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活妈妈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故事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2016-04-16  本文已影响2148人  罗璐Rachel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先讲一个温暖有趣的故事:

周四的时候,我和我先生Vic一起去建国小馆(逢朋友来必去的本帮菜馆)吃午餐。当我们苦恼着该点什么的时候,邻桌的一名女生突然跟我说:“这家服务员说他们的葱油拌面很好吃。” 我抬头看了看她:“恩,对的,拌面很好吃,以前来吃过。我们在纠结该点工作餐还是单点,不过还是谢谢你。” 对方马上点头说,哦哦来过了哈。我见她有些尴尬就又说了遍,“还是谢谢啦。” 我们接着聊了起来。原来这位女生跟他先生都是日本人,在东京从事教育行业。这次一起来中国访友。

有意思的是,没聊几句,这位女生就跟我说:“我们点的太多了,想请你帮个忙,帮我们一起喝点猪脚汤。日本都是小小的量。” 说完就帮我盛了一碗。寻常的午餐遇到如此热情的人,心里仿佛淌过一阵暖流。这碗猪脚汤似乎也变得格外好喝。我开玩笑说,早知道我们应该点不一样的菜,全部一起share。后来这一餐饭的时间,我们还聊到我们上次去日本的经历,日本女性的整理术,还有关孩子语言启蒙的话题。她和她的先生都是混血儿,她是中日混血,先生是美日混血,他们说小孩子从小说三四国语言是完全没问题的。我们互加了微信,方便以后联系。走出饭店,我们依然在讨论,能这样心无芥蒂地能够跟人交流,感觉太好了。偶然的相遇,让这一天瞬间变得美好起来。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这是我最近遇到的一个小插曲。一个人抱着乐于分享的心态,就很容易去认识新的朋友,也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有趣。从Airbnb,,联合办公,到Uber、滴滴,共享经济对我们的衣食住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家在这股共享经济热潮中不知不觉成为了积极的参与者,也享受着因此带来的乐趣和帮助。

一、Airbnb篇

很早听说过Airbnb,但是真正了解是在2014年我怀孕以后。朋友曾经问我,生完孩子有怎么打算?我当时的反应当然是继续工作,然后我妈妈来上海帮忙带孩子。当时一个好朋友从欧洲旅行回来,她在旅行期间都是通过Airbnb预定住到当地人的家里。于是,成为Airbnb房东的想法当时就刻在了脑海里。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事情最后还是发展到了需要我辞职的情况,其实我的先生、婆婆、爸妈都不赞成我辞职,但我还是坚持我认为当时最好的解决方案。当然我也考虑过长期投入在带孩子这件事上,很可能造成跟社会脱轨的情况,加上我本身是一个喜欢社交的人,我总希望在照顾宝宝之外,还能做些什么。这期间很多人跟我说,你可以做代购、微商,确实也有人找我合作、代理等等,我都婉言谢绝了。我婆婆在西班牙,要做代购非常方便。做微商、淘宝,用心做也一定可以有稳定的收入。这些我考虑过,但终究觉得不是最适合自己。我考量了自己的现有条件和意愿,决定把小房间重新布置下,实践当初那个藏在心底的小愿望。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最初的小卧室并不是现在的样子,只有一张床和一个衣柜,当储物间在使用。后来我定制了飘窗,买了桌子、台灯、茶具,再用植物和杂志点缀,并从朋友地方定制了挂在墙上的画。这是我们家唯一上墙的画(洁癖的设计师,不允许墙上有敲打的痕迹)。

硬件具备后,自己拍照,撰写文案,有了一个基本的框架,再申请Airbnb摄影师来家中拍照,完善服务。一路摸索,接待了30多名客人,成为了全部客人五星好评的超赞房东。我依然记得第一次接到客人咨询时,那种莫名的兴奋;迎接第一个客人时,期待打开家门的那一刻,站着一个从远方来的陌生朋友,带着他未知的故事。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身边不少做代购、微商的朋友,我相信对于她们也是如此。每一个订单,每一个好评,都伴随着小小的成就感。带来的不仅是金钱,还有对自己价值的肯定。马斯洛很早就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被认可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我很庆幸,在最艰难的一年里选择了一个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跟外界连接的同时,也给别人带去温暖。感谢那位无意间在我脑海中播下灵感的朋友,也感谢每一位选择来我们家的客人,给我们带来欢乐和不同的思想。

