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的逻辑》听书笔记
副标题: 金融何以富民强国
作者: [美] 陈志武
出版社: 西北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 2015-2
书籍简介
《金融的逻辑1》探讨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剖析金融危机,廓清阴谋迷雾。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对儒家文化进行金融学反思,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出路。作者长期关注社会转型问题,痛击时弊,观点振聋发聩。新版更增加数十幅插图,见证金融发展的历程;增添一篇后记,解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错误二分法,观点犀利。
思考
金融到底是什么?有什么价值?
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
金句
-
按照我的定义,金融的核心是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所有涉及到价值或者收入在不同时间、不同空间之间进行配置的交易都是金融交易,金融学就是研究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为什么会出现、如何发生、怎样发展。
-
价值由未来的收益而定,不是由过去的成本决定。
-
金融市场正在把中国家庭从利益交换中解放出来,让家庭的功能重点定义在情感交流、精神世界上,家应该是情感的天地,是精神上的安身立命,而不是利益交换场。
-
文化价值的目的第一是最大化人活下去的概率,第二是最大化个人的自由。
笔记
《金融的逻辑》是陈志武教授金融系列作品,今天介绍的是系列中的第一本《金融的逻辑1:金融何以富民强国》。这本书主要探讨了金融发展和一般市场发展对文化和社会带来的影响。作者从理论到事实对西方金融的发展正本清源,追溯财富基因,解读资本密码。作者创造性地从金融作为“大社会”中一分子的角度研究金融,直言市场经济是个人解放的必由之路,发展金融是中国的唯独出路。
这本书的意义和价值在于帮我们揭开了很多我们过去在观念上对金融存在的一些认识误区,比如对于金融创富存在的观念上的矛盾(投机主义,与实体经济的对立)。
1. 金融的本质到底是什么?金融到底有什么价值?
这本书中将金融定义为: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货币/钞票这种金融工具在交易过程中往往就能体现跨空间、跨时间的价值交换属性。股票市场投资就是典型的金融跨时间价值交换的例证。
怎么去认识金融的价值?
衡量价值的标准是什么?答案是效用。金融这种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往往能带来重大的社会效用,这种效用对于社会整体或者社会中的个体,都很有价值。
2. 中国社会为什么变的有钱了?为什么中国人钱多了反而不安?
中国社会变得有钱的最主要的两大原因是:市场化和资本化。
改革开放之前,中国大部分家庭都处于有财富没有市场的状态,而且很多财富都没有明确个人所有权,往往可以自用但无法交换。改革开放做的最基本的一件事,就是市场化。财富可以作为商品在市场进行交换,这样财富就能通过市场化变成货币。
“市场化改革只是缩短了财富和钱之间的距离,而资本化改革才是过去几十年中国的钱越来越多的更重要的原因。”比如,企业的资产(厂房、土地等)资本化;土地和自然资源的资本化;未来财政收入资本化(政府发行债券等);个人和家庭未来劳动收入资本化(按揭买房等)等。
而中国人富裕了却不安的原因,一个是隐性金融交易被削弱了。中国是熟人社会,很多金融交易往往在家庭和朋友之间进行了。子女买房,父母经济上资助或者“养儿防老”就是典型的隐性交易。当隐性金融交易被削弱,人们就不得不向外部的显性金融交易求助(比如向银行按揭,买养老保险等)。
第二个原因是,当人们向显性金融交易求助是,却发现现有金融产品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现有需求。
3. 大国崛起靠的是金融还是掠夺?
欧美列强的兴衰,主要凭借的不是掠夺,更重要的是拥有的财富是否进行了有效的再利用,而不是进入政府的国库(比如英国)。而美国独立战争的胜利,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金融手段。美国筹资的主要方式靠四种金融手段:发行大陆币;发行债券;十三个州的发行的战争债;法国的借款。美国的发展历史,就是典型的“金融立国,金融兴国”。
4. 父母该不该耗尽家财给子女买房?消费信贷到底道不道德?
我们不能把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隐性金融交易看作一种正向的事情。比如父母帮子女买房,子女赡养父母等,这些很容易造成社会矛盾。作者认为我们应该把这种传统社会中的隐性金融交易,逐步以显性金融代替。
对于消费信贷这种超前信贷,作者持一种正面的态度。人的消费开支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生产性投资,它是对人力资本的投资。当社会靠投资、出口拉动经济到了瓶颈的时候,就需要靠消费刺激来促进更大的发展,所以中国现在依然需要走刺激消费信贷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