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教育社会热点

愿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背井离乡!

2017-08-30  本文已影响69人  夜风其凉

“回不去的故乡,融不进的城市,看不见的未来!”这句话是很多从农村到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的真实写照。

无数的年轻人,背井离乡从农村来到城市,上过大学的还能找份固定的工作,其他的则大多从事外卖、快递、保洁、维修、建筑等所谓的“低端行业”,即使每天工作累得像狗,落户买房遥不可及,大多数人却都不愿意回到故乡。

无法否认的是,农村已经被大多数年轻人所抛弃。

生我养我的故乡,为什么会成为被遗弃的地方?

1

相比于几千年的农耕社会,中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年,农村是每个中国人最深远的根。

现在的城里人,上查不出三代,绝大多数人都来自农村,都是农民出身。

中国传统文化也源出于农耕社会,“安土重迁”、“落叶归根”这些乡土观念和意识早已深植每个人的内心。

即使生时再喧嚷、再繁华,当归去的时候,如果没有故乡,灵魂都将无处安放,农村可以说就是中国人的精神归宿。

曾经的农村,有“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秀美,有“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恬静,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的和睦,有“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的温馨,有“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的生机,那不仅仅是优美的诗句,更是宜居的温馨家园。

现在的农村,却是一幅“十室九空”的萧条景象,绝大多数年轻人都到城市去了,上过大学的想方设法留在城市里工作,没上过大学的也是到处打工、常年在外,田地有的甚至都荒芜了,农村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没有了年轻人和劳动力,农村已经成为了中空的躯壳。

一方面,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给城市管理、治安、教育、交通、医疗等都带来了很多问题。随着大城市尤其是北上广一线城市人口的剧增及各种城市病的加剧,控制人口规模已成为当务之急,清理“低端人口”似乎也是不可避免的措施,不少人一不小心又成了被清理的对象。

另一方面,农村贫穷落后、教育资源匮乏、医疗条件差、基础建设缺、空巢老人、留守儿童,这些突出的矛盾问题都亟待解决。

比这更令人担忧的是,城乡差距越来越大的同时,农村逐渐成为被人遗忘的对象。没有多少人愿意回到家乡,没有多少人想着为家乡做点事,没有多少人真正关心关注农村,几乎所有的人都在往城市里挤,农村的未来在哪里?

2

“在家千日好,出门一日难。”中国人自古都有重家庭、不远游的传统。如果在故乡能够有足够多的就业和发展前景,我相信多数人不会选择背井离乡、寄人篱下。

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所有的机会都在城市里。只有在城市里,才能够有发展机会,才能挣到钱。

没有人愿意离开自己的故乡,除非那里真的没有希望。

我们不得不承认,城市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随着社会化生产、精细化分工,更多的人聚集在一起,能够尽可能地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创造更多的价值,现代化的城市为人类带来了文明和繁荣。

但任何事物都有两面。过度的城市化,大城市的疯狂膨胀已经带来了很多问题,城市正不堪重负。过多的人口、拥堵的交通、虚高的房价、畸形分配的教育医疗资源、贫富差距等等,都引发了很多社会问题。

相比农村,城市集中了最优质的教育、医疗、就业、人力等资源,城乡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所有的机会都在城市,年轻人从农村出走,这是必然的结果。

农村的落后不仅仅是在经济发展上,更是思想、文化、制度等全面的落后。农村的贪腐问题,不少地方严重程度可能超过城市,反腐打了很多老虎,但农村的“苍蝇”却还不少。农村干部的整体素质和水平,都无法与城市相比。有的小地方甚至是“家族世袭”,一个部门、一个系统多是裙带关系,“大城市讲能力,小地方看关系”,这真不是一句空穴来风的话。

思想的落后、年轻人才的流失、基础建设的薄弱,都严重制约着农村的发展。

更为根本的是教育的落后,在农村,义务教育简直快成了一块“教育不公”的遮羞布。

教育的不平等,与生产资料的不平等一样,是社会最大的不平等。

一方面,年轻的父母进城打工,农村儿童的教育全由那些不懂教育的老人来负责,而老人除了溺爱啥也不会;另一方面,农村学校的条件之差,根本无法和城市里相提并论。长此以往,大部分农村孩子的命运注定是悲剧。

不夸张地说,现在舍不得在农村投钱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将来就不得不下力气多造监狱了!

起点不同,机会不等,农村孩子的发展比城里孩子的发展困难要多得多,付出也要多得多,“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这就是很多农村孩子的真实处境。

马丁·路德·金在他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里,曾梦想着黑人孩子将来会像白人孩子一样,获得平等的待遇。

而几乎每一个到城里打拼的人也都有一个梦想,就是只要自己有条件,一定会让自己的孩子到城里上学,能够像城里孩子一样接受更为优质的教育,改变自己世代贫穷的现状!

3

农村不应该被遗忘,谁会是下一个“毛泽东”?

相比于飞速发展的城市,现代化的繁荣,农村好像是被遗忘了一样,农村孩子好像是社会的孤儿一样,少人关注和问津。

中国是一个有着十多亿人口、近千万平方公里土地的大国,搞绝对平均主义当然不对。但几千年的历史告诉我们,如果失衡严重,就会造成严重的后果。明末南方的富庶与北方的贫瘠,是导致西北动乱、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因为走了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那时候的农村更穷,便毛泽东却解放了农村中最为广大的力量,走出了一条别人不曾走过甚至连想都未曾想过的一条路。

改革开放将近40年了,发展成果主要由城市受益了。农民进城,本质上是农民在借着市场经济,通过“用脚占取”的方式,进入到大城市分享改革成果,纠正着过去不公平的城乡居民二元利益分配格局。

农村问题,首先是政策问题。打土豪分田地,包产到户,都曾经巨大的推动了农村的进步,下一个是什么?

对于农村,国家应该将投入更多的财力物力,尤其是要改善农村的教育条件。

但发展农村,建设故乡,并不仅仅是政府的事,也是大众的共同责任。很多有识之士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农村,阿里、京东、顺丰等不少企业都正在农村布局,搞农村电商、物流,农村的春天还远吗?

虽然农村目前依然存在诸多问题,但不可否认,农村有着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如果在家门口有稳定的就业和可观的收入,大多数年轻人就会离开城市、回到故乡,那时候的大城市,不再需要清理“低端人口”,或许会在为“低端工作”无人来做而发愁。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农村,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把我们的的故乡建设地更为美丽和繁荣!

愿有一天,我们不再需要背井离乡!

愿有一天,我们的故乡又变得美丽!

愿有一天,我们的孩子不再是留守!

愿有一天,我们的父母不再是空巢!

愿有一天,同一片蓝天下,所有的孩子都会有公平的起点!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