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快活
人生在世大抵是不快活的。
英子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村家庭。父母都是地道的农民,唯一的额外收入是靠父亲去附近的工地打临工。穷人的孩子早当家,身为家中长女,在英子上小学后,便要开始下地干活。不忙时就留在家中做饭,照看弟弟。那时英子最快活的日子便是与同村的玩伴一齐去放牛,那是英子为数不多的消遣。
上了初中以后,英子去了镇上的中学开始寄宿生活。每年过年时父亲会带着英子去镇上采买年货,所以镇上对于英子并不陌生。每周五下午放学,英子都要步行两个小时赶回家,有时能遇上好心的同学用自行车带上一程,那时候英子做梦都想拥有一辆自行车。最近几年,父亲逐渐找不到活干,全靠地里的收成又养不活家人。所以父亲跟着乡里几个相熟的一齐去了远方的大城市,一年只有秋收和过年才能回来。母亲因为生弟弟的时候落下了病根,身体也越来越差。全家的日常基本靠着英子在维持,每次父亲打电话给隔壁邻居家时,英子习惯性的报喜不报忧。只是偶尔听着父亲笨拙的关心,会情不自禁的掉下眼泪。在学校上课时,英子老是走神,担心弟弟和母亲在家能不能照顾好自己。父母都不是那种重男轻女的人,弟弟出生了以后,也是一视同仁。弟弟也很可爱,对英子很亲,有什么好东西都要留着跟英子分享。英子觉得除了贫穷,自己家算是最幸福的家庭了。
初二那年冬天,母亲还是病倒了。英子看着床上病容枯槁的母亲,默默的回到学校收拾行李回家了。英子开始辍学在家照顾母亲和弟弟,清醒的时候母亲拉着英子的手,流泪不止“英子啊,是爸妈没有本事,让你吃苦了,要不是爸妈没本事,你也不会年纪轻轻就没书读了……”英子听了愣了愣随即笑着说道“妈,你还不知道我,我就不是块读书的料,还不如回家照顾您跟阿弟,读书的事啊,就让阿弟去吧。”第二年开春,母亲的病终是好了,父母提出让英子继续回去读书,英子拒绝了。
草长莺飞的季节,英子看着村口呼朋引伴一起上学的孩子们,心底闪过一丝怀念。但仍坚定的离开了家乡,开始了她的拼搏之旅。社会不比校园,年纪小,没文凭的英子受尽了冷遇。最初她只能在洗脚城工作,因为那里对年龄没有限制。就这样日日夜夜的无休止工作,伤心难过了也联系不上家里,只能默默躲在被窝里哭,哭完继续工作。这样一干就是三年。曾经的崩溃,一死了之的念头,都在每年回家家里一贫如洗的模样下给打败了。英子知道,这个家需要她。她不交际,不化妆,除了必要的开销,她把所有的钱都存了起来寄回家里。
后来,英子干起了地产销售,三年的摸爬滚打让英子褪去了青涩,除了一开始的不适应,英子很快上手了这份工作。没有过多的知识储备,英子就每天学习前辈们是怎么推销的。当她成功卖出去一套房,已经是三个月后,成功是给有准备的人,英子的人生仿佛迎来了转机。后面的几年,凭借着父亲和英子的薪资,英子家在镇上买了房子,新房入住的那天,全家人坐在餐桌前,互相看着对方,久久凝噎。
生活开始走向了正轨,母亲开始忧愁英子的婚姻大事。英子也觉得为家里付出了这么多,是时候开始自己的人生,便同意了母亲的相亲安排。最后,英子嫁给了镇上的一个“大专生”,婚礼上问起为什么,英子回答说“就冲人家有文化,以后的孩子肯定也顶聪明。”
婚后,英子过得还算舒心,丈夫是个性子软的人,一切都以英子马首是瞻,公公婆婆也明事理。英子本以为过几年生双儿女,日子也就圆满了。可是三年过去了,英子的肚子仍是没什么动静,去了医院检查,问题出在了丈夫身上。后面就一直吃药,调理。身边的人都宽慰英子,丈夫也只是自己自责,但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英子总是暗自神伤,觉得自己命不好。前面那么多艰苦岁月都过去了,现在家庭美满,夫妻和睦,却被“无法生育”给心上戳了一个口子,生疼。
试过各种办法,甚至是试管婴儿都无果的情况下,英子逐渐死心。后来在亲戚朋友的帮助了,远房表哥过寄了自己刚生下来的女婴儿给英子。小婴儿过早的断奶,导致体质很弱,隔三差五的生病,但在英子的悉心照料下,也磕磕绊绊成长了起来。
英子抱着孩子回娘家的时候对阿弟说“阿弟,来,看看你侄女。她的小名叫希希。”“是希望的希吗?”“对啊,希望的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