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好的故事,用时间讲
今天看了一部老片,15年获得金球奖的《少年时代》。
这部在72届金球奖上斩获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配角三项大奖的影片,在拍摄手法上就显得独树一帜。影片采用了类似流水账的方式,历时12年拍摄,讲述一个男孩从6岁到18岁的成长历程,及其父母亲各个方面的变化。
同杨德昌的《一一》一样,《少年时代》没有意外却尽是惊喜,人生都是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里程碑,然后共同走向最后一个里程碑——死亡,而人生又不尽相同,那一份份心动和每一次成长都是别人复制不了的故事,总想教人明白,却只有自己读懂。
母亲——浮生一梦
故事的开头,单亲妈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孩子,忙忙碌碌一团糟,她痛定思痛,不要继续这样的生活,于是她开始了第一次逃离——举家搬到了休斯顿,在那里她遇到了她的第二任丈夫——她的导师。
第二段婚姻让她的生活品质的到了巨大的提升:宽敞的房子,贵族式的教育,同孩子们那个不成器的爹相比,继父显得靠谱而稳重,生活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改变。但是衣冠楚楚的教授居然是位醉汉,并不断实施家暴。
母亲再次带着年幼的孩子逃离,这次,她有了自己的积蓄和学识,并谋得一份心仪的工作。富足和稳定的生活让她能够选择自己的生活,与此同时,她也选择了从伊拉克回来的年轻退伍军人,并再次组成家庭,这一次他们有了自己的大房子,但是年轻的继父却始终无法和孩子们愉快的相处,在男主15岁生日时,他不断向孩子的生父诉说他为孩子做的一切,但是终究无法和孩子亲近。与此同时,看似事业有成春风得意的妈妈却并不如意,账单、房贷、调节不了的亲子矛盾,都让这个坚强智慧的母亲精疲力尽。
最终,家庭破裂,她又再一次回到贫穷单亲妈妈的行列,并在儿子旅行时告诫儿子节约用钱。时间流逝,在电影的最后,男主终于完成了自己的高中学业顺利进入大学,此时的母亲终于不堪重负,要卖掉令她贫穷的大房子,随时在网上进行旧货交易,在儿子的毕业party上接受那些年一事无成前夫的救助,一切努力好像都是徒劳,但是却有培养出一双大学生子女。就是这样一个不像生活低头的智慧女人,却在儿子离家上大学的时候觉得自己的人生已经到了尽头,回到那些毫无意义的平凡。
父亲——屌丝逆袭
作为孩子的生父,这个男人的出现都是为了带孩子出去玩,每一次都嬉皮笑脸,不务正业,而且玩的也相当屌丝,每当孩子问起他的理想与工作,他总是含糊其辞,并对孩子谆谆教导,好像他才是大名鼎鼎的教育家。
就是这样一个男人,到了中年以后,却实现了屌丝逆袭,找到了美丽的老婆,生了个大胖儿子。身边那些个狐朋狗友都混出了名堂,并在影片最后对教授前妻进行经济支援,酷拽屌爆天,有没有!
儿子——离别是一场戏,剧终这是下一场的开场
6岁的他不得不面对父母的离异,从此与生父分开,只能靠每周一天的相聚来父亲相处。
7岁,和最要好的小伙伴分开,不得不融入陌生的家庭,结交新的朋友。
在一切趋于平稳时,他又再一次面临离别,和朝夕共处的兄弟和朋友,和对他情窦初开的同班女生。
青春期的男生,敏感而自闭,这时的他选择了和所有人别离,把自己关在暗室,照相、洗相。
叛逆期的男生,选择另类,拒绝回家,所有问题都是一个含糊不清的答案,他用这样的答案向那些想控制他生活的人说再见。
情窦初开的男生,舍不得和女朋友说再见,却又不得不面对别离,并对此耿耿于怀。
终于男孩长大了,从男孩长成男人,这一次他要离别的是不断带着他逃跑的母亲,同母亲的伤心欲绝相比,他对这次离别充满期待,因为这是他进入人生下一阶段,这次,他要离别的是他整个少年时代。
离别是不是伴随悲伤,离别是不是注定心碎,故事的最后导演用男主梦幻般半垂的眼睛里的笑给出了答案。
少年时代描述的是人生,是局中人的人生,是每个人的一生,那些反抗生活的勇敢者,最终被生活玩弄,那些顺应内心的人们却活出了自己的精彩,人生本就是处处平凡,处处惊喜的过程,不去预言每一段生命的轨迹,却在别人生命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