目前,Airbnb已经不是我的生活重心,基本上每周只接1位客人,保持一个与新朋友接触的频率,也保证我们规律的日常生活。

二、 联合办公篇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我的先生是个热爱设计、追求完美的自由设计师,有一段时间他每天在星巴克工作,时常跟我说自己感觉像无家可归的无业游民。有个很好的机会,我们租下了一间田子坊的办公室,可是他一个人用整个办公室有些浪费。创业初期总是要尽量控制成本,于是我们决定出租空闲的座位。但共享办公室比家里的Airbnb来得难一些,因为可以发布的平台很少。我们目前只在smartshanghai和sharedesk上发布广告。现在也有更多配套设施完善的共享办公室,不只是办公,还举办创业分享活动,甚至提供健身、娱乐等服务。(参见http://www.smartshanghai.com/articles/community/the-list-coworking-spaces)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在过去的2-3个月里,我们的办公室迎来了荷兰的造型师、英国的企业咨询顾问、国内的程序员等,大家不仅可以互相交流经验,还可以资源共享。现在随着我们团队的扩大,是否再有人来共享办公室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但我们依然欢迎从事文化创意行业的朋友来这里与我们交流。

三、在行篇

在行,是果壳网创立的知识技能共享平台。我很喜欢“在行”介绍中的一段话:“我们相信互联网能做成这样一件事情:每个人在面对未知时不必彷徨失措,因为所有人的命运都彼此关联,一部分人的汲汲渴求,就是另一部分人的力所能及。”。最初我在杂志上看到一些经验技能共享的app,我下载以后发现“在行”里的行家最有质量和经验。于是我约了几位行家见面,有字体设计师、民宿创办人,还有创业指导的投资人等等。从此对“在行”爱不释手。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不久前,我建议Vic也申请“在行”的行家。Vic平时除了工作就会在youtube上看一个美国设计公司介绍设计相关的经验。他们把自己做设计的实践经验和思考通过视频分享出来。Vic想做同样的事情,但又不善视频编辑,所以当我发现“在行”这个平台的时候就特别开心。不管是缺乏经验的大学生、想学做设计的其他行业的人,或者想成为自由职业的设计师,都可以通过这个平台找到一个已经有7年实践经验的设计师来答疑解惑,那不是很棒的事情吗?目前Vic已经见了2名学员,有工作多年想成为自由职业的产品经理,也有想学习设计的律师。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而我加入“在行”的初衷,坦白说是源于对于经验的分享和一部分的经济需求。创业公司开始的阶段总是最艰难的,从之前3年左右的儿童眼镜创业到现在的设计工作室,我们一直处于收入刚够家庭开支的阶段。其中也因为办婚礼、养孩子花费了很多。经过一年打理起来的Airbnb在一定程度上也为家庭开支缓解了经济压力,当然随着孩子的成长,这不是一个长久之计。有好几个朋友来问我做Airbnb的经验,也有朋友来问我怎么做到平衡生活。每个朋友的问题我都会一一解答,于是我想我也可以在“在行”上分享自己相关的经验和感受。

当然,我有推荐一些朋友也可以加入这个行列,他们中有非常谦虚的人说自己还不够专业,也有人顾虑当交谈可以用金钱交换的时候,会不会让人不愿意免费分享?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合理的顾虑,而我们能做的永远是做好自己。

对我而言,这是一个跳出相对封闭的朋友圈的平台,收费也是对于陌生人而言。如果熟悉的朋友来找我们,我们依然会很乐意地坦诚相告。

四、拼车篇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我很喜欢拼车的理念,因为环保,前提是如果不那么赶时间。我们家会在需要去很远的距离,比如去飞机场、火车站的时候,选择拼车或者顺风车。而在平常大多数的时间里,我们并不会选择拼车,因为耽误在路上的时间很多。我们曾经体验过一次平时的拼车,司机需要绕点路去接第二个人,那个乘客又慢吞吞过来。自那以后,我们就不太愿意拼车。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宝贵,对于现在的我和Vic来说也是如此,因为要兼顾的事情很多。我崇尚慢生活,但是工作日里我们都会加快效率来完成一件又一件事情。而周末的时候,我们也会在陪伴孩子和工作之间穿梭。有时候Vic一天需要见2个客户,还要回到办公室做设计。而我每天需要在白天做尽量多的工作,然后尽量缩短路上的时间,提早回家陪伴孩子。最近在办公室附近看到了新型的自行车租赁方式,不同于以往的固定停靠,你可以骑车到任何地方,用app控制缴费。

所以在上海这样一个公交系统发达的城市,我们可以选择不去“拥有”一辆车,而是选择Uber、滴滴等打车软件,或拼车,或独行。当然我们觉得在我的家乡舟山这样的三四线城市,有一辆自己的车还是会方便很多。

共享生活,让我们更靠近

现在,共享生活,已经深入到我们的居住、工作、经验、出行等各方各面。共享,是一种环保低碳的生活方式,它弱化了人们对于物品“占有“的需求;也是一种新型的社交方式,它创造了更多机会,让整个世界的人联结在一起。

我享受着自己选择的生活方式,希望你也是如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