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律精时力交流群

2021-03-12【学习力】1-5 (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2021-03-12  本文已影响0人  s萤火虫之光

【精时力学习日志】

本训练营:10倍赚回培训费·学习力营

今日主题:1-5 (学前)做好充分准备

学习日期:2021年3月12日

1、[收获]我学+我思+正反栗子+我行:

1.1 新知

【我学】

核心:从个人、环境,他人三个维度介绍了学习之前要做的准备工作。

why:提前准备好才能够有备无患,让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避免因为准备不充分而导致的分心,浪费时间等。

what:学习之前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前提:定好目标,做好计划

how:

(1)个人准备:时间和精力。

①精力包括体力,脑力和心力。

体力部分,崔律让大家回忆,什么时候生活最规律,对崔律而言是高三期间以及书籍出版期间;

脑力部分要确保充足的睡眠,确保第二天学习的专注。

心理部分要提前做好要学习一段时间的准思想准备,

②时间方面,除考虑学习或者培训本身所需要的时间外,还要考虑预习的时间,课程结束之后的复习时间如何安排等,又是事前、事中、事后一个非常好的应用。

(2)环境准备:空间/物品/物质/金钱(由谁来服务?)

专注的空间:要准备一个专注的学习空间,空间不在大小,关键是让自己能够专注下来,即使是一个瑜伽垫上放一个小桌子也是没问题的;同时自己学习空间要尽可能的美,崔律的老师曾经说过一句话:想要制作精美的PPT,自己也要在美的环境中是同样道理,深以为然。

学习期间所需要准备的物品,包括学习所需要的用具以及食物等;

金钱是指在学习这段时间没有劳动收入,是否能够确保自己的正常生活开支;

由谁来服务?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是自己还是家人,来提供饮食等服务。

(3)他人准备:防打扰安静:

提前告诉相关人自己的安排计划,避免受到打扰,比如可以和客户说自己过段时间要去旅游,可以告诉孩子自己在书桌前学习的时候不希望被打扰。

【我思】

崔律从个人环境她人三个维度来做学习前的准备,其中个人部分就是要准备好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发现精时力的内容真的是处处可用,而环境部分这里特别提到了要准备美的环境,这样能在让自己在美的环境中也能拥有一个美好的心情,当崔律讲到这个点的时候,对自己的学习书桌瞟了一眼,发现自己的书桌又不美了,该收拾了,哈~当然这里的美,不仅仅指整洁,更指能让我心情美好的任何物品。

自己在以往的培训和学习中并没有考虑这么多,在时间方面一般只会考虑培训时间,忽略了预习和复习的时间,心力有时受环境影响会比较低,但也并没有意识及时作出调整。

【栗子】

正面:

体力方面:虽然一直在学习精时力,但是在之前总感觉自己的精力状态依然不够好,会比较容易犯困,最近通过简单的身体调理以及每天的跑步运动,现在感觉自己的精力值提升了一大截,很开心~

脑力方面:现在每天可以确保4个周期,6个小时的充足睡眠,感觉自己的白天的精力状况以及专注能力,时间利用率也是在逐步提高的,

心力方面:以前的日间小睡经常容易睡过头或者起来的时候很困难,最近发现原来是心力的问题,现在感觉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事情,而且都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所以在小睡前就会想着,起来之后要去做那个事情,内心动力满满,所以在小睡也能够比较轻松的起来,

他人 :昨天晚上在学习之前,很耐心的和孩子做了沟通,希望他在我学习期间不要进来打扰我,并且做好了约定,结果在我学习的时候,孩子就在客厅自己玩儿,完全没有进来打扰我,

反面:

空间环境:发现自己的书桌又该收拾了,日后用完的书籍、笔记本等,一定要及时归位。

他人:前天晚上8点在进行线上学习,孩子上美术课回来,首先是敲门声打断了我的学习,这个点在之前是有预想的,回来之后孩子要换衣服,让我帮他去找衣服等,耽误了很多时间,思路被打断之后,导致自己当天晚上的学习在开始时并没有完全进入状态,这就是没有事先和孩子商量好的后果。

【反思】

发现自己有些事情做不到,更多的是因为意识不够强,所以现在尽可能的让自己忙碌起来,多给自己安排一些任务或者多接任务,去挑战自己的能力极限。

【我行】

(1)好的地方继续保持,不好的地方在这次意识到之后进行调整,比如自己的学习空间,要尽可能保持整洁,用完的书籍,笔记本,笔等要及时归位,还要用心装饰一下自己的学习空间,同时在学习之前多和孩子进行沟通,让孩子意识到我坐在书桌前学习的时候是不希望被打扰的,进而养成习惯。

(2)下周要去参加一个线下的培训,要按照个人、环境、他人这几个维度,提前做准备。

1.2 温故

(1)关于核心、what、why、how如何写?

核心是对整个内容的高度概括总结, What一般指概念性的内容,即这节课讲的是什么?how是如何做?

【我思】以前比较容易混淆的是核心和what,不知道这两个的区别点在哪里,所以在写核心的时候很容易写成what,在写what时候就不知道该写什么了,崔律提到了PPT中的箭头,核心和其他模块之间是没有箭头的,说明核心起的是提纲挈领的作用,这个箭头我是有观察到的,但是并没有去深入思考代表的是什么意思;

另外有时感觉what的内容和how的内容也是有重合的,会有一些分不清楚,经过崔律的讲解更加清晰了。

【我行】今天的新知部分内容就是按照理解之后的方式去写的。

(2)张晶在写栗子的时候是从不同维度写的,充分体现了逻辑性,为张晶点赞,今天在新知这部分内容,我也尝试采用了列举多个例子的方式,感谢张晶的启发。

(3)面对众多文字时,如何快速抓要点。

崔律以幻雪的日志为例,通过找关键词和序号的方式来快速确定文字结构,然后再具体看。

比如通过【所思】知道是幻雪自己思考的内容,通过后面的序号能知道上面还有一个总述,找到总述部分可以快速将整个内容分成两部分,然后在分析两部分之间的关系,是总分关系?前后对比的关系?还是因果关系等?

【我思】发现这个方法真的是太赞了,我以往读日志基本上都是从头读到尾的,日后可以在读书或者读日志的过程当中用起来。

2、[问答]自问自答:

如何提升阅读速度?

崔律今天讲解的方法,我认为可以叫做框架阅读法,日后在看小伙伴日志的时候,可以先找大标题先找知识点,然后再去看每个知识点下面的内容,在看的过程中可以留意关键词或者序号,进一步去找每个知识点中的框架,以此类推。

在读书的时候,可以先通过前后封面、扉页介绍、序言等了解整本书写了什么?然后再通过目录,了解整本书分为几大部分?然后再有针对性的阅读,并且将读到的内容及时放回到整个书籍框架中。

反过来如果自己所读的内容,结构并不清晰,那就需要自己根据文字内容搭建框架。

发现通过建立框架的阅读方式,读到的内容才不容易被遗忘,通过策略进行的讲解,也大概明白了崔律所说的,一边读书,一边在大脑中画框架的具体操作方式。

3、[其他]任何想说的话:

昨天晚上在崔律点评结束之后,组织了自己小组的日志互评,发现跟着崔律学习这两天,自己在看日志的过程中,已经在不自觉的去观察其中的逻辑了,发现看日志竟然如此有趣!

在日志互评中也是收获满满,比如小伙伴在日志中提到,关于勿忘目标的点,除了弄清楚意义,以及想象目标达成之后的场景,针对于一些目标,还可以想象一下目标达不成的后果,通过这样的讨论,感觉自己对知识点的 理解更加完善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