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严经浅述(校对稿合刊)

22.楞严经浅述(综述楞严大义 如来藏)

2019-11-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南无韦陀菩萨

22.楞严经浅述(综述楞严大义 如来藏)

第一卷大概包括了三个内容,一个是序分,讲《楞严经》的缘起,阿难是当机者;第二就进入了认识“妄识无处”、“妄识非心”、“妄心无体”,这是第二部分,显示让我们舍妄归真,舍妄识(妄心),要归向真心;下面就进入第三个内容,也就是十番显见的前两见,一番显见是“显见是心”,二番显见是“显见不动”。

接着进入第二卷的内容。第二卷实际上是讲两个内容,一个是八番显见,从第三到第十番,最后是讲五阴的,五阴会入如来藏性。其实从一番显见开始,就已经进入讲如来藏性了,我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如来藏性。

如来藏是佛教里面很重要的概念,如来藏分三个方面,一个是空如来藏;一个是不空如来藏;一个是空不空如来藏。什么是空如来藏呢?空如来藏讲的是认识真心。像十番显见前面那几段,认识“妄识无处,妄识非心,妄心无体”,这三段其实是让我们舍妄的,它既然是虚妄的,我们就应该舍弃。从一番显见开始就进入了归真,要舍妄求真,十番显见就是让我们认识真心的,这个就叫空如来藏。

从十番显见之后就进入了五阴,又叫四科七大。五阴十八界就包括了三科:六根、六尘、六识,这个叫十八界,再加上五阴,这就称四科。加上七大,其实可称为五科。这四科七大(或称五科),都归于如来藏性。啥意思?也是讲的空如来藏,不管是五阴也好,还是十八界也好,还是七大也好,都是要通过转化之后,认取真心,这是讲空如来藏,这实际上已经到第三卷了。

然后第四卷是讲不空如来藏和空不空如来藏。不空如来藏是讲“从空出有”,从真空里面(真心是空性所显)要显现它的妙有,这就叫“从空出有”或者叫“从空出假”,就是从真心里面显现妙有,缘起的万法它是有的。这是不同的,在凡夫他是认假为真,他就心生烦恼,就落入生死轮回。你认识了真心,认识空性之后,就出离生死,你就归真了,归真之后就不会上当了,就不会再认假了,这时候,所有的万法都是你的妙用,所以叫“从空出有”,这就是不空如来藏。

最后在第四卷里面,空不空如来藏,就是要“圆融空有”,圆融空与不空,所以叫空不空如来藏,这就是讲的三如来藏。

这个如来藏概念的提出,是当时佛认为:“如来藏”,“如来”就是佛,佛都有十大名号,如来就是其中一个名号;“藏”就是比喻宝藏,佛蕴含无尽的宝藏。是什么佛蕴含如来宝藏?不是释迦牟尼佛,是你自己。我们自己的佛性,我们自己的真心,都是蕴含着无尽的宝藏。这个无尽的宝藏怎么开显呢?得要先开出真心来。你要先悟入真心,先认识真心,你认识真心之后,才能缘起万法,最后要和合空有、和合空与不空,成为一大如来藏。所以佛提出如来藏的概念。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