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想创业,来听听俞敏洪老师的建议
俞敏洪老师这两年讲话风格越来越犀利,跟十年前的那个“在绝望中寻找希望”明显不同了。
他很不喜欢各种论坛。
讲真,今年大大小小论坛参加过不少,我终于理解他不喜欢论坛的原因了。所以除了跟工作密切相关的(即便密切相关的,如果有直播和通稿,我也懒得去现场了),除了有很想见的人,下半年我也绝少参加了。
因为如俞老师所讲,现在到处办论坛,名字越起越炫,场地越来越高大上,从行业到国家到全球,恨不得马上要开到宇宙什么大会了。
但论坛有什么干货吗?没有人会在论坛给你传授什么干货,人家不可能把商业秘密告诉你。有这个时间,倒不如回家好好琢磨商业模式,想想你的用户需求(话虽然刺耳,但很有道理)。
现在的论坛活动确实太多了。有的很值得参与,有的着实毫无营养。这就要靠你的慧眼辨别了。
说白了,俞老师是看透了商业吹捧与喧嚣,他更希望自己以及每个人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跑偏了,回来。
围绕昨天的主题,
“新时代,新青年,新创客”,
他犀利地讲到:
今天这三个“新”字在北大提,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北大是中国新思想和新青年的发源地。
但是我想一下,在今天的时代,这三个“新”都算不上。因为所谓的新时代,有两个主要标志,就是思想的彻底改变,和社会观念的彻底改变。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思想和社会观念这几十年一直在变,但是循序渐进地变。为什么说五四时期是新青年呢?
因为他们是跟中国过去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方式的决裂。他们下决心要引进一些新的思想。所以那个时候叫新时代和新青年。
我们现在这个“新”,从改革开放以来,已经新了40年了。现在这个时代,不能说有了互联网以后,有了人工智能以后,就真的变成新时代了。
我们要迎来真正的新时代,还需要很多深刻的变革。
从经济领域、政治领域、社会领域到我们普通老百姓的观念。
同样我们可以看到,尽管我们现在每个人都离不开智能手机,未来每个人都可能用上人工智能,但是我们发现,我们老百姓的道德水平、社会水平非常低下。
从两天前一个优秀老师扒着高铁5分钟,不让高铁开走这个事,我们可以看到,这个社会到目前为止,没救。或者说,我们还没有救过来。
从新年这个角度来说,
我也觉得现在的青年并不新。
为什么不新呢?
我跟80后、90后、00后的人接触很多,我并没有发现他们对于社会的责任感,对于让中国变得更加美好的使命意识。
现在的青年,更多的是轻飘飘的一代。他们在父母所创造的财富上,非常安逸地展望着未来。他们对社会没有太多深刻的看法,打游戏、轻松地各种玩耍,其实变成了他们的主题思想。
把今天北大所有的学生拉出来,和80年代我们这一批在北大的学生相比,坦率地说,我认为,如果从新青年这个角度打标签的话,我们那时候是新青年。因为我们那时候是跟文化大革命彻底决裂的一代,而今天一代的孩子们,反而不知道文化大革命的害处到底在什么地方。
所以我认为,新青年也谈不上。
很多创业者认为自己是新青年,拿着一点点大数据、AI、区块链的模糊的知识;拿着一纸非常粗糙的商业计划书,就找投资人开始投资,忽悠同事一起创业,号称失败了可以再来。
但是,对创业和创新到底是怎么回事,其实并没有真正深刻的理解。
刚刚怒波师兄讲到播种,我很认可。但同时我在想,如果种下去的是草的种子怎么办?所以,丰收是有前提的,种下去的必须是优秀的思想、优秀的观念,你收获的才会是更加优秀的思想和观念。
如果我们标新立异地把自己称为新青年的话,我们真的差得很远。
