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一个人的随想录

一个人,第一夜

2016-06-28  本文已影响37人  果实蕾蕾

我说的是如何度过一个人在一个新城市的第一夜。(此处“城市”泛指所有搬去的目的地,可能是喧闹的大都市,也可能是某个不为人知的小乡村。)很可能会发生的是——你望望窗外,看看周围,忍不住在心里问自己:“What the hell am I doing here…” 也许你刚刚坐了十几个小时的跨境飞机,或是经历了中国火车站的人潮涌动;你拖着几个大箱子;你披头散发,疲惫不堪,饥肠辘辘。

先说说我人生中记忆深刻的几个第一夜。


毫无防备的眼泪

二十岁的夏天,我第一次出国,第一次到达南半球。在香港机场7小时的转机等待几乎耗尽了我对新生活的期待。坐在阿德莱德(澳大利亚南部城市)的出租车里看着外面干净的街道蓝蓝的天,我的心又欢快起来。不过——夜晚来了。我在一间十平方米的卧室里:一张软软的单人床,白色组合书桌,一个白色小衣柜,深蓝色的地毯。跟国内的大学宿舍比起来真是舒适多了。不过——夜晚来了。窗外暗下来,听得到虫鸣。我开始把箱子里的东西拿出来归置,一件一件,衣服放进衣柜,书摆上书架。吧嗒!手中的衣服上接了一颗泪。眼泪落在衣服上自然是无声的,但我心里好像听到每一颗砸下的哀鸣。吧嗒,吧嗒,吧嗒。是害怕?想念?孤独?还是……饿?我就这样默默掉眼泪,鼻翼颤动。一转身,看到穿衣镜里自己哭泣的脸,忽然又尴尬地笑了。这不是你自己选择的?在那么多可以交换的大学里,要选一个从来没听过的,只要一个交换生的——这样就逼得你必须认识新朋友,融入当地生活。终于实现梦想到达远方——哭什么呢?

种在心里的害怕

几年后,我浪迹到了纽约曼哈顿。到校报到的前一周刚看到新闻,在距离我住的学校宿舍两条街的地方发生一起枪击案,一辆车里死了两个人。和一个早来一年的朋友吃饭,他告诉我在学校旁边被“友好”地勒索过两次(“至少没掏刀子戳我大腿啊~”)……虽然对纽约的“乱”早有耳闻,但是真的感觉到危险离自己这么近,我心里是忐忑的。当当离开后,我一个人在纽约的第一个夜晚——天黑了,我站在窗前,明明是平常的街景,却怎么看都像是电影里酝酿着抢劫凶杀的案发现场,我的心咚咚地跳,仿佛窗外随时会飞来一颗子弹。本想出门买点明天的早餐,我犹豫了一下打消了这个念头。天黑了,就不要出门了。一周后我才第一次在天黑后一个人走在纽约的街道上(警觉地不住回头),一个月后我第一次坐了午夜12点的纽约地铁(松了一口气,很多人!),一年后我一个人从125街的地铁站出来淡定地穿过哈莱姆的雪夜(嗯,不推荐)。“你知道吗,我刚到纽约的时候天一黑就不敢出门,哈哈哈!”后来我常当笑话和朋友们谈起。不要被偏见笼罩,外面的世界没你想象的美好,但也没想象的危险;毕竟,那么多人不是天天生活在此么?

不明所以地前行

旧金山飞往上海的飞机上,我几乎是泪流不止的。这不是第一次一个人远走,不是第一次和当当分离,而且不是去陌生的国度,却是我最难过的一次。从浦东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乌云越来越密,空气沉闷压迫,高楼若隐若现。等我拖着三个箱子抵达借宿的朋友家时,大雨滂沱,就像最后一晚我打包时突然崩溃的嚎啕大哭。我的朋友自己还在加州,我从未见过她的家人,就这样厚着脸皮来蹭住。年迈的外婆待我如亲人,不停叮嘱我多吃菜,朋友的妈妈又给我削水果,用上海味道的普通话不紧不慢问我的身世。在这样的盛情里我感觉自己仿佛并非飞越太平洋而来,而是一直生活在此——直到晚上。关了卧室门,望着窗外雨雾中迷幻的霓虹灯,窗玻璃上雨水一条一条滑下,我给当当发微信:“好闷热啊,空调好像不work。昨天不是还和你在湾区盖着被子舒舒服服睡觉么,我现在在哪里呢?”好多人劝我留在美国,好多人问我何苦这样折腾,其实我心里也没有答案。那时候我不确定工作会怎么样,不确定会在上海停留多久;已经离开校园工作了一年,却似乎并没有对未来有更多答案。有人说我潇洒,说走就走。算是吧,但他们不知道我内心布满的焦躁和不安。这一步是否正确,要为此付出什么代价——我可以说出“理性分析”的几条,但事实上,最终的决定只是:凭感觉。这大概就是命运的安排吧,我信。

