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成长励志想法

《何以为家》—幸福的权利

2019-05-23  本文已影响8人  七七有一个作家梦

  “谢谢你没有被原生家庭牵引”—《迦百农》

  “微笑,微笑,扎因,这是护照照片,不是死亡证明”。于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男孩赞恩,露出了剧中唯一一个“最完美的笑容”。

《何以为家》—幸福的权利

                         

  豆瓣评分高达9分之多的黎巴嫩电影《何以为家》一字一句,是深深印在脑子里的“血水作”。

  年仅十二岁的男孩赞恩,他要向法官状告自己的亲生父母—“他们生下了我”。作为家中唯一的长子赞恩,很小就要承担起对家庭生活的重任,甚至不惜用自己的生命换得他作为人最基本的“尊重”。

  卖蔬果汁,自己制作毒品,这些都不够维持家里的生计。父母决定强行把年仅只有十一岁的妹妹卖给商贩为妻。于是尚恩一气之下,愤怒离家,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在远行的过程中遇见了没有合法身份的难民母子,大家相互扶持生活,勉强得到了一丝丝的“温暖”。

  可惜的是,在这个满街是没有合法身份的难民,无法出入境,黑白两夜颠倒,也必须小心谨慎的“卑微”活着。难民母亲在获得非法证件的过程中被抓,赞恩带着大小几月的“弟弟”,一路“奔波”。

  一次意外的“归家”,赞恩得知妹妹不幸去世后,用匕首捅了“妹夫”,入狱了……

《何以为家》—幸福的权利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这是一个年仅十二岁的男孩恩赞,在狱中诉告所有的父母。

《何以为家》—幸福的权利

                     

  知乎百度热搜词“人类命运共同体”“难民问题”“又或者是一系列的思考。难民家庭,到底该不该生孩子?当夫妻双方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到底该不该生育?

  知乎的观点,“你见过最可怕的事是什么?是为人父母,却愚昧且固执,乐于为自己的悲惨开脱并坚定不移地认为,自己没有任何问题,自己做出了最好的选择,没有任何人有资格来评判”。

  而对于电影的意义,拉巴基说“我不想天真地说电影可以改变世界,但如果它可以改变你看待这些孩子的态度,就是你看待你自己的生活态度,那么它至少可以一定程度地改变你。当千千万万的人可以用不同地视角看待这些问题时,真正的改变才会开始发生。”

  孩子就应该是孩子本身,而不应该当成是“成为大人”的预备期。

  我希望所有人都记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