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日更500字以上送赞活动简友广场《简友日记》

毕业生小A的职场故事

2023-12-23  本文已影响0人  亡心言己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非首发,首发平台知乎,ID:亡心言己,文责自负。

我的职场没什么好说的,我有一个朋友的经历可以说道说道。(为方便叙述,保护他人隐私,下文用小A代替我朋友的名字……)

小A高中时候在班上成绩算是中等偏上的水平,后来高考考入了一所普通一本的院校。高考失利,虽有些出乎意料,但熬过多年求学生涯,也算欣喜。

像很多大学生一样,大学期间的小A再也没怎么学习过,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就这样,小A一直混到了毕业前的秋招。

小A的专业是个冷门专业,他对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过什么明确的认知。身边的同学不是在准备考研考公,就是在积极参加各个公司的招聘宣讲会。

小A原本大学入学的时候,也是想过要发愤学习的,要转专业,要考研。可后来,小A认命了。小A觉得什么样的专业都一样,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算考研成功也只不过是在重复这种无趣的求学路。

如果只是需要,而不是想要的话,还是先好好想一想到底要不要吧。小A想的很清楚,他说他什么都不想要。

秋招的氛围还是感染了小A,因为他知道,哪怕他可以逃避一切,工作仍然是不可避免的事。所以小A也凑热闹地去听了几场招聘宣讲会。

宣讲会的主持人热情澎湃地描绘着未来美好的就业前景,却又不可避免地用学历把学生分成了三六九等。小A一点都不憧憬那些美好,那些工作是他未来生活所需要的,但不是他想要的。

那些公司画下的大饼,没有一个可以吸引到小A。但小A知道自己没有太多拒绝的权力,很多的人一生都是这样浑浑噩噩、按部就班的。

所以,小A选择了一所家乡邻省的公司,抱着试试的心态投递了简历。

小A和我说,像他这样要啥没啥的大学生,真的会有人花钱雇他干活吗?

小A过了笔试,如约参加了面试。后来小A向我吐槽说,面试的时候,那个面试官问了他很多专业问题,他都回答不上来,只好支支吾吾地回答说自己忘记了、不知道。

小A说旁边有一个全程沉默的面试官,一直用戏谑的表情看着他,他仿佛听到了那个面试官的心声——“怎么会有这么蠢的大学生?”

面试结果是小A没有想到,他居然通过了面试。当他把这个消息告诉室友的时候,有一个室友的反应让他哭笑不得。原来室友也同样拿到了那家公司同样职位的offer,室友对他说:“你居然都能拿到offer,我开始怀疑这家公司的水平了。”

小A没有像周围其他的同学一样去尝试多家公司面试,同时拿到几份offer,再做对比选择。

小A觉得自己既然侥幸拿到了一家公司的offer,那就去吧。

毕业的时候,又经历了些许波折,小A曾经一度以为自己会被延毕。所幸后来小A还是成功毕业了,那是22年。

当年7月,小A入职了当初拿到offer的那家公司。公司是全国五百强排名靠后的企业,在应届生的待遇方面还是不错的。入职一周,集团培训,入职一个月,轮岗实习,入职三个月,少有加班。

可能是22年疫情稍稍好转的缘故,又或者是因为公司对应届生的关爱有加,小A的工作很轻松。那段时间,小A经常向我炫耀他工作时间摸鱼的快乐。

临近12月,六个月的实习期将满,小A和同期入职的大学生都面临集团转正考核,考核方式是做PPT阐述工作学习情况。当小A打开PPT呆坐半个小时都不知道写些什么的时候,他下定了离职的决心。

小A和我说,他当时问了自己一个问题,你在干什么?小A说他不知道自己在干什么,难道他要耗废时光在车间里做着这种有手就行、无聊无趣的工作吗?公司把他们叫作工程师,但小A知道他们和流水线上的工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这不是小A想要的,所以小A选择了离开。

离开总需要一个理由,不管是用来说服别人,还是用来说服自己。他告诉家人,自己要回家考教资,争取当个老师。

22年12月初,小A回到家乡所在的县城。一边备考,一边做着闲散的上门家教工作,日子很悠闲。

在家教过程中,小A接触了不少学生,他们有成绩好的,有成绩差的,但都无一例外是让小A失望的。

小A和我说,如果自己以后要当老师,一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学生,如果他们“冥顽不灵”,自己教不好他们,还要坚持带他们三年,自己是会崩溃的。

小A说,放弃他们,对不起良心,不放弃他们,折磨自己。

我劝小A:“不要那么认真,如果你把教师当作责任去看,那算是废了。教师,只不过是在养家糊口的主线任务上,顺带拯救了学生。”