我们要真正意识到,我们能为这个时代承担什么?担负什么使命?以及我们的下一代或再下一代,到底他们会在什么样的社会环境、政策环境和经济环境中生存和生活。有这样的担当意识时,我觉得,也许真正的新青年就出现了。
新创客也谈不上。
因为,我们这一代的创业和你们这一代的创业,都是为了把生意做成功,把生意做成功,最终目标不是为了繁荣中国经济,而是让自己赚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最原始的创业状态,和你们现在的创业,其实只是手段的不同,你们并没有境界上的不同。
当然,我百分百的承认,现在的年轻人从对科技的理解,到对新东西的接纳,以及对新商业模式的理解上来说,比我们要快10倍。
这也是为什么我下决心,后面的岁月我必须要跟年轻人为伍。或者说至少要帮助年轻人成长。要用我拥有的能力,包括财富、资源和能聚合起来的人脉,来帮助年轻人成长。
也因为这个原因,在过去几年之间我和合伙人一起投了几百家创新创业公司。尽管我们知道这些创业公司大部分必将倒闭或消失(场下笑~),但是,其中必将有人会站起来。
所以从这一层面讲,我认为我们谈“新”,谈创业创新的东西已经谈烂了。大部分的创新创业的聚会、论坛、加速器、什么创业营,其实背后既没有创业,也没有太多创新。而是变成了一场聚会,变成了喝酒会,甚至某种意义上变成了一夜情和婚外恋的场所。当然这也是对创业人士最大的回报,如果创业连这些东西都没有,那创业就太没有吸引力了(调侃语气,场下再笑~)。
当然,我并不否认一个民族必须保持创新创业的心态,
我也不反对任何大学开设创新创业的课程,我更加不反对有各种创业营、训练营、孵化器出现。因为我认为这些琐碎的、并没有天翻地覆的活动或课程,在一定意义上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中国。
因为,当我们连最后这根稻草都不抓住的时候,我们就非常危险了。我们从深处进行改革还需要假以时日,当前我们中国能做的,确实就是鼓动真正能为社会做贡献的人,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来进行创新创业。在这个中间,新的经济、新的商业模式可能就会产生,因为已经形成了一片土壤。
但是我特别不希望,任何创业营或者论坛,变成一种忽悠,变成一种盲目,从近半年我收到的商业计划书,我能感觉到,中国创业人士的质量在急速下降。
原来的商业计划书还能写得语言优美一点,至少百分五六十以上的计划书,创业者已经做了半年以上的探索,现在收到的计划书,就是一页A4纸,连PPT都省去了。或者直接告诉我,‘俞老师给我钱,我要创业。’(场下笑~)
刚才我进来的时候,遇到一个创业者,告诉我‘俞老师,加您一个联系方式,我这里有个项目,三年就能上市。’
我碰到这样的人,觉得要么就是心智有问题,要么就是真的不知道创业是怎么回事。
我特别希望我们北大创业营,真正能变成创业创新真正启发性开拓性的课程;真正给创业者能提供非常完善的创业服务。同时,
我认为创业营的一半课程应该改成哲学课、社会科学课和思想课。
我深刻地认同,如果一个人哲学基础、思想基础、社会学基础不深刻的话,想要把商业做大,有可能,但至少是有障碍的。
我们都知道一些成功的企业家,其实他们的哲学、思想功底是非常深厚的。大家只看到乔布斯嚣张的一面,但没有看到他在美学和哲学方面造诣非常深厚的一面。
另外,我有几个建议:特别不希望创业者借钱创业。
我在上个月和上周各收到一封信,都是向我借钱的。
上个月遇到的借50万;上周的要借30万。
为什么要借钱呢?创业借了高利贷的钱,结果越借越大,发现自己一头栽进去,没有办法。实际上我根本不认识这些人。通常我也不会开这个口子。不然他们发现‘哦,借了高利贷还有人帮我还钱,那就接着借吧。’
所以,如果要创业,你应该至少拿到像我们这种专业的投资人的钱再去创业。至少我们丢了30万不会跟你拼命,是吧。
第二,不要用父母的钱创业。
