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梦里走出的读书流水记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35人  吉小舒

晨醒,昨晚的梦像看完电影留下的画面定格在脑海里。画面里,我和老友低声聊着自己的喜好,读书是其中之一。

老友的面容轮廓犹在,只是细致的眉眼全不可见。想来这是个虚幻的“友人”,可能是自己、一个叫“朋友”的人影,也可能是一本书、一张纸、一支笔。

关于看书,记忆里最深刻的起点是6岁生病住院时,亲戚送来了二十多本小人书,有《成语故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红楼梦》等。那时没有彩色缤纷的绘本,成人手掌大小的小人书上印着黑白画和简单文字。这些小人书陪着我度过了医院里那些无聊的时光,很多时候是爸爸读,我听。

出院回家,恢复上学。放学后多了个习惯——看小人书,尤其是连环画,《聊斋志异》、《三国演义》、《封神榜》这些书我都买过。前年游览江门碉楼时,偶遇一个卖杂货的小摊,看到一排排翻旧的小人书,倍感亲切。如今的它们再也不是几分钱就可以看,几毛钱就可以买了,至少5元一本。

时间的积累让回忆弥久珍贵。关于书的记忆,恐怕是世间少有的可用金钱使它失而复得的东西。

长大的经历中有好几次搬家,每次搬家就会清理一些书籍送人或者卖掉。家里的小人书换到了其他小朋友手中,与之相伴的还有《故事会》、《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童话大王》,它们都是我最初独享安静时光的最好伙伴。网络学习不流行的年代,函授是常用的学习方式。记得参加了《少年文艺》的写作函授班。每次收到老师的来信,都要把老师的回复仔细读上很多遍,开心认真地写着童年的小作文。书,把一个孩子对文字的喜爱从印刷干净的纸面延伸到笔尖,期待着深浅不一的黑色铅笔字可以描绘出彩虹。

书越来越多,箱子不再是它们休息的好地方。好在搬家后地方变大,家里有了合适的空间安放书柜。留下来的书和各种新买的书放在一起,《一千零一夜》、《飘》、《简爱》、四大名著、........那时不管读不读得懂,都看。

初中青春萌发时,读了很多爱情小说,最多的是琼瑶和亦舒,曾经有段时间希望自己成为爱情小说家。高中阶段算是读名著最多的时候,鲁迅、托尔斯泰、司汤达、路遥等等。大学和工作后,很少看经典,看工作书和畅销书占了很多读书的时间。

离开家乡,忙忙碌碌,行色匆匆。只是无论在哪个城市,总是有一束光照亮着夜晚的一本书。

安定下来,我偶尔会在电脑里敲些平日里不说的话,那些曾经读过的一本本书开始浮现眼前。我把一本本旧相识的书买回来,把一本本新认识的书带回家。

书,在不同的年纪读会有不同的感受。我们读着现实、读着陌生的心灵,还有我们自己。

一书一景观,一书一世界。

当我们与书融合为一体时,我们的体验和书里的经验叠加,时间空间都在放大,我们在只属于自己的世界里沉淀,自由旋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