前也发生过类似的事,那件事影响了清朝的兴衰。戊戌变法的领导人之一康有为,曾于光绪24年在北京宣武门外的粤东会馆中召开保国会。由于之前“公车上书”之举引起的轩然大波,康有为的维新救国思想和民主立宪理念在士绅阶层也引起了一场狂欢,保国会就意在向大家描绘维新蓝图。
当时到场的士绅中有一个叫吴衡的人,是顺天府训导,就类似现在市教委的一个小官儿。吴衡就是个典型的“把无知当个性”的人,看周围朋友都来参会了也跟着来了。康有为在台上激昂慷慨地讲日本明治维新、沙俄彼得大帝变政的事迹,吴衡在台下跟听郭德纲相声似的带着众人鼓掌叫好。在场的类似于他这样的不在少数,真正懂行的没几个。
康有为看到如此狂欢的景象也是激动地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误以为民权维新思想深得民心,有很强的群众基础,其实全都是泡影。后来有人问起参加保国会的吴衡,什么是大彼得变政记?吴衡虽然不懂,但是会不懂装懂,他给人解释:大彼得你都不知道?大彼得嘛,是吧?大彼…不就得了么?大…诶…大必得啊!就是说变政的前景啊,一片大好、必然得胜呀。
当然,此事若放到现在,凭借一个现代人的见识和判断能力,吴衡这点花言巧语肯定是不攻自破,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如果花言巧语的不是吴衡,而是一些动不动就阅读量10万+的网红大牛呢?如果话题不是“彼得大帝变政记”而是“引力波”呢?
要我说,乐也乐了,狂欢也狂欢了,别再蚍蜉撼树般地想搞懂什么叫“引力波”了,还是想想明天吃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