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学习笔记
@[toc]
https://blog.csdn.net/qw85525006/article/details/94352239
1. 产品:关键词与分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1.1 解决某个问题的东西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某个:某些用户需求,明确定位.
►问题:用户需求场景.
- 用户:这个问题是谁的问题。
客户(付钱买产品的人),终端用户(最终使用产品的人) - 需求:问题的核心是什么。
深浅(最浅的一层,需求的表象,第二层,观点,行为背后的目标,动机等;最深的一层,人性层面) - 场景:用户在什么情况,以及何时何地碰到这个问题。
►东西:有形的实物或无形的服务,一般是目标的解决方案
1.2 常见的产品分类维度
产品分为6大类:工具,内容,社交,交易,平台,游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单点:工具(用来解决特定的单点问题,有事了才会想起),比如计算器,邮箱,驱动精灵等。
单边:一群人使用,比如 电话。用户越多,每个用户的价值越大。
多边:平台级产品,几群不同的人才能产生价值,比如 知乎(提问者,回答者,围观者构成三边);O2O餐饮。
内容,价值观过滤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用户想打发时间,也是一种价值)
用户与用户互相玩,彼此吸引建立关系,最终留下来.(社交产品 优势为用户黏性搞,劣势为离钱比较远)
交易,做生意卖东西.(线上的交易,就是电商和O2O概念下的各种收费服务)
►用户类型角度(2B,2C):
- 企业vs个人:2B(企业使用,比如ERP,客服工具,HR财务系统等),2C(个人使用,自己买自己使用,比如礼品)
- 群体vs个人:2B(比如 一群一起玩网游),2C(一个人使用,比如 播放器看电影,浏览器)
- 工作vs生活:2B(生产资料,比如后台系统,工程师的开发工具等),2C(生活资料,比如 美颜,拍照,社区等)
- 男人vs女人:2B(男人在乎是目的和结果),2C(女人在乎过程和感受),比如2B产品过于重视价值,忽视了体验。
►盈利模式角度:
- 卖货:前向收费,直接向用户要钱。比如包月,点播,服务费,电影院,以及QQ付费功能等。
- 卖人:后向收费,抽取费用(抽水模式)。比如广告发布(优酷,土豆,天猫,京东等),竞价排名,冠名赞助,企业会员等费用。
►关键资源角度:
- 资本驱动
- 技术驱动
- 产品体验
- 运营服务
- 垄断资源
2. 概念:提出与筛选
2.1 产品概念的提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核心用户:产品目标用户中最重要的用户是谁。
►刚性需求:最痛的痛点是什么。
- 真实:真的存在,还是幻想出来的。比如,用户有心锻炼,一个闹铃就解决,不需要开发什么APP每天提醒.
- 刚需:刚需是否强烈,不满足是否忍受。
- 高频:需求发生的频次是高是低。
►典型场景:痛点最常出现在怎样的生活,工作,娱乐情况下。
►产品概念:用什么方案解决.
►竞争优势:相对已有方案,有什么突出优势.
案例:私人跑步教练
►核心用户:爱跑步的都市白领,更精准的说法是“新手”。
►刚性需求: 不会科学锻炼(备选:跑步时太无聊)。
►典型场景: 晨跑(备选:夜跑)。
►解决方案: 私人跑步教练——是个可穿戴的设备,比如耳机,用来监测你的运动,还能时不时给些提醒。
►竞争优势: 不受束缚、不用带手机、精准个性化。
2.2 产品概念的筛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内部:
1. 能力(人:团队与要做的事情是否匹配;财:资本,资金支持是否到位;物:行业资源与业务能力)。
2. 意愿() - 外部:
-
价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目标用户:与产品发生关系的用户群体。核心用户:目标用户最重要的那个群体。
2.成本(宏观:大环境[政治,经济,社会,技术,环节,法律因素];微观:行业环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需求采集与用户研究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3.1 需求采集方法的分类
- 直接采集与间接采集,获取到的需求分为是 一手需求,二手需求.
以上两个采集,从两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需求的提出者是不是有需求的人,第二个角度:需求是原始的还是加工过的). -
说和做,定性与定量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说(劣势是“耳听为虚”,要看他怎么做)与做(优点:眼见为实;缺点:背后真正的原因) 是不可拆分的方法,同时用于一次需求采集.
定性(找出原因,偏向于了解,属于个体研究。比如针对几十个用户,是否能代表全体?),定量(发现表面的现象,无法知道背后的原因。比如,通过数据发现用户活跃了,又降低,搞清楚到底发生了什么,还是需要做一个定性访谈)
理解用户需求的过程,从观点到行为,再从行为到观点,一样会从定性到定量,再从定量到定性,以实现螺旋式上升,使了解和证实在不断迭代中得到进化。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临场感,采集是否发生在真是的需求场景里,也是一种分类方法.