上个月我遇到一对父母,告诉我‘俞老师,我的孩子都是被你们鼓动去创业的(实际上我从来没有鼓动年轻人创业,而是告诉他们不要轻易创业,除非拿到黄怒波的钱),他们说,我们孩子很聪明,说要创业,要变成另一个俞敏洪,于是我们把房子卖了,把钱拿给他创业。
结果一年不到,钱都用光了。现在我们住着租的房子,孩子精神压力非常大,所以俞老师,你能不能帮我们的儿子把创业的钱补上?这样至少我们一家都会有活路。
所以,我对创业者说过,除非你的父亲是王健林,当然如果是俞敏洪也行(场下笑~),至少贫富差距能小一点,是吧。
至少你把创业的钱花光了后,不至于让父母跳楼,也不至于让自己精神压力变得那么大。
第三个建议,最好不要用女人的钱创业。
(我这里说的是男人啊)
这些底线,你必须接受。接受了,你再去谈创业。假如创业失败了,你命还留着,你背后没有欠债,或困境到什么地步。
马云在阿里巴巴之前的十几个公司都没有做成,是吧?马化腾最艰难的时候曾经想把腾讯打包卖掉,结果卖不掉,没人要。但是,他们都坚持下来了。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并没有砸锅卖铁,把家都赌上了,把命赌上了去创业。
创业中遇到失败和困境是正常的。但失败和困境威胁到你的生命的时候,我认为就过了。
现在大家都在鼓动说,‘要创业,如果不创业的话,就感觉人生不完整。’
是,我也认同这句话。但要看在什么阶段,应该怎么做,才是创业跟人生完整不完整有关,但跟生命完整不完整还是尽量扯得远一点,更好。
‘在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这句话是雷军说的。雷军说完这句话后的两年,小米陷入了一个很大的困境,雷军就再也不说这句话了。因为,
如果你再风口上的话,是能飞起来,至少你要有翅膀。
其实雷军本身是有翅膀的,我们知道小米做得相当好。即使在这种情况下,小米也差点把翅膀给折断。经过两年的调整,现在小米终于又恢复了生机。
所以不要听那些成功人士给你鼓动,你就觉得这件事也能做。当然,我还有一句话,‘人的想象空间和创造能力是没有局限的。’但我说的这个没有局限,是在恰当的时候把你的翅膀给鼓起来。而不是随时随地乱鼓翅膀。
现在的共享经济,共享单车,算半成功的状态。我们知道前面两家,后面跟着出来了几十家。现在除了前面两家,后面的几乎都没有了声音。所以,即使在风口,如果只是跟在别人后面,你只能吃到屁。
不要把创业想象成非要高大上。如果你能把一件小事,通过新的手段、新的形式做到极致,也是创业。
当然,创业者一旦上路后,就要有一种心态,就要坚定不移。
我跟创业者说得很多话是:不找死,但不怕死。
在不找死、不怕死的前提下,我对大家还有一个建议,就是一定要学会反思、反思、再反思。
上个月有个创业者,第四次创业失败。他很聪明,但任何团队跟他干半年以上都分崩离析。他给我说,‘于老师,我是连续创业者’。我说屁,他一点反思能力都没有。
四次创业啊,想法都挺好,但每个团队都半年就分崩离析。请问,你这是没有带团队的能力,你创屁业啊。我说,你有反思吗?你如果有反思,就彻底改变你个性里、行为里、语言里那些垃圾的东西,让你的团队成员能真的团结在你身边,跟你一起团结奋进。五年、十年依然愿意跟着你,那才能做成一个伟大的公司。
所以,不怕死,不找死,反思、反思、再反思。
希望我们所有创业者,在2018年,理性走进新时代。
谢谢大家!
——这是分割线——
上面的文字,整理了俞老师演讲的百分之九十的内容。整理完,依然意犹未尽。
或许这几年做投资,遇到太多奇葩创业者的缘故,我们的俞老师在感性的基础上增加了很多理性的成分。
而这些理性,在浮躁的大背景下,恰能让我们三思而行。
希望今天的内容,能对你有用。
周末愉快!
听说你对我的故事感兴趣?
还扭捏什么?关注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