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还是那个微信,“社交+内容消费”是其新壁垒。
今天我一共输出2600字,品读约需8分钟,输出不易,还请给个小心心,帮传播一下~
我刚刚使用了最新版微信满2天,比较强烈的感受到一种沉浸式“阅读文章”和“刷朋友圈”的氛围,我截了几张图先展示一下新版微信:
朋友圈阅读视图
可以很明显的看到,当你下滑朋友圈内容时,头部的导航栏缩小了宽度,把“返回”和“发布”按钮都藏起来了,当你上滑时,两个按钮又展示出来了,设计了一种朋友圈式的“无干扰”阅读。
公众号视图
和朋友圈一样,隐藏了“返回”和“多操作”按钮,把头部栏变得窄窄的,适合安静的阅读内容,当有消息提示时,你还可以把内容调成“浮窗”,这样在微信的任一界面都可以随时回到你刚刚阅读文章,并且位置停留在你刚刚阅读到的位置。
通过这次体验,我觉得微信不再想让你离开朋友圈和文章回到会话页了,即对于微信而言,内容消费渐渐比社交链更能消耗用户的时间,成为微信活跃度进一步增长的关键。
也许以前你还会担心“自己沉迷于群聊”,现在你不用担心了,大部分群聊都是沉默的,但人们的时间是需要打发的,没人聊天的情境下,自然是去看文章、短/长视频、听音乐等,而这些领域微信的内容生态还没有形成强壁垒。
1、流量入口都在哪?增势如何?
随着智能手机的覆盖普及,智能终端的数量增长已是乏力,互联网用户增长放缓,流量红利消失殆尽,头部应用占据了全网用户的大部分流量。
下图是2018年4月份移动应用排行榜top100,数据来源于易观,选取了前36名的移动app的增长情况:
虽然从活跃数量上看,微信依然以9亿活跃用户继续排在榜首,但是从增长态势上看,微信活跃度已经以0.11%的趋势开始下滑,即4月份活跃人数比3月份至少下降1110万人。
我们再看新晋APP的增长态势,抖音以1亿6千万排在第23位,增速达32.7%,即4月份抖音活跃人数增加了4097万,所以微信能不焦虑么?抖音倒不至于替代微信,但是它把用户的时间从微信手里夺走了。
用户在哪儿,流量就在哪儿,资本自然也就在哪儿,收入和利润也相应的倾斜,这场流量争夺战已经不严重依赖于社交链了。
为什么不依赖社交链了呢?因为内容和人链接的方式变了。微信订阅号是对用户获取内容的方式进行的第一次改变,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订阅内容,这种模式和早期博客无异,依然是用户在找内容。
今日头条的崛起验证了“内容找人”的模式,用户不用再去找自己感兴趣的内容,甚至是不用订阅,只要用户告诉今日头条“用户喜欢什么”,产品就能给用户推送什么。这种模式更像是电商和社交行业的相似性推荐、兴趣推荐等。
内容也可以依赖于智能算法实现千人千面,把用户感兴趣的内容推送给用户,让用户爱上产品,不停的消费内容,用户的时间是有限的,头条系的活跃度上升,微信的活跃度就会相应的下降。
未来的流量入口是否依然倾斜至头条系呢?微信在内容生态的建设上已经快步快跑了,“搜一搜”和“看一看”依然是能够被有效开发前潜能的,在图文和视频的体验上,微信也逐渐开始不让“会话”打扰到用户消费内容,近来一系列的更新也都是围绕着“公众号”和“朋友圈”展开的。
掌握了社交入口的微信,在内容上也绝不示弱,把内容展示页优化为“适合沉浸式阅读”后,接下来就是看如何打破内容和用户单向传递、内容分发方式等问题了。
2、流量如何来?又如何被留下?
互联网产品也有一个鄙视链,从顶层到底层依次是社交、社区、工具类产品,其中判定性因素是关系链的紧密程度,社交是最顶层,粘度最高,这也是支付宝一直以来都想做社交的逻辑。
但近来用户的行为正在发生着变化,线上的社交已经逐渐失去兴趣,用户崇尚独立、张扬的人格,然后展示给关系链,并不像以往一样期待着关系链上的好友给予互动了。他们更希望是延伸到线下社交,线上聊天活跃的人数少了,微信活跃度也会下降,流量也会渐渐降低。
社交流量增长已呈疲态,内容流量增长态势爆发,内容成为抢流量的利器,内容不仅仅限于图文、视频、直播节目、资讯,未来随着技术的革新,还会出现新的内容消费。现在无论是社交型、社区型、还是工具型产品,都免不了搭建自己的内容体系。
内容既是流量的来源,也是长期留住流量的重要手段。比如在支付宝里,如果你细心去看的话,支付宝里的内容其实已经覆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从穿搭到饮食,从装修到住房公积金贷款,都有操作指南。
内容现在几乎是所有APP的标配,不论是自己生产,还是引进第三方入驻,都需要有内容让用户多停留一会儿,好的内容体系一定能大大增加用户的活跃度,提升APP的流量。
3、微信的内容壁垒在哪儿?
相关数据显示,微信公众号总量已超过2000万,实际活跃公众号数量是350万,头部大号把持着大部分流量,平均每人每天打开公众号的数量低于10个,公众号主体的打开率平均值下降至3.5%,显然,作为微信最大原创内容源的公众号在慢慢没落。
公众号的活跃度降低,大家都说是因为受制于分发效率的影响,大量优质内容得不到流量,于是期待着微信做信息流,不再采取订阅式单向触达了,用户也可以通过信息流不断的获得所需要的内容。
但我觉得纯粹的信息流不可取,微信公众号里有大量用户和号主是一对多的关系,已经相互陪伴走过了好几年,这种内容消费者和提供者的关系链在其他公众号里是没有的,用户都是感情动物,订阅式虽然分发效率低,但一旦内容极好,传播的效率依然是很惊人的。
至于信息流,微信已经把它交给了看一看和搜一搜。它们的内容源有网络资讯、公众号、知乎问答、搜狗问答、腾讯视频、小程序、微信读书、搜狗百科、QQ音乐;除了以上已经接入的内容源,还有腾讯课堂、微视等提供视频类应用。
微信的内容源十分充足,分发算法还能准确的加入社交链这一维度,一个用户想要看什么内容,那他的好友也有很大几率的喜欢看什么内容,在算法机制上,微信应该是毫不示弱的。
看一看和搜一搜还没有形成壁垒,用户还没有养成习惯,这或许与它们所处的入口有关,如果可以增加两者的入口,比如在微信tab的“+”处加一个“看一看”,同时也多引导用户通过“看一看”打发时间。
社交链的壁垒能够推进优质内容的传播,不缺算法、不缺关系链、不缺内容源、不缺用户体量,微信的图文内容壁垒当初如何被算法打破,如今也就会如何重新借助算法形成新的全内容壁垒。
微信还是那个微信,即时通讯和即时消费内容也可以并存,相互支持形成关系社交+内容消费的新壁垒。
如果觉得写的还不错,还请手动点小❤❤支持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