以上分享我个人的三个小故事,算是对过去的一点纪念。而真正对其他人有用的,大概是我从这些折腾中总结出的经验:如何应对那凄清惨淡、悔恨迷茫的一个人的第一夜。


首先,让情绪宣泄出来,但别深陷其中。任何人面对陌生的环境都会感到恐慌孤独,哪怕年纪大了哪怕经历多次。难过就难过一会儿吧,想哭就流几滴泪,毕竟这样的情绪正是你独自远走才能体会到的,是你的“收获”之一。黑夜尤其让人情绪化,先做好心理准备。如果你都毫无感觉了,也就无需游荡了。不过,别光坐着哭,一哭收不住哦。收拾行李还是不能停的,床至少得赶紧铺好吧。哪怕你哭得梨花带雨,凄美得自带画框,生活还是要继续,活还是得自己干啊!正好分散注意力,让你不至于哭太久。

跟家人联络,但要留更多时间跟新邻居打招呼。刚到达的第一夜,你肯定会跟爸妈男朋友女朋友视频打电话什么的,介绍新环境、抱怨旅途辛苦、好想你么么哒……熟悉的人带给你温暖的安全感(感谢通讯科技),让距离仿佛消失了,你很有可能就这样舍不得关掉视频,希望骗自己:不是一个人,他们就在身边陪伴。唉,物理距离依然是跨越不了的距离,接受现实吧。古人言远亲不如近邻,没错的。别沉溺在舒适区了,既然出来了,不就是要适应新环境嘛,赶快找机会认识你的邻居吧。如果身在学生宿舍就方便了,到公共区域晃一圈或者直接敲门求助,没准你就这样结识了接下来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如果已经脱离校园,可以到小区(前提:确定你住在安全的区域)或者附近的商店、饭店逛逛,逮着谁就跟谁搭讪。此处说不定就是你和生命中的贵人相逢之地啊。如果到了语言不通的地方,手舞足蹈地比划呗,第一次接触难度高很多,但你也会收获更多惊喜;天南地北,人性是共通的,别害怕。我是个内向害羞的人,曾经极度恐惧和不熟的人打交道,为了躲避人群宁可绕远路。但是近些年发现自己性格似乎开朗了许多,变得喜欢和陌生人聊天,和谁都能扯几句,这大概都归功于在外的游荡经历。出门靠朋友,没有朋友就要在当地交朋友,否则生存不下去可怎么办?再害羞的人渐渐也会被逼出来的。

去异国他乡,出门前先问问有没有朋友在那儿,或者朋友的朋友,朋友的朋友的亲戚的朋友……脸皮厚一点,尽力多搞几个联系方式联系一下,主动邀约。我在澳大利亚的时候,竟然见到了我大舅妈的表侄子在老家的邻居夫妇(又是另一个故事),我都不知道他们的存在,还是他们先听说了我然后跑去找我的。他们带我去海边抓螃蟹,回家做了一顿老家风味的饭菜,我帮他们翻译了几封法务信件,聊了一会儿家常。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记得丈夫夸奖妻子学车学得快,妻子提起在老家的女儿时泛红的眼眶。短暂的意外相遇,但带给我切切实实的温暖和慰藉。出门在外,尤其是在人烟稀少的异国,大家都是分外珍惜缘分和相聚的,你不要害羞怕麻烦别人,互相麻烦就是在建立感情啊。

另外,一个首次出国加强自信心的小贴士:花钱,最好是现金。不是说要冲去奢侈品店买包包或者旅游点买纪念品(现在那样的地方一般都有中文导购),拿着二十块钱到街角的咖啡馆吃个早餐,体验一下:看不明白菜单的窘迫,比手画脚吞吞吐吐的羞赧,店主的热情帮助,掏钱的骄傲,分不清硬币数额的尴尬,最终吃到战利品数着零钱的成就感,以及成功融入当地人生活的幻象~


陌生的环境让人害怕,紧张,很可能当众出丑。人越长大,越害怕这样的感觉,越丢不起脸。不过我觉得哪怕只是为了保持年轻的心,也该找机会体验这样的一个人第一夜。你会发现自己比想象的坚强或者脆弱,世界没有想象的那么好也没想象的那么糟。——So what? 我也不知道,只能肯定你会多一些故事,心灵大概会更丰富柔软一点。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