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花《人生感悟ABC》读书

一碗清粥,熬得刚好——读汪曾祺《慢煮生活》

2018-09-09  本文已影响208人  Wendy蔷薇盛开
一碗清粥,熬得刚好——读汪曾祺《慢煮生活》

天空阴沉的午后,空荡荡的院子,夏天就这么过去了,初秋,阴霾低垂,万籁俱寂,仿佛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到。

小几上,汪曾祺的《慢煮生活》翻到了最后一页。先生说,“生活是好玩的”,人活着,就得有点儿兴致。“一个人在写作的时候是最充实的时候,也是最快乐的时候。”的确!无论我多孤独,多寂寞,陷在负面情绪里无法自拔,只要打开pad开始码字,一切阴霾都一扫而空,仿佛这些文字,能承载我所有的情绪。

《无事此静坐》——我是喜欢静的,静静地看书,静静地听歌,静静地走路。一个人,静的时候,思想才能丰富起来。“静思往事,如在目底”,静的时候码文章,心如止水,气定神闲,思如泉涌。先生在文中说到他的外祖父家有一面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这是苏东坡的诗,下一句是“一日当两日”,很有意思。就如我现在,坐在靠着阳台的单人沙发上,拿着闲书,一坐就是大半天。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更是一种习惯。不论外界再怎么呱噪,只要安安静静坐下来,“想一点儿事,读一点儿书,写一点文章”一切都会恬淡自然起来。

《跑警报》——在西南联大的日子里,“跑警报”是所有师生的日常。然而,这等在我们看来生死攸关的大事,在先生的笔下,却从一个“跑”字透出从容,透出风度。跑警报,跑出罗曼蒂克的机会,跑出拍拍尘土的快意,末了,先生说“他们不知道中国人的心理是有很大的弹性的,不那么容易被吓得魂不附体。我们这个民族,长期以来,生于忧患,已经很‘皮实’了,对于任何猝然而来的灾难,都用一种‘儒道互补’的精神对待之。这种‘儒道互补’的真髓,即‘不在乎’。这种‘不在乎’精神,是永远征不服的。为了反映‘不在乎’,作《跑警报》”。

《旧病杂忆》——人往往都是被自己打败的。由于长期伏案,再加上沉迷电子设备,姿势不当,我的右肩胛已经积劳成疾,遇到这种阴雨天,更是疼得难受。我是怕疼的,身体不舒服,坏心情就跟着来了。汪先生对身体的疼痛却是不以为然的,他的牙不好,却从来不会疼得“五心烦躁”,腮帮子肿得老高,依旧谈笑风生。最有意思的是,好不容易下定决心去看牙了,因为医生休诊,索性把攒借的一点医药费“到小西门马家牛肉馆,要了一盘冷拼,四两酒,美美地吃了一顿”。何等可爱洒脱的老头,人生豁达如此,还有什么可愁的呢?

《人间草木》——美到处都是,我们缺乏的,只是发现美的眼睛。在先生笔下,一草一木,一花一叶皆是情。他能发现“山丹丹过一年多开一朵花”,也能听见“雪静静地下着,葡萄睡在铺着白雪的窖里”;他感叹牵牛花、秋葵的命薄,也欣赏巴根草的顽强。他眼里的“冬天的树”,像一阵淡紫色的烟雾,轻轻地呼吸,静静地思索,很快,就会满树繁华,兴高采烈。

《慢煮生活》,犹如一碗熬得刚好的清粥,口味清淡,平常无奇,却充满人情味。我是愿意反复读汪曾祺的,喜欢他文字里透出的士大夫气息,喜欢他文章中的趣味盎然,却不故作惊人之语。在初秋的夜里,再次翻开,慢慢回味,自得其乐。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