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Talent璞睿求职|5年内跳槽24次,我总结出这3条血的
大家身边的亲朋好友里有过频繁跳槽的经历吗?又是为了什么原因才跳槽的呢?
90后跳槽都是因为觉得自己还年轻,试错成本很低;也有小部分是因为同事或者领导太苛刻,三观不合无法共事。
如果是公司倒闭、或者违法经营这样子的不可抗力,离职自然是无奈之选,但如果跳槽次数远超常人,也许除了列举客观原因,还要自我审视一番。
今天这篇文章,来源于一位5年内跳槽共计24次的90后,而他由此得到的经验教训,实在值得很多未涉社会的学子去品味揣摩。
01 2014-2019,从香饽饽到烫手山芋
2014年,我毕业了。那段时期的辉煌经历简直是我人生的巅峰,因为学校成绩都不错,专业又红,还做过交换生,当时找工作其实也不算难,不如说还挺抢手的。
人年轻就天不怕地不怕,觉得自己闯荡一番,未来肯定一片光明。这种思维造就了我之后的频繁跳槽,公司有一点不合意就辞职,翻盘重来。
到今年为止,短短5年一共跳槽24次。
最短的一次,进公司发现和老板理念不合,早上入职下午辞职;最长一次也就才待了4个月。离职时觉得自己可潇洒可牛逼了,现在只觉得自己当时一脑袋的水,晃晃能听响那种。
19年了,上个月刚过完30岁生日。然而没房没车没钱,也没工作,没公司愿意要。
就前两天,我在能找到的所有招聘网站投了一圈简历,最后就收到1个电面。
当时HR问:“请问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跳槽这么频繁吗?
大概是好不容易等来个面试,人心一松就容易说错话,我脑子都没过直接回了句:“可能是还没找到合适的岗位吧。”
对面听完客套了几句就挂了电话,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其实也不是没想过找朋友来内推个岗位,但是前期跳槽太勤,一个岗位做不了几天就拔脚走人了,也没能认识什么有优质人脉资源的朋友。
兼职的话,现在都要有专精技能的人,我这几年的时间,大头全耗在摆脱旧公司和适应新公司上了,哪来的时间学这些东西。
至于体力活和服务行业……耻于承认,但确实吃不了苦,没办法。
现在靠着点旧积蓄在出租屋里浑浑噩噩的混着,谈到“以后“两个字,思维都是断层的,根本不知道要怎么办。
前程尽毁,朝不保夕。我也算是一个能被人称道的反面教材模板了吧。在此,以我自身为戒,想要告诉所有同我曾经一样冲动、任性、怀抱对职场一无所知的天真幻想、妄图唯我独尊的90后一些泣血忠告。
望看到此文的每一个人都能避免活成我的样子。
02 以下几个坑,非自毁者慎踩
1、无精确计划的离职等于自杀
假如你是90后,踏进职场的那刻,你一定要抛弃“我还年轻,有的是时间”这一自以为是的妄想。
曾经问过一个HR朋友有没有什么求职门路,她只甩了一句话:“90年生的也没辙,快30的人没企业想用的,磨合成本摆在那,求职者要价又不少,不划算。”
尽管不想承认,但这是事实,尤其女性的职业年龄更短,各种保护让企业不敢擅辞,招人也就会更加谨慎。
所以普通人基本上过了25岁,再去求职的话定位就会比较尴尬。总而言之,黄金求职期只有短短几年,这几年被逛过去了,你在职场上将不占任何年龄优势。更何况辞职太勤快,你也接触不到这个行业的核心技术。
我之前听人说过,要想掌握一个行业的硬技能,没个5年是搞不定的。
我倒是一个行业待了5年,只不过换了24个地方。
所以一把年纪还在试用期、还在被拒绝、还在找新工作……
最惨的时候,一份十几块的外卖我都能分两餐解决,衣柜也是靠某宝均价不到60的杂牌店撑起来的,一穿就是大半年。
对了,说到某宝,想起来马云曾经回答过外媒一个问题——对于当下年轻人频繁辞职,你怎么看?
