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电物联网时代:激活优势,持续生长
风起于青萍之末,浪成于微澜之间。随着配电物联网时代拉开帷幕,电网公司已开始乘风破浪,广大企业也保驾护航。而作为一朵小小小…小浪,何小胖想试着看看风来的方向。
一、数据统计
(一)根据输配电产业联盟披露的数据,2020年国网系统接入的终端设备超过5亿只,其中约4.8亿只电表,各类保护、采集、控制终端几千万台。这些终端不仅包括电力采集类的集中器、互感器等,还包括部分电力二次设备,而未来,还将包括温感、烟感等非电气量的感知设备。预计到2025年,接入的终端设备将超过10亿只,预计到2030年,接入国家电网SG-eIoT系统的设备数量将达到20亿只。
(二)根据国外数据调查机构Transforma
Insights的相关报道,2019年底全球已经激活的物联网设备已经达到76亿个,到2030年,这个数据预计将达到241亿个。
数据不能说明一切,但已经可以说明很多:国网相关的整个电力物联网极大概率将是全球接入设备数最大的物联网生态圈。而伴随用能交互与增长,电力物联网、能源互联网带来的影响也许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二、电网战略
“比特驱动瓦特”。国内大型电网公司在电力物联网感知层部署这么多终端设备,实际上是和其战略紧密相关。
搜索国内外智能电网行业发展的相关信息,我们可以发现,电网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大型电网公司下一阶段的必经之路。得益于传感器技术、物联网技术、边缘架构及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云平台等技术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电网公司已开始具备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而通过数字化建设和转型,不管是降本增效,还是研发创新和管理再造,都能提升电网公司的竞争力,同时有助于发现新的市场机会和商业模式。
综上,电网公司的数字化转型,其投入产出比会越来越高,也会越来越重要。而市场经济就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因此国内外的大型电力公司,大概率会继续推进和加速数字化建设和转型。
三、关键环节
虽然电网公司的数字化建设和转型涉及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及调度等六大环节,但何小胖发现,配用电环节是目前国内电力系统创新性发展相对最为集中的地方:
不仅有配用电设备的功能、形态上的创新,而且有配用电系统的架构和智能性的创新;不仅有新技术的运用创新,而且有新材料、新元器件的使用创新;不仅有配用电应用场景的创新,而且有用户需求的创新;不仅有业务模式、运营模式和管理模式的创新,而且相关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也有创新。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因为配用电领域是电网公司和电力用户双向互动最频繁的领域, 一方面,在用户侧,风光储充微电网等新型交互式用能设备大规模接入以及用户深度参与和互动,让源-网-荷-储-人的协同发展亚历山大,而配电网因为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又导致现有技术监测管控手段和资源配置能力不足,无法满足中低压配电网精益化管理要求和快速化的业务服务需求,配电网尚须变得更加“主动”和“智能”,以便通过配电网与用户之间的智能互动,提高系统的灵活性和能源利用效率。
另一方面,基于利益考量,用户对用电自主权、选择权和参与权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又大大提高了用电数据采集系统双向互动化、智能化的需求。
最后,电网公司对内有营配贯通融合,实现精益化生产管理的压力;对外有拓展综合能源等新业务的愿景。而综合能源、营配贯通、智能用电数据采集系统和中低压配电物联网这几块业务不管是从技术上还是从终端用户上看,都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互为依托、相互支撑的。
痛点催生需求,需求催生变革。随着基于边缘计算的台区智能融合终端、能源控制器等新一代智能配用电融合终端的试点及规模部署,上述业务开始出现技术和商业的交叉落脚点,相关的需求会迅速增长。再结合本文所述第一点和第二点内容,可以发现:围绕新一代智能配用电融合终端开展的配用电技术创新、设备创新、系统创新、解决方案创新、应用场景创新将会在不远的未来爆发巨大的市场能量。
四、竞争加剧
