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助你完成更好的二次构图
这次介绍的是snapseed中的“展开”工具,虽然,建议大家在拍摄之前,大脑中要有清晰的构图,但有些机会瞬息万变,能拍摄到就已经不错了;同时,每个人的拍摄思维和认知也存在差异,对于同一个场景,拍摄出来的构图效果也存在高低之分,因此,后期中的二次构图是必不可少的。
谢谢米虾同学为我提供样品,我们先来看看前后效果:


首先,可以看出原图中,月亮和鸟儿都在画面的偏左边,画面的右边比较空,从而使得照片的视觉感不是很好,虽然色彩和取景都比较好,但是构图是比较大的问题。
也许你会问,按照原始比例,把横画幅构图改为竖画幅构图会好很多。的确,把横画幅变为竖画幅,视觉感好了很多,如下:

但是,虽然比原始要好很多,但自身也存在一定的构图毛病,月亮和鸟儿两个元素太靠近画面的边缘位置,弱化了二者的关联感。另外,因为二者不是处在画面的视觉点上(九宫格的四个交点),整个看起来不是很舒服。
那有没有什么方法,让两个元素处在画面的视觉点上,同时又“减小”二者的距离。
有,那就是扩大取景范围,前期没有办到,那只有用后期了,snapseed里的“展开”工具就是为这个准备的。
snapseed中导入“裁剪”照片,调出“展开”工具,两手指向相反的方向滑动,就可以扩大取景范围。但是,注意每一次展开的范围,最好不要超过边缘灰色框宽度的1/2,避免增加或减少画面中元素,可以尝试小范围多次展开,“作品”图是两次小范围展开的结果。
下图是一次全部展开的效果图,右下角带入了原来的鸟儿,左下角的电线没有延伸到画面的边缘。

不仅如此,结合snapseed的其它工具,还可以改变元素在画面中的相对摆放位置。如下图(谢谢阿容同学提供原图),结合“旋转”工具,由原来的居中竖直方向变为对焦倾斜方向。


当然,“展开”工具也有其局限性:
1.对画面的简洁程度有限制,以上两个例子的背景都比较干净简洁;
2.对单次展开的范围有限制,一般最好不要超过可展开区域宽度的1/2。
到这里,snapseed中“展开”工具的使用已经介绍完了。
摄影圈有种共识:后期不是万能的,如果前期的问题比较大,再厉害的后期也没有用;如果前期能处理好,就不要留给后期;前期几秒钟的事,后期可能需要花上十几、几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