马爸爸说不要频繁辞职。
他最开始的工作众所周知是英语老师,但很少人知道他并不喜欢干这行。只是因为一个院长在他毕业时对他说:答应我,干满6年。他信守承诺,做满了6年才开始创业。
也就是因为多做了几年,他才一点点逐渐被教师工作吸引。
马云面对多数年轻人的“辞职癖”,是这样说的:“很多人跳来跳去,真的不好。你要给你自己立一个承诺,这份工作,我至少要做满3年才能走。”
“我见过的很多20-30岁年轻人,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对自己的未来没有方向,虽然脑子里很多想法,觉得自己什么事都能做好,但实际上啥事也做不好。其实只需要跟着一个靠谱的老板,把这份工作坚持下去,专注眼前,将擅长的事情做好就行。“
惭愧,初时不闻语中意,再听已是话中人。
2、心态不稳就是炸弹,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公司
这么多次辞职里,最让我痛快的是从一家领导不太友善的大厂净身出户,但这也是我最后悔的一次离职。
因为是新生代产业,公司一直良性发展,收入福利都很不错,我大概能拿到一万出头。
但当时太矫情,感觉自己很多辛苦高层看不到,主管对我不太放心,加上出了次小差错被扣了百来块钱,几件事垒到一起心态炸了,二话不说甩袖子走人。
之后就没遇到过这样好的公司了。
现在重新回顾职场生涯,发现情绪容易激动,心态容易崩是我最大的缺陷。
在公司受了一点气,就被放大成为领导同事乃至公司制度的错误。
我一直在等着别人来发现我的难处和委屈,但没有一次是我主动和别人去沟通的。
情绪放任自流的后果就是自己变成了一个十足的戏精,天天都觉得同事不怀好意,领导更是压榨自己,然后就得出了一个“都是世界的错”的狗屁结论。
离职了以后还觉得自己可明智。
煞笔就是这样炼成的。
现在想想,工作了5年,我从来没有做过一天靠谱的成年人,一直渴望被照顾。
然而公司不是育幼园,大家也不会有那个美国时间来照顾我一个人的负面情绪。
纾解情绪的责任,自己都不来担,又凭什么把这个烂摊子丢给别人?
没有人天生就该照顾我们的玻璃心,除了我们自己。
3、闷声发不了大财,只会憋死
这句话说白了就是让领导知道你的工作是怎么开始的,又是以什么状况结束的。
所有的公司领导殊途同归,都希望能尽可能减少沟通环节,让人员的合作流程尽可能明晰。
所以交代你的工作,必须要给出反馈。前期要给出初期方案,中期要给出实施进程,后期要给出推行成果。
跟进项目时,要定期汇报项目进程,让领导看到你做了什么,做的如何;遇到阻碍时,也要把这些问题汇总给领导,用最快速度寻求最大帮助,避免任何不必要的损失。
我见过几个这样的同事,但当时的我竟然像宫斗剧女主一样觉得他们这样做是为了刷存在感,是“争宠”。
我被指派了工作从来都是让做什么就做什么,但闭口不提,我因此秉持着一种畸形的优越感,觉得自己很谦虚,跟那些啥都往上报的“妖艳贱货”不一样。
但最后一任老板在我离职的时候找我谈话,说他看我做事一直都靠猜,猜我什么时候开始,猜我怎么做,猜我什么时候结束……
我才恍然为什么之前待过的公司没几个老板和我关系好,因为他们都觉得我这个人没上进心,没主动性,也没有团队合作的能力。
然后被误解了的我,心态又炸了。
心态炸了,就接茬辞职。
这个过程我现在终于找到了一个合适的词形容:造孽。
所以一定要凡事有交代,有着落,有回音。
这是让你在职场被快速认可工作能力的捷径。
这五年里,我屡屡主动找公司的茬,并且每找出一条不如意的地方就在心里给它贴上一层”破公司“的标签。
我逐渐忘了自己当初是如何用心的写简历。
忘了为了进一个心仪的公司,我是如何和面试官信誓旦旦地为自己将来的可能性作保。
忘了收到offer的时候,是如何满怀兴奋地写下一则看上去波澜不惊的朋友圈。
忘了第一天开始工作,觉得什么都好新鲜什么都想接触的热情……
于是我屡次选择离开这些“破公司”。
于是很多真正的破公司找上了我。
直到最后,我上一家公司,开给我的月薪甚至没超过4k。
人的一生无法逃避工作这个环节。
既然终究要走上职场,就不要做个闻风而遁的逃兵。
不要同我一样,因为自大、自闭、不稳定、不主动,把本来有无限可能的罗马道,走成令人绝望的死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