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什么?
孩童从3岁开始就会陷入哲思,我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为什么来?
最近我遇到了一系列的问题,心情犹如阴霾笼罩,许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在某个瞬间,就开始领悟。领悟的那根线索,飘忽不定而摇曳,沉下心才能涤清思路,抓住那个瞬间即逝的念头。
我究竟是什么或者说我是谁?让我们细细的来思索。
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手,或者脚,而他还是他,并没有改变,因此一个人可以失去肢体,并不会改变他。也就是“我”并不是肢体。
如果一个人整容,或者变胖或者变瘦,并没有影响对他的定义,那么说明“我”也不是表皮和躯壳。
如果一个人大脑受损,失去了记忆,做了记忆移植,他还是他,并不会认为他不再是他。也就是“我”也不是大脑。
甚至是做了换头手术,你可能还是会认为那就是我。“我”甚至不是那个头颅。
那么我究竟是什么呢?
美国一家研究机构,得出结论说,“我”应该是一种意识形态,是一种精神、态度和本质。他们认为肉体会死亡,但是这种精神本质会衍生到世界上另一具肉体继续延续,也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所谓的灵魂不死的概念。
涉及到死亡,这需要我们去直面和思考。曾经震撼于陈默教授在《莲花里的钻石》里写的:“死亡才是生命真正进入巅峰。”,书中描述了两片相爱的树叶,一直迟迟不肯落下,惧怕死亡,于是相守到树上最后的两片叶子,其中一片叶子承受不住了,随秋风一吹,飘摇落下,在落下的瞬间,另一片叶子也飘落,此时他们才彼此真正的感悟,结束才是最好的开始和自由,死亡才是生命的巅峰的故事。此境与渡边纯一的《失乐园》中最终两位主人公相拥而亡,表达的最终意境,是异曲同工之处。
在更早的以前,我对于死亡是非常恐惧的。从开始记事的年龄开始,我就时不时会被死亡的恐惧笼罩,而无法入眠。这样的思想不知道从何而来。记得我4、5岁时常会在天还蒙蒙亮的早晨,就惊坐在床头。母亲问我怎么了,我回答说“我怕死”,母亲回答“你还早呢,外婆外公都还在,我都还在,轮不到你的”,“可是如果80年以后呢?”,母亲无语。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像我这样,这份恐惧足足伴随了我半生,时不时半夜惊醒而无法入眠。长期反复做同样场景的那些战争时期的噩梦。也许是残留了上一辈子的记忆。
所幸的是自从做了母亲,全然担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这份恐惧竟不治而愈了。而对于生命有了更多的解读与感悟。
其实人身上的细胞在不断的死亡,大约3个月左右人身的细胞会全部更新一次,包括脑细胞。其实某种意义上来说相当于每三个月人就死亡一次了。严格意义来说,你见到的“我”已经不再是之前的“我”。
而人在睡眠时,对外界没有任何感知,其实也是一种类死亡状态。也许此时的灵魂是进入另一个境界,也许人是由两部分组成的,这个世界的人睡眠时,就打开或者灵魂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而“我是什么”,这个主题是和死亡息息相关的,究竟失去什么,才是判断失去了“我”呢。
我们回到主题,我究竟是什么呢?
结论就是:其实“我”就是关系,“我”就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正如电影《阿凡达》所体现的,其实世界就是一张互相关联的相互之间关系的网,人与人之间都是通过关系网而感知的。对于“我”的定义,是通过与亲人间彼此的关系来描述的,当这个关系不存在时,“我”就不存在了。
例如,你是某某的儿子,是某某的丈夫,是某某的父亲等关系。(这里的关系是指自然的关系,而不是工作的关系)
假如一个人如果去了远方,即使他人不在,他的关系还在,是父亲或儿子或丈夫,无论这个人怎么变化,只要这个关系在,那么他就在。即使他的性格变了,即使外貌变了,即便发生了其他任何的变化,只要关系在,他就活着。究其实质,
所以人们用牌位或者族谱,来保留这种关系,即使肉体不在,关系仍然在。
所谓出家,就是断绝这个关系,也就是不存在这样的关系点的情况下的修行,人与其他人没有任何的关联,这个时候的人是最难安定的,因为没有根,就需要修行向内追寻。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死亡与肉体无关,与精神无关,只要关系在,永远就在。其实我们根本不在乎,这个关系点上的人是什么个性、外貌怎样或者经历过什么,例如诞生了一个孩子,那么这个孩子在关系网上就多了一个点,无论这个孩子如何发展,对于关系点来说就是不会再改变的。例如你的兄弟姐妹,无论个性如何,是否相处融洽,将永远是兄弟姐妹的关系,无论是去了远方还是死亡,其实都不会改变这个关系点,他们永远都在。我们的称呼,舅舅、叔叔、姑妈、兄弟姐妹都确定了这个关系点,或者这个“我”,我们会发现,无论这个人在与不在,我们都是一直用关系来定义。
也就是:我=关系
只有失去了关系,我将不再是我。
理解这点,对于正确处理好当下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人是发展变化的,但是关系点是相对稳定的。当你们是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或者兄弟关系,往往会互相抱怨,你过去怎样怎样,现在变成怎样怎样,我们都不认识你了。
这就相当于一个多维的空间,2维空间展示的是关系,第三维是时间,第四维是空间。关系是稳定的,但是时间和空间发生着变化。
也就是,我们需要接纳的不是关系,而是当前时间当前空间的那个与你有着千丝万缕关系的那个人的当前状态。
也许他在之前的时间是与你相处融洽互相关注的,现在他还是那个关系网中的他,只是不再能彼此恩爱了。也许远渡重洋的孩子,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孝顺乖巧的孩子了,历练成一个眼里只有自己事业和家人的中年人。
某种意义上来说,原来那个时间点的关系网中的人已经死了,甚至上一秒中就已经死了,而当下的是此刻这个关系网中的人,虽然称呼没有变,但是其他的所有东西都变了。而在另一层意义上,是他们永远都在,只是时间空间发生了变化。
因此,佛说“放下”。放下执着,接纳当下。我们就是在变化中永生和死亡。
让我们的爱能像太阳一样,不求回报的普照温暖着大地的各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