实际上,在巨大的商业价值预期之下,业内的头部企业已经开始对以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模组化终端为代表的新一代智能配用电融合终端及配套软硬件开始投入技术力量进行创新研发、以形成技术优势,并期许扩大和转化为生产优势、规模优势、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资本优势。
不仅如此,在传统电力行业配套企业之外,以物联网作为新赛道的互联网巨头和一部分物联网新兴企业,由于具备资本优势和相关技术储备,也都不断在对以电力物联网场景下配用电的技术应用和商业模式进行嗅探,“目前国内大型互联网公司正大力寻找贴近用户、分布密集、有可靠电力及通信资源供应的边缘计算资源,以抢先发展新兴互联网业务”。
低压配用电的行业边界似乎开始有变模糊的情况。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一定程度上也导致了竞争的加剧。
五、优势洞察
除了头部企业和巨头公司,是否广大的表厂、配电自动化设备及方案提供商、用电信息采集设备商等,在相对不具备技术、资本、规模等优势的情况下,就不能灿烂生长吗?其实通过同业观察和交流,何小胖发现隐约出现一些现象:
(一)部分公司的主营业务开始发生变化。
(二)部分配、用电设备及方案提供厂商、电表企业、物联网厂商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开始变多。
何小胖个人认为,上述现象都是在现有电网系统营配贯通融合大背景下,企业扬长避短,最大化发挥自身优势,快速成长并巩固自身市场份额的一种方式,其实是值得深究的:
1、不管是通过从电网公司不断发布的新标准、新技术、新认证、新规划上看,还是市场上涌现的新设备、新解决方案来看,实际上我们都可以体会到,配用电行业的技术门槛是在逐步提高的,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迭代周期也在不断缩短。
少数的头部企业和巨头公司可以不计成本投入巨资对电网的多个环节进行研发投入和技术、人才储备,研发出创新性的电网整体解决方案。但在不具备资金绝对实力优势,且对产品市场和技术需求、应用场景没有比较透彻的理解之前,大多数公司独自对配用电融合相关产品及其整体解决方案的研发,实际上成本和风险是很大的。一旦产品研发失败,将导致所在公司研发资源的浪费,并错失市场发展机会,对公司发展产生重大不利影响。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企业的机会成本是越来越高的。
而通过行业相关企业之间的互动,完成技术资源的互补和用户需求信息的补完,再进行联合研发,实际是可以降低研发成本、分摊研发风险的;同时,“你懂技术、我懂需求”,这样互补创新出的产品市场认可度会大概率得到保障。
2、可以缩短配用电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的研发周期,通过产品先发获得市场先机。
3、可以聚焦企业自身的产业核心研发重点,更容易形成自身核心技术优势,保持市场竞争力。
专注成就力量。对于企业现有的非核心的技术储备,前期可以交由合作方研制,从而聚焦自身战略性、最核心的技术产品研发,避免技术力量投入失焦,从而导致企业竞争力的下降。
4、可以降低新产品的推广成本。由于国内各地地市级的电力公司对产品和方案有一定的需求共性,针对研发出的配用电产品和解决方案,合作的双方企业均可以予以推广销售,可以促进新产品的市场化步伐。
从企业自身角度上讲,上述的合作方式,实际上是对企业自身渠道资源、技术资源以及所掌握的情报资源的利用率最大化。而从社会整体资源考虑,上述方式也是对社会整体资源的利用率的最大化,同时也可以让整个电力物联网产业生态圈相对快速的走向成熟,对用户有利、对企业自身有利、对电力物联网产业链发展有利。因此何小胖认为,电力物联网圈子企业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值得鼓励和推广。
以何小胖所在企业为例,由于在用电数据采集、台区智能融合终端、模组化终端、低压电力载波、以及LPWAN等物联网技术和传感器技术及研制上有一定技术积累,已经向业内多家企业提供了技术定制及产品解决方案,并获收获了电力、能源等行业头部企业的认可。在当下的、电力物联网发展的大背景下,何小胖相信,企业资源互动、互补所产生的配用电物联网产品,还将爆发出更强的生命力。
生命就是等待正确的行动时机(Life is about waiting for the right moment to act)。如果您对文章,或台区智能融合终端(配电自动化台区智能终端)或者其他配用电物联网产品和方案感兴趣的,欢迎私聊何小胖(联系方式见站内个人介绍或百度搜索“物联网何小胖“”),万一有惊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