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成长读书简友广场

《平凡的世界》梳理记略(读书札记二〇一九第二卷)

2019-02-28  本文已影响60人  岸春

《平凡的世界》,共三部,前后衔接,是一个完整的故事体系。据不完全统计,全书共涉及人物155人,其中性格鲜明者就有二三十个。如同史书编年体例,全书按时间顺序,叙述了1975年初—1985初十年间黄土高原人民的生活。很难说谁是第一主角,孙少平、孙少安和田福军是书中三个核心人物。第一章和最后一章写的都是少平。少安代表那个年代多少读过点书渴望改变自己贫穷命运的农民,少平代表出生农村的青年离开家乡寻梦一类,田福军是路遥心中理想的政治家(当然福军也有缺点:如姑息张有智尸位素餐)。

书中略提及北上广深和江苏等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作为陪衬;而重心是黄原。很容易想到,黄原应该是“黄土高原”的简称,是作者虚构的一个地名。双水村(因东拉河与哭咽河命名)属石圪节公社(后叫石圪节乡),石圪节属原西县,原西县属黄原地区(即今天所谓地级市)。以煤炭著名的铜城是同省与黄原地区同级的地级市;少平工作的煤矿在大牙湾。

铜城煤矿的规模,令人震惊。“这些相距只有十来里路的煤矿,每个矿区都有上万名工人,连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超过了一个山区县城的规模。”“仅铜城矿务局三十年间掘进的巷道,就相当于三条从铜城到北京的底下隧道;所开采的煤炭装上三十吨位的火车皮,可以绕地球赤道两圈还多……”

人物:

政治人物:田福军,乔伯年,苗凯,徐治功,张生民,李登云,冯世宽,石钟,吴斌,张有智,周文龙,马国雄,武惠良,高凤阁。

双水村“政治局”:田福堂,金俊山,孙少安,金俊武,孙玉亭,田海民。

装神弄鬼:刘玉升,米阴阳父子,田平娃。

二流子:王满银。

生意人、企业家:胡得福,胡得禄,孙少安,田海民,胡永合,胡永州。

信天游、链子嘴:田万有(田五),王满银。

文人:黑白,贾冰,古风铃,杜丽丽。

孤独老者:徐国强。

勾引男人:王彩娥。

苦命女子:孙兰花。

苦命男子:李向前,金波。

美好女性:田晓霞,润叶,兰香,金秀。

几组男女关系:

一、孙少平:郝红梅,田晓霞,金秀,惠英嫂。

二、孙少安:田润叶,贺秀莲。

三、郝红梅:孙少平,顾养民,无名早逝的教师(“前夫”),田润生。

四、田润叶:少安,李向前。

五、杜丽丽:武惠良,古风铃(“第五代”诗人)。

六、金强:孙卫红。

七、兰香:吴仲平。

八、顾养民:郝红梅,金秀。

九、金波:青海藏族姑娘。

书中地名:双水村:石圪节,田家圪崂,金家湾,东拉河,哭咽河,神仙山。米家镇。柳岔公社。黄原(古塔山,麻雀山,梧桐山。东关桥头。黄原师专),原西县,铜城,大牙湾。

田晓霞是一个理想中的女性,思想开阔,没有偏见。和孙少平在精神上相通。古塔山之约,两年后,她没能赶赴;作为记者去南部遭遇洪灾的城市为搭救一孩子牺牲。读到这一处的时候,我的双眼视线变得模糊了。又回想起书中前面与她相关的情节:在原西县念高中时和少平、顾养民、金波一起去黄原参加朗读会;借书给少平看;高中毕业时她请少平吃饭;又和少平在黄原相见,那时少平是揽工汉,她是黄原师专学生;晓霞临去省报实习,少平请她吃饭;古塔山、麻雀山;帮助少平“开后门”;两地书;两次到大牙湾煤矿看望少平……

田润叶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个人物。

孙少平不论是在原西县、黄原城还是大牙湾,都有好心人帮助。这与他本身的良善分不开。所有关系的维持,都是靠相互。

少安、少平兄弟都在各自的处境里用劳动(汗水)实现人生的价值。读了前面的内容,少安的人生其实很容易猜到。少平对人生有一种高于常人的理解,读前面部分,很难猜到他的发展。到全书完,他受了伤,回到大牙湾煤矿。也许,这样才是“平凡的世界”。路遥歌颂劳动:“在这个世界上,只有人的劳动和创造才是值得骄傲的。”(P1181)

通过劳动去改变,是本书一个很重要的主题。

关于爱情的句子抄录:

(P1190)“人为爱情和幸福,付出怎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晓霞的日记(P1079)里写到:真正的爱情不应该是利己的,而应该是利他的,是心甘情愿地与爱人一起奋斗并不断自我更新的过程;是融合在一起——完全融合在一起的共同斗争!你有没有决心为他(她)而付出自己最大的牺牲,这是衡量是不是真正爱情的标准,否则,就是被自己的感情所欺骗。

P902:没有爱情,人的生活就不堪设想。爱情啊!它使荒芜变为繁荣,平庸变为伟大;使死去的复活,活着的闪闪发光。即便爱情是不尽的煎熬,不尽的折磨,像冰霜般严厉,烈火般烤灼,但爱情对心理和身体健康的男女永远是那样的自然;同时又永远让我们感到新奇、神秘和不可思议……

孙玉亭、田福堂、郝红梅、田润叶等人写得很丰满。

书中写到各种政治关系。本人历来不关注政治,天性对其无兴趣。不过读《平凡的世界》,无意中了解到许多相关政治知识,我想也无害处。

本书语言风格偏向传统,用到很多方言,但读来不累人。词汇也很丰富,受益匪浅。

十年(1975—1985),少安兄弟从少年变成了能够挑起自己生活的男子汉。“不惋惜,不呼唤,我也不啼哭……金黄的落叶堆满心间,我也不再是青春少年……”(P1232引叶赛宁诗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