小A觉得对于学生来说,这毕竟是学生的一生,可能学生因为一个老师的用心一点,就能够多考个十几分二十几分,说不定就改变人生了。

小A觉得自己不适合当老师,他说自己明明没有那种能力,还想把事情尽量做好。

时间来到了23年,教资笔试时间很快就要到了,小A却已经不想当老师了。

考试内容小A也没怎么学习过,紧急突击了不到一周的时间,小A还是低分飘过了。

考试结束后,小A决定再找份工作。没了应届生身份的小A更是“一穷二白”,在招聘软件上逛了一圈,5月中旬小A入职了一家培训机构。

这份工作相比上份工作的待遇加了个对折,但小A有一些家教经验,他相信自己可以在培训机构风生水起的,而且在培训机构当老师,也不大可能需要盯同一学生三年时间,没有那么耗费心力。

小A信心满满,可事与愿违。培训机构的生源并不多,招聘来的学生都优先分配给了老教师,机构更多地把他当成了销售人员,让他上街卖课。小A的教学能力得不到认可,卖课业绩为零,所以一个多月后小A就被辞退。

小A和我说他不在乎,他早就计划离职了。这次经历也让他大致认清了教育培训行业,他再也不会以任何行式当老师了。

两周后,小A又入职了一家新能源公司。与小A毕业后第一份工作类似,但待遇却远远不如。小A没有太多的选择余地,只好蒙头扎进了新工作。早八晚八单休,食堂的饭菜不好吃,员工普遍拉肚子,小A坚持了一个多月,主动选择了离职。

我觉得小A太矫情了,当初接受不了,又为什么要那么着急入职呢?

小A的回答是缺钱。

我疑惑,既然缺钱,那为什么不能再坚持坚持呢?

小A说他忍不了领导了。在小A的工作期间,每天12个小时的工作时长,原则上是不允许蹲坐的,必须站立。但只要工作上差不多,摸鱼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事。

结果,小A被领导吹毛求疵地找了几次错误,虽然事后证明那些错误与小A无关,但小A还是被那位领导开了两次罚单,扣了500块钱。

再后来,一向怯懦的小A怼了几次领导,就主动离职了。小A和我说,那个领导也不算什么大角色,按照公司制度,只要他最多干十个月,就和那个领导平级了。

小A虽是一个表面怯懦的人,但内心深处又是一个异常孤傲的人。看不惯领导,吃不惯食堂,矫情的小A又离职了。

那是23年的7月,小A又回到了家乡所在的县城。暑期是家教的狂潮,小A又做了两个月的家教,收入不多,勉强糊口。

到9月了,小A停了家教工作,又开始找工作了。长时间的工作空窗期和频繁的离职,以及没有能力没有学历,小A发现自己很难找到工作了。

中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去了小A家一趟,发现他的垃圾桶里全是纸,就调侃了他一下。他半是玩笑地回答:“全是我擦眼泪的纸。”

我半信半疑,也没太当真,后来我知道那是真的。

工作很多,小A不是找不到,但这次小A执着于找到一份既想要又适合的工作。小A给自己立了一个标准,他想要找到一份“除了金钱,可以给他其他期待工作”。

当然,他一直没有找到。刚开始的时候,家里人经常打电话催他找工作,认为他不求上进,颇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小A说,他每次听到这种声音,就会心里发慌,有种呼吸不畅的感觉。

小A说,那段时间他分手了,失业了,一个人在家,经常是黑白颠倒的作息。在很多个晚上,他都睡不着觉,疯狂地刷各种工作信息,刷和前女友的聊天记录,只得出自己是个废物的结论。

小A经常焦虑到一个人在夜里痛哭,他说自己没有什么可以委屈的,但就是想哭。

哭得最严重的时候,纸装满了垃圾桶,小A开始胸闷气短,有种喘不上来气的感觉,小A感觉自己快要死了。

小A平时就是一个丧丧的人,经常和我说,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但小A后来和我说,当时他真怕自己会死。他甚至开始在网上找心理咨询,结果被高昂的价格劝退了。

他向我吐槽说,穷人是没资格患病的,心理疾病是富贵病,他肯定没有。

小A说他断断续续哭了好几天,决定不再考虑感情和工作的事情了。他觉得关闭了求职软件,就关闭了自己的焦虑。

从9月到现在,小A还是没有找到一份工作。他还是会经常接到家人的催促,他只是说自己正在找,敷衍地结束了对话。

我问过小A,生活上存在困难吗?小A说之前的积蓄还可以勉强度日。

我没有问他以后打算怎么办,因为小A也不知道怎么办,他给不出答案。

小A的未来是迷茫的。该用什么样的关键词概括他2023年的职场呢?我也不知道。

小A做错了什么呢?或许是懒惰,又好像不仅仅是这样。

(非虚构,小A如果看到的话,可以要求删改或补充)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