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竞争力-赢的五项修炼职场菜鸟成长记人在职场

惰,无不因心灰——管理对心态的影响

2016-11-23  本文已影响13人  胡说N道

惰,无不因心灰——管理对心态的影响

作者:胡绍宏

作为管理者,常常要求员工具有良好的心态,但很多时候,员工负面心态的产生都来自以企业或管理者本身。

有句话:哀,莫大于心死。用在生活、工作中,有时显得过于言重。所以,我觉得换个说法会容易接受一点:惰,无不因心灰。

多年的职场生涯,感触至深。

高绩效是雇主始终追求的目标,但员工能否积极主动地完成业绩目标,其内在动因却往往被雇主们错误的诊读。

包括我早些年担任管理工作的时候,总是过多的把关注点放在员工身上,用一些“成功学”的东西来试图激发员工的“内在动力”。但最后,我发现人的“内在动力”的激活,很大程度上还是得依靠外在环境。

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由于多年的计划经济,养成了很多人吃大锅饭、得过且过的状态,整个社会缺乏创造力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冲动,但经过中国改革开放的30年,整个社会所爆发出来的持续多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能量,引爆的根本原因就是环境的改变。

所以,这几年我更倾向于企业环境的营造,然后以此为基础,进而研究员工“内在动力”与企业发展目标之间的相互激发的关系,从而改善一系列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制度。

毕竟,任何一个团队,不能只是一个物质至上的机构,不能只有产品、业绩、货款、设备、报告、办公桌等没有生命的东西,更重要的还是人——一群有血有肉、有喜有乐、有幻想、有失落、有眼前的困惑、有未来的期许的人。

同时,服务的对象依然是人,而不是一串销售数据。

所以,对人的重视,对人的尊重,对人的关怀等等,应该是未来所有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唯一理由了。

很多优秀的企业家、管理学专家、教授等,都已经从更多的研究“事”,到更深入的研究“人”来。

通用(中国)副总裁许正先生说过这样一段话:“商人和企业家都需要考虑利润,但是商人更多的考虑当前商业状况下的盈利模式,因此出于对市场的敏感判断和现实机遇的把握展开商业行为。而企业家更多的是考虑变化的商业环境,通过对市场的远见判断和制定战略。企业家思考的是怎样用公平的机制对待人才、培养人才。……”

因此,对待人,我想,商人和企业家的区别应该是:

企业家把人作为“人才”对待,并加以培养,即是说,在用人的时候,考虑到人的更多人生需要。

而商人则更多的把人当成“人力”在使用——人们常说的“胡萝卜加大棒”政策,正是这种用人观的写照。

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有所谓的激励,也只是功利性的,站在商人的利益最大化基础上的激励。

人性的关怀,必须是来自人性的。

如果管理者本身不具备这样的情怀,即使激励机制设计的完美无缺,恐怕也是没有“温度”的,不能真正的温暖人心。

所以,当管理者在抱怨员工、团队出现惰性的时候,一定要看看,是不是让人“灰心”了。管理者、雇主们,也许在研究员工的时候,也要转过身来,研究一下自身是否存在问题?

因此,管理者应该注意以下工作的改善:

1.建立共同愿景

2.明确团队目标

3.创立团队文化

4.营造良好的职场环境

5.正确制定个人努力目标

6.尊重每个人的独立性

7.分享成果

8.确保团队的积极氛围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