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黑A 第一次作业
周末听完韩老师的课,我确信自己来对了地方,很荣幸在这里接触到的是思维模式的传授,而不仅仅是技巧的交流(当然技巧也是我关心的)。
“人人都需要打造个人的品牌” 。新媒体时代,每个人都需要为自己代言。这一点,尤为认同。
黑A个人品牌规划-方便手机浏览我是科班出身的设计师,所以有朋友评价我是学院派。其实我不太认可这个标签,毕竟在设计领域自学成才的大牛非常之多。况且,相比做学术研究,我更追求专业上的“知行合一”,通过自己的所学帮助他人,并且能有份自己的事业。
从接触设计到现在已经11年了——本科是视觉设计,大二之后就开始不断接触商业项目,毕业之后用了3年时间,从游戏概念设计师跳到了广告项目经理,再做到一家电商公司的设计总监。【中央路径】
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和项目都推进的挺好,可我却碰到了个人的瓶颈:
一方面,我在工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设计疑问,但是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寻求解答。
另一方面,我意识到自己的热情不在于为单一的公司服务,而是享受创意思维解决不同问题的过程。
于是在几经考量之后,我选择了辞掉工作出国读研。
在留学的两年半的时间里,我从头回顾了视觉设计的基本功和理论,并且把它和我过往的工作经历做比对和结合;我参加了瑞士的设计工作坊,在现代平面设计的起源地重温了凸版印刷和理论体系,期间完成的作品也很荣幸被收藏;回到澳大利亚之后,我又开始聚焦新媒体,用了半年时间选修了自小向往的动画......【中央路径】
在读研的两年里,除了业余时间接一些老客户的私活,我在学校里几乎是重头把视觉传达设计的理论和体系捋了一遍,三年里积累的困惑也都得到了解答。
在毕业前夕,我开始重新思考自己的未来,于是找到导师进行了一次一对一的长谈,最终在他的引导下,我意识到自己的兴趣在品牌设计和新媒体,并对自己的能力、兴趣、人脉及资源做了评估:
1.比起做一个纯粹的创作者,我更擅长调研和策划;
2.我的朋友遍布不同的行业,包含了海外的独立设计师、手工艺术家和渠道商;我身边大多数朋友认识超过8年。【中央路径】
3.我清楚平面设计从需求到落地的完整流程。也做过甲方,知道国内客户的需求和设计缺陷;
4.最重要的是,朋友和客户信任我,因为我重视每一次合作和每一段关系——哪怕在过去的合作中,我赚的更少做的更多,但是再难的项目也都啃下来了。【外围路径】
但是我也意识到了自己的短板,运营和文案是我从未涉足过的领域,于是去年末回国转型做了新媒体运营策划。
项目方向:
设计师分两种,一种是迎合需求的商业设计师,一种是追求自我表达的独立设计师。客户也分两种,一种是有明确需求的,一种是不清楚自己要什么的。
我周围的设计朋友大多从事商业设计且水准不低,他们并不缺工作。但是很多时候,常规的商业项目并不能满足艺术从业者自(zuo)我(si)追求的那部分,他们的水平实际上得不到更大的发挥;另一方面,我也遇到过一些甲方朋友,他们需要一些超越市面上主流的,更具备风格和挑战的项目,而这时候常规的设计公司并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让身边更多契合的甲乙方认识和合作,帮助设计/艺术家朋友打造个人品牌,达到共赢,这是我的初衷。
服务模式:
因此我做了半年的调研,选择了数家兼具设计工作室和设计中介的工作室作为参考蓝本,它们大多规模不大,但是除了完成设计需求之外,它们更多帮助设计师打造和维护品牌,提供资源整合并且筛选客户。
我希望能学习他们的运营模式,帮助自己身边的设计伙伴并打造【设计师/艺术家→作品→项目→客户】的项目合作路径。(和韩老师的饭团及若初彩蛋课的介绍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品牌定位:
我并不追求规模或者高收益,但这个品牌口碑要有份量,合作的项目有盈利点,具备可持续性。
优势:我和身边的朋友关系建立在信任和价值观基础上,彼此有过过多年合作,能一同完成一些非常规的设计项目或作品,并且我也了解他们的习惯。
劣势:如今国内站酷等平台都做得很棒,上面有非常多的设计大牛和行业KOL,以我的资历和积累并不能和他们比较,所以我不追求商业规模或是培训。
目标计划:
1年内建立一个100合作者(目前46人)属于自己的社群。
2年内成长为成熟的运营策划,积累国内的渠道资源。
3年内和朋友合作完成一批设计项目,根据每个人的风格和作品特性做针对性的推广,增强他们的影响力(参赛,商业项目,展出)。
拓展自己的交际圈,结识更多的朋友,从工作和交流中发掘合适设计需求,寻找合作的机会。
5年后可以形成体系,把这套模式推广出现有的设计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