用户是否和产品发生交互,电视机需求(用户以为自己需要,但并不用的产品功能),洗碗机需求(用户以为自己不需要,用过就离不开的产品功能),低成本验证。
3.2 用户研究
-
用户,需求的再理解:
需求的三种深度 1. 观点和行为(表面能 听到,看到的东西) 2.目标和动机(用户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深度挖) 3.人性和价值观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用户:抽象到具象再到抽象
1. 用户是抽象群体:用户是假想的某一类人——目标用户、核心用户。
2. 用户是具象个体:需求采集时,我们要去接触一个个真实的用户,见活人,听故事,找感觉,发现“用户故事”。
3. 用户又是抽象群体:整理采集到的需求时,把真实用户再合并特征,定义出“人物角色”,并反向修正产品概念。
工具:用户故事(一个个具体,鲜活的需求场景),人物角色(用户画像)
两种典型用户:新手(一群不爱看说明书、急于直接上手、用得不爽就很懊恼、很轻易就放弃的产品用户,要的是简单易用、快速上手 。)与专家(一群会看说明书、会泡论坛、会查攻略、乐于接受挑战的产品用户,要的是稳定可靠、性能高 。)
核心用户是新手的典型产品(2C,前台产品 的产品 新手用户多):用户量很大的大众产品,比如电梯,工厂;电视,冰箱等家用电器
核心用户是专家的典型产品(2B,后台系统的产品 专家用户更多):用户量很小,比如 医院或工厂,开发人员的专业设备等.
新手与专家有时候会互相交互,比如 小米MIUI,苹果系统等,从新手变成专家.
4. 需求分析:Y模型的基本概念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有时候需求不一定是真实的,比如 搞个睡床,如果不深挖,就会再睡床这个事情继续浪费时间.
深挖需求后,才发现,原来是为了中午好好休息,再深挖,是为了下午更好的工作.
那么只需要围绕解决 中午如何好好休息这个问题就好了. 到底是造一个睡床,还是靠枕,只是如何做的问题.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 用户需求场景
“2” 用户需求背后的目标和动机,需求的第二种深度.
“3” 产品功能,解决方案.
“4” 人性,或者说价值观,是需要的第三种深度,是需求的本质
6个 W 和 2个 H:
“1” 主要是 who(用户),What(需求),Where/When(场景)
“1”->“2” ,"2"->"4",要回答 Why 不停往下深挖需求.
“4"->"2"->"3" 过程中 想清楚 How,问题如何解决
"3",which 哪个方案,做哪个功能. How many 一次做多少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福特的例子,"1" 用户需求(更快的马),->”2",搞清楚Why,用户为了更快的到达某地,
5. 功能:细化与打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功能的价值判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广度:潜在用户数*单用户价值,客单价
频度:需求频次(高低)*单次复杂度(复杂高,单价高),频次高很少有高的单次价值. 先高频低价格的需求捉用户,后低频高单价的需求做利润。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强度:不可替代,紧急,持久.(真实刚需)
- 成本评估与性价比
- 功能分类:KANO模型:
-
基础功能:这类功能没有实现时,用户对产品是“极其不满”的。但是,这个功能做得再好,用户也认为“理所应当”。就像手机有打电话,上网,拍照等这样的基础功能.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亮点功能:这个功能没有时,用户并不会不满意或觉得有问题。但是一旦有了这个功能,用户就会大为惊喜。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期望功能:这类功能,对产品而言往往是“多多益善”,选择起来也比较简单:先做性价比高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Y模型与KANO模型的思考:
Y模型里面的“1”,既是用户需求的表象,也是用户的期望。KANO模型从另外一个角度告诉我们,如果直接从“1”到“3”,照着用户说的做,这个产品的功能往往是不完整的。
因为用户告诉你的,只是期望功能。
用户不会提基础功能,因为他觉得你的产品肯定会有;
用户也不会说亮点功能,因为他想不到。
可见,不能抄近道,必须从“1”往下挖,挖到“2”后用领域知识来补全基础功能,再挖到“4”,这时要通过对人性和价值观的理解来提出亮点。
从各种功能的来源上看,期望功能对应的是“1”,亮点对应的是“4”,而基础功能对应的是“2”
5.无差别功能:做不做用户对产品的感受是没有变化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反向功能:做得越多用户越讨厌。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6. 执行:立项组队与研发生产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从“想清楚”到“做出来”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立项:搞定各种资源(资源分为两类,人和物)
