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察日记:说说我考研三次,与英语较劲的经历
从大四到毕业工作后、我经历了三次考研 ,我记忆中研究生英语考试一波三折。
第一次考研是1998年,当时选择考研没有非常明确的目标。反正大三的时间比较多,我觉得人还是要往上走,年轻的时候多读点书,总是有好处。
用母亲的话说,“有文化有知识,不愁没饭吃。”
我大学是个二类本科,一个班30多个同学,选择考研的就是4-5个人,其中全力以赴考研的估计就1-2个人,我是其中一个。
选择考研的目标学校,选了好久,当时第一反应是北京大学或北京师范大学。
那个时候不知道从哪里获取考研信息资讯,一般就是通过同学或考研的培训会。
考虑到收集的信息不齐全,与一些考研的朋友同学交流,最后还是决定考天津当地的学校——南开大学比较现实、保险。
我发小帮我找了他高中考进南开大学同学,搜罗来一堆专业书。
我从大二就开始着手考研,比如英语方面,为了补充词汇量,我买了一本托福单词宝典。
那简直就是生猛的“死记硬背”,很多单词我不会读,但如果说中文意思,我可以马上写出英文单词。
词汇量的增加,极大了提高了我英语阅读理解的速度与准确率。
听力方面,当时英语四级、六级需要考听力,我把大一大二的空闲时间一大半花在了图书馆七楼的听力室里,听不懂就对着听力课文一遍一遍听。
听力室里所有的听力磁带都被我听了好多遍。一度到了考试,我听到那篇听力题,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我的英语四级考了两次,六级一次性通过。
第一次考研,我的英语70多分,数学、政治也过线,并且每科分数还不错,总分也过了线,但专业课居然没有达标。
第二次考研大学是毕业第一年,一边上班,一边复习。
考试的时候,我的心理状态出现了问题,估计我太想考研成功上岸了。
记得当时考英语时,做到阅读理解部分,突然大脑一片空白,根本就看不下一个单词。
我跟监考老师说,我要上厕所。
监考老师说,考试中间不能上厕所。
当时的我,脑子里只有一个声音:我要上厕所,上厕所……
我直接冲出教室,不管身后监考老师的惊叫声,根本没有屎也没有尿,蹲在厕所坑里好一会儿,大脑里的那片空白才消失。
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中的状态,一考数学就要上厕所。发展到最后每次考试前都蹲在厕所里,考场铃声一响,我才提起裤子,朝教室里飞奔。
再回到教室坐下来,看那些英语阅读理解题,看了下句忘了上句,大脑根本无法集中注意力。
那一刻,我知道自己完蛋了,第二次考研也废了。
第二次考研分数出来,我的数学、英语分数一塌糊涂,一个科目也没有过线。
而第一次与我一起考研的大学朋友同学(其他班级的),第二次他们大部分人都上线了,并且考的学校都不错,考上南开大学的就4、5个人。
图片
第三次考研是大学毕业7年后,2005年,我生完女儿的第二年。
怀孕女儿时,因为妊娠高血压,我提前休产假。
呆在家里,实在太无聊,就拿出考研的数学、英语、政治题来刷。
休完产假,我就辞职在家,一边带孩子,一边复习考研。
我是带着吸奶器去北大报的名,后来又带着吸奶器去北京大学参加的考试。
无心插柳柳成荫,第三次考研成功上岸,估计是心态上比较放松。
我的英语成绩居然考到了86分,这着实把自己吓了一跳。
大学毕业后,我一直没有放弃学习英语,从剑桥英语到新概念第2册、第3册,到走遍美国,不是在背英语文章,就是在练英语听力、口语。
反正第三次考研,我感觉英语卷子挺简单的,自己都会做。尤其作文部分,扬扬洒洒写了满满一大篇。
以前两次考研,写作部分就像挤牙膏一样,好容易凑足了字数要求。
后来准备英语复试的口语与听力,我花了5000多块参加了一个口语听力班,突击了一个月。
复试的时候,面试的老师说:虽然她听我口语发音不怎么样,但整个人说起英语来非常自信、大方。
我英语口语、听力也成功过线上岸。
开学的时候,我被分进了英语A班,高级班。北外毕业的英语老师说,别看Jenny说的英语,我听不懂。但她说英语的气势,我很喜欢,而且肢体语言丰富,连比带划也能听明白。
哈哈哈……,看来说英语,还是要脸皮厚呀!
创业后从事儿童素质行业,我发现自己本身是有语言天赋,对语言很敏感,从小善于表达,写作文也好。
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英语老师教的很多单词发音都是错误的。
大学英语老师发现,我读很多单词不是音标读错了,就是有部分音节就漏读,比如doctor,education.
英文单词的发音都是错的,听力怎么会听懂?
上大学时花了很多时间去练习听力。我一度怀疑自己在英语方面是不是有某种障碍,是不是自己耳朵里对英文敏感的某个神经坏了?
别人说的英语我听不懂,但我说的英语别人也听不明白。
读研期间,学校的出国交换、出国交流,我申请了多次,都因为英语口语,屡次夭折。
深刻的教训就是说好英语,多么重要!
高兴的是,如今上大学的闺女中英文流利,双语切换自如,也帮我实现了曾经的梦想。
一代比一代强!
公号:豆妈育儿成长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