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终究是一场因果轮回的修行
电视剧《都挺好》自开播以来热度就居高不下,微信朋友圈各种文章和评论也层出不穷。很多人评论说这部剧太有现实意义,苏母的重男轻女、苏明玉的倔强抗争、苏明成的啃老败家……在现实中都能找到真实案例。从苏家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一个家庭中父母的重要性,父母对家庭的影响力,不仅体现在子女成长中,即使孩子长大后这个影响力依然存在。为人父母,终究是一场因果轮回的修行——你种了什么因,终将收获什么果。
首先,来谈一下苏父这个角色。苏父给观众的第一印象就是太能作了,经常给子女们提出不合理的要求,有意无意地挑起子女之间的矛盾,该担责任的时候又畏畏缩缩撂挑子。当剧情中穿插苏家以往的生活时,可以发现苏父的表现是有迹可循的:家里有个强势的妻子,凡事都不敢做主吱声;在单位不受重视,默默无闻地做个图书管理员。在三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苏父对于父亲这个角色,无论从经济还是精神上,都是缺位的:无法为妻子嫌弃的小女儿主持公道,无法教导骄纵霸道的小儿子正确的行为准则,无法在大儿子留学时提供经济上的支持,这些该付出的责任都被他一句“在这个家里我也是受气的”轻描淡写地推卸了。有因必有果,苏父当年缺失的修行最终也回报在他自己身上:明成这个从小被娇惯长大的小儿子,和母亲一样看不起这个爸爸,当妻子和他谈到父亲时,他总会说“当年都是妈管着爸,爸这人就是得有人管着,我是可怜我妈”,在大哥讨论为父亲买房的时候,明成也故意躲着不出钱。苏明玉这个从小受气的小女儿也一直对父亲有怨气,当她被明成打伤躺在医院里时,听说苏父是来求情的,直接把果篮摔在地上,对他说“你但凡有点像个男人,我从小就不会过得这么苦,别怨我看不起你”。就连大儿子拿出自己的积蓄为父亲买房,也是为了尽长子的责任,并对父亲本人的认同。说到底,三个孩子对苏父都没有发自内心的尊敬,这也是苏父当年没有很好地履行职责带来的后果。
其次,来谈一下苏名成这个角色。这个角色被贴最多的标签就是“妈宝”、“啃老”,在我看来,经济上的不独立只是一方面,他更大的问题是心理层面。从一些剧情可以看出,苏明成的性格是非常狭隘的,例如苏明玉在答应不起诉他打人之后要求他录一段视频,苏明成几乎奔溃失态,认为这是对他莫大的羞辱,觉得妹妹用心险恶;又如,苏明玉在帮助二嫂恢复工作后,苏明成对妻子说这是苏明玉的离间计,让她不要被轻易迷惑……这些在旁人看来匪夷所思的想法,从苏明成的视角看都有其合理性。心理学上说,一个人看待他人往往带着自身的投射,换句话说,你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看出来的别人就是什么样的人。苏明成和苏明玉从小积怨很深,苏明玉又非常聪明要强,在和妹妹的各种交手中,苏明成能感觉到自己不如妹妹,但母亲长期以来的偏袒和骄傲的自尊又让他不愿意承认这一点,于是他把这种敌意和恐惧转化为对苏明玉的扭曲,极力诋毁妹妹使自己的心态得到平衡和满足。除了对妹妹苏明玉,苏明成将花母亲的钱这件事也尽量合理化,用他的话说“这钱是妈主动给我的,又不是我向她要的”,而妻子的一句话就点出了破绽——你抢占了其他兄妹的资源。看剧的时候有弹幕评论说,苏母把所有的爱都给了小儿子苏明成,这话并不完全正确,苏明成这种偏执狭隘的性格,和苏母的教育不当有很大关系。一方面,苏母无原则的宠溺让苏明成丧失了明辨是非的能力,致使他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容不下与他意见不同的人,遇到事情赢得起输不起;另一方面,苏母无条件的经济支持也让苏明成丧失了自我奋斗的动力,工作上能混则混,投资时完全没有风险概念,想着一劳永逸一夜暴富。终究,苏明成还是因为自己的性格缺陷离婚破产,在现实的铜墙铁壁中撞得头破血流。
古话说: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从《都挺好》可以看出,完全撒手不管或一味娇惯孩子并非就是对他们好,相反,父母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为孩子的长远考虑,才是更应该做的。另外,父母爱子女,还要能看到他们真正的需求,剧中苏明玉之所以与父母关系不好,就在于她的需求一直没有被父母正视,她不止一次问父母,你们为什么生了我又不好好对我,但每次都被苏母“我们养了你十几年都白养啦”给怼回去了,苏明玉努力抗争想要换得父母的尊重、平等对待,但父母都没有真正当回事,苏母偷偷替她改了高考志愿,认为女孩子不用考清华那么好的学校,也完全是她自己的意愿,并没有看到女儿的远大志向。在一个家庭中,可以没有很多钱,没有大房子,但如果某个家庭成员如果一直不被看见,像个隐形人一般存在,这个家庭肯定缺乏了起码的温暖。
有人说,这个世界上,其他工作都要持证上岗,唯独为人父母不需要经过培训和考试。正因为这样,父母才需要不断地修行,最终才能换来一家人的圆满。电视剧的名字“都挺好”,表达的是每个人的美好的祝愿,它更像是一个理想状态,需要家庭成员不断努力,才能无限接近的美好目标。为人父母,终究是一场因果轮回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