人:团队、组织;
物:政策、资金等;
MRD和PRD这两个产品经理最常写的文档,以Why(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What(产品MVP包含哪些功能及要做什么)、How(项目计划及风险对策等)三部分来谈MR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立项环节: 在这个环节,产品经理要组建团队、设法获取各种资源,以及确定项目计划。在正式开干之前,一般还会开个Kick Off会议,鼓舞一下士气。
►需求环节: 这个环节主要做的是功能细化,也可以叫需求开发。产品经理要写PRD产品需求文档和UC用例,并和设计师配合做Demo原型。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评审会议,还要和技术人员一起确定功能细节。以写产品需求文档为例,产品经理一般都不会遗漏主干流程的描述,但是否能把分支流程、异常处理、边界条件都写完整就不一定了。比如,一个搜索结果为空或少结果时怎么处理,会员管理列表中如果一个会员都没有,是否应该全空着,微博用户关注人数达到上限时该怎么提示,等等,都是产品经理需要掌握的基本功。
►开发环节: 这一环节的主角是开发工程师,他们要做代码方案的设计和评审,然后完成编码和单元测试[6] 。与此同时,产品经理已经开始下一个迭代版本的项目前期准备。
►测试环节: 开发推进的同时,测试工程师要编写TC测试用例,通过TC评审,并且在系统可用的第一时间做冒烟测试[7] 。此环节中,产品经理要组织功能评审,在第一时间把新产品展示给所有的项目干系人,以确保做出来的东西是大家想要的。
►发布环节: 测试工作完成后,运维人员要组织发布评审,执行预发布、发布的动作,并且在发布完成后让产品经理到真实的线上环境去验证,以确保产品符合预期。
7. 成长:规划与迭代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敏捷,网上书籍:《Scrum敏捷软件开发》,《敏捷软件开发实践 估算与计划》
8. 运营:先验证再扩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运营工作分类:
1. 内容运营:内容的定义很广泛,文章、图片、视频、商品等都属于内容,通过连接用户与其匹配的内容,促进用户的下一步行动
2. 活动运营:活动只是手段,策划活动是为达成背后的运营目的。
3. 用户运营:根据产品的不同,用户运营的对象也会有所不同
9. 案例:商业模式、创新与行业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聊聊商业模式(具体参考我写的这篇文章)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客户细分:我们的目标用户是谁,其中最重要的又是谁。
►价值主张:我们可以帮用户创造什么额外的价值。这里所说的价值必须是现有产品服务没有的,比如更高的性能、更低的价格、更小的风险。
►客户关系:用户与我们、用户与用户之间的互动模式是什么,比如专人一对一服务、用户自助使用、用户彼此共建社区,等等。
►渠道通路:如何与用户建立起高效联系,拉近现实与心理的距离。
►关键业务:我们需要做什么产品来解决用户问题,创造价值。
►核心资源:我们做这件事,和别人相比,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因素。
►重要合作:我们需要和哪些上下游、周边伙伴协作,以及如何协作。
►收入来源:如何从用户那里获得收入,以维持业务可持续发展。
►成本结构:做这件事,都在哪些环节需要花钱。
对比:商业、业务、盈利模式
►商业模式:完整讲述了我们创造了什么价值,为什么有存在的意义,对应图10-1的全部。
►业务模式:在解决方案层面做的是什么事,对应图10-1左上区域的关键业务、核心资源、重要合作。
►盈利模式:怎么赚钱,怎么养活自己的团队,对应图10-1下方区域的成本结构与收入来源。 -
分析100块去哪儿了(资本就是这样,在不停地流动中创造了价值)
考虑一下终端消费者消费了100块钱以后,这些钱都到哪里去了,被多少角色、环节分掉了,这样你就能对这个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从里面发生商机,机会)
行业里有哪些类型的公司、组织、玩家,他们彼此之间是怎么协作的,是靠什么样的利益、规则、潜规则驱动的,各自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应得的合理回报是多少,等等。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10. 书籍推荐
作者推荐书籍:《商业模式新生代》,《文明之光》,《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重新定义公司》,《信息简史》、《人类简史》、《未来简史》
推荐书籍:《买买买时代的行为经济学》,《怪诞行为学》,《赌客信条》,《思考快与慢》,《大破局中国经济新机遇》,《博弈论》,《无价》,《价格游戏》,《消费者行为心理学》
网站推荐:https://www.jiumodiary.com/,http://cn.epubee.com/books/,http://www.panduoduo.net/,http://www